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品读】
这首诗大约是诗人归隐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东南)后的作品。相传此溪为西施浣纱处,水清如镜,照映众山倒影,窥之如画。诗人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泛舟溪上,自然会滋生出无限幽美的情趣。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这种“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断绝”。因此这次出游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偶”者“遇”也,随遇而安罢了。“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恍如进入武陵桃源胜境,多么清幽,多么闲适!“晚”字点泛舟之时,“花”字合题中之“春”,看似信笔,实显用心。已到夜晚,说明泛舟之久,正是“幽意无断绝”。待行到西壑,正当置身新境,心旷神怡之时,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恰似淡绘夜景。隐约的溪面,在夜月下雾气朦腾,而着一“飞”字,将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退向身后。这景象是美的,又是静的。置身于这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中,这位怀揣隐居“幽意”的泛舟人此刻有何感受呢?“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啊,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我愿效传说中的严子陵在富春江隐居垂钓,永作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这一感慨何其自然,由夜景清雅更觉世事嚣嚣,便自然追慕“幽意”人生。
人说綦毋潜“善写方外之情”,他那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给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一层孤清、幽静的色彩,但是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显得“举体清秀,萧萧跨俗”,并伴有恍惚流动,迷蒙缥缈,呈现出隐约跳动的画面,体现出兴味悠长的清悠意境,给人以轻松畅适的感受和美的欣赏。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今人当生活得很累很累的时候,又何尝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过,时代不一样了,古人讲隐居,今人则讲休闲,如此而已。
(李敬一 李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