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词的功用、演化及其构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具体安排

我们认为,目前一般所说的助词,其实包括性质和功能具有很大差异的多种小类,这些助词无论在句法功能、搭配对象、表义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用不同的方法对这些助词进行研究。同时还认为,尽管汉语助词赖以虚化的机制和开始虚化的时间各有不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复杂多样,其内部各小类之间的语法化程度也很不一致,尽管本书确实也关注并探讨各种具有特定语义表达功能的助词,譬如比况、摹状、表数、列举助词,但典型的汉语助词都是以表示语法意义和结构关系为主的功能词,现代汉语助词的性质、范围、分类、特征、功能大多都可以通过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原则得到解释。因此,本书重点在于从句法结构和表达功能的角度探讨助词的种种表现形式和作用,并揭示其形成的深层原因;本书对现代汉语助词的一系列颇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并尽可能地多方面总结助词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本书具体的做法是,以已有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现代汉语助词的功能和用法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和描写,确定现代汉语助词的范围和类别。在句法、语义、表达三维研究的总原则的指导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通过对现代汉语助词中一些尚未被充分认识而又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探讨,从不同的侧面进一步揭示汉语助词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鉴于现代汉语助词的基本性质及其研究的现状,本书在撰写的过程中,不准备四平八稳地平均使用笔墨,而是将重点放在一些较少有人涉及或存在问题较多的助词,而对于语言学界已经广泛涉及的一些问题,如果自己没有新的发现,就只做一般性的介绍,不再展开详细讨论。具体地说,也就是对于一些语言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热点助词,譬如结构助词“的、地、得”和时体助词“着、了、过”,本书不拟进行详尽深入的研究,而是准备用比较简略的篇幅对这两类助词的一系列最为基本的问题做一鸟瞰式的总论。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方面,我们觉得,对于这两组助词,要想透彻地研究,其中任何一类都可以写成一部专著,而按照本书的体例,即使将绝大多数的篇幅都用于这两组助词,也不一定能够把相关的问题全部讲清楚,讲透彻,也不一定能够写出多少新意创见;另一方面,有关这两组助词的论文非常之多,相关的专著也已经出了好几本注11,读者要想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完全可以找来阅读和参考。此外,还有一些助词本书也没有展开讨论,这是因为,有些是本身比较简单,譬如表数助词“第、初、老2、开外、上下”等,有些是已有学者做过专门的研究,而本人对其研究不够深入,还难以做出深入详尽的描写、归纳和解释,譬如限定助词“来说、来讲、来看、说来、而言”,等等。

本书的重点主要放在这些助词上:时体助词“中、间”,时制助词“来着”,前置结构助词“的1、之”、后补结构助词“个、到”,比况助词“似的”,摹状助词“状、相、样2、式”,表数助词“来2、多、把”,列举助词“等、等等、云、云云、一类、之类、什么的、的3”,限定助词“们、连、给、被、的话”,等等。这些助词,有的是尚未有人涉及,甚至从未有人研究过;有的是尽管已经有人做过一些研究,但大都语焉不详;还有的是虽然已经有人做过多方面研究,但还有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本书准备采用总说与分说、略述与详述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的做法是每一章先对一类助词做一个提纲挈领式的或详或略的总论,然后再选取其中几个尚未被充分认识的或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的现象,进行专题式的深入详尽的探讨。

在具体研究中,本书力求将描写与解释、历时与共时、形式和语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做到以现代语言学各种相关理论为指导,以真实的言语文本调查为基础,以共性探索和个性分析相印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切入,不求整齐完美,但求透彻深入。

本书的基本研究思路是:(1)理论上采取多元论,在保留结构主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只要有需要,就有选择地将格语法、配价语法、依存语法、转换生成语法、认知语法等各种语法理论应用于助词研究。(2)坚持用动态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对助词及其相关的语言现象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尽可能将助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共时和历时,共同语和方言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考察和研究。(3)从形式或意义出发,互相验证,充分揭示助词的意义和形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加强对助词的语义特征,相关的预设、隐含和蕴涵,语境因素和篇章特征,以及由助词构成的格式和引起的歧义现象的研究。(4)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以广泛的实际语料调查为基础,借助于计算机对具体的语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归纳法为主,根据研究中的具体情况,采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相验证的研究方法;力求做到描写充分,解释合理。

具体的安排是:全书第一章是概说,其余五章,每章前面都有详略不一的“总论”,后面都是个案分析。各章重点研究的现象有:第二章分析时体助词“中”和“间”的性质、功能、虚化历程及其差异,时制助词“来着”的意义及其与“的2”的区别。第三章讨论结构助词“的1”和“之”的前置,补语结构助词“个”和“到”的虚化历程、语用功能,探讨与结构助词“之”相关的格式。第四章辨析同形异构的“X似的”“像X似的”“跟X似的”,讨论摹状助词“状”与“相、样2”的性质与功用及其摹状构式,并且分析准摹状助词“式”的性质与发展。第五章对表数助词“来2、多、把”和列举助词“等、等等、云、云云、一类、之类、什么的、的3”等,分别做多方面的讨论。第六章对“们、连、给、被、的话”五个限定助词及其相关的构式进行多角度的探索。

另外还须要说明的是,本书各篇个案分析,写作时出于发表在不同杂志的需要,现代汉语例句有些全部标明出处,有些统一不标;古代、近代汉语例句,则全部标明出处。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1982)《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北京。

陈前瑞(2008)《汉语体貌研究的类型学视野》,商务印书馆,北京。

戴耀晶(1997)《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杭州。

付琨(2009)《现代汉语后置关联标记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侯学超编(1998)《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

胡承佼(2015)《基于描摹关系标记性建构的汉语描摹助词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李铁根(1999)《现代汉语时制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沈阳。

刘公望(1994)《汉语助词论》,甘肃民族出版社,兰州。

刘叔新(1981)关于助词的性质和类别问题,《南开学报》3期。

吕叔湘(1984)助词说略,载《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北京。

彭睿(2009)共时关系和历时轨迹的对应——以动态助词“过”的演变为例,《中国语文》3期。

齐沪扬、张谊生、陈昌来合编(2002)《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安徽教育出版社,合肥。

杉村博文(2015)论两类“的”字句与其中助词“的”的句法性质,《世界汉语教学》1期。

王晶(2015)《时制助词“的”与对外汉语教学》,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武克忠主编(1992)《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杭州。

徐阳春(2006)《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

张敏(199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

张邱林(2013)现代汉语里的语气助词“哦”,《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朱德熙(1961)说“的”,《中国语文》12期。

左思民(2014)《语言规律探索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