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管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近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指导思想

一、近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

近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是维持经济的稳定,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应当通过政府调节来维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基本平衡。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政府可以采取抑制总需求或刺激总供给的方式来实现二者的基本平衡。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采取刺激总需求或抑制总供给的方式来实现二者的基本平衡。

由于刺激总供给的做法不一定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效,而抑制总供给的做法意味着对现有生产力水平的抑制以及人力和物质资源的闲置,从而会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通常情况下,采取调节总需求的做法(包括抑制总需求和刺激总需求)更加适宜。这样,近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中心问题是调节总需求。

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在近期国民经济管理中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如何估计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应当根据什么来判断?判断的标准是单一的,还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是多种判断标准,那么它们之间是否有主次之分,或者各自的相对重要性如何?判断的标准是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

第二,假定通过判断,认定当前的国民经济状况较差,那么,如何分析其原因?正如医生给人看病一样,判断出有病还不等于判断出病因所在。在国民经济管理中,怎样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特别是,有必要避开某些迷惑人的假象。如果这样的话,那么,需要弄清楚可能有哪些假象,以及怎样才能避开这些假象,不受它们的迷惑。

第三,假定弄清楚了当前经济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并且找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制定对策?究竟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对策?在这些对策中,如何做出选择?由主辅措施构成的对策体系如何设计?做出决定之后,如何执行它们?具体步骤如何?在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即使某一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相同的,但次要原因却不一定完全一样。这样,就不可能有一套现成的、在一切场合都适用的对策体系,而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体系,甚至执行时的具体步骤也是不同的。

第四,如何检验所制定的对策的效应?如何判断它们的有效程度?如果对策见效后,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那么是不是需要修改、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如果要修改、调整,在什么场合修改、调整比较适宜?假定所采取的对策产生了副作用,或者在对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没有预料到的新问题,该怎么办?假定所采取的对策效力是递减的,又该怎么办?

负责国民经济管理的部门只有认真研究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近期国民经济管理取得成效。

二、近期国民经济管理的指导思想

近期国民经济管理的指导思想可以归结如下: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分析方法,是分析的出发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平衡是动态相对平衡。动态平衡是指:社会经济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调节而趋向的平衡。相对平衡是指:社会经济总是围绕着平衡点或平衡线而有一定摆动范围的平衡。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动态相对平衡,就是二者的基本平衡。“需求略大于供给”和“供给略大于需求”,都属于基本平衡之列。近期国民经济管理在维持经济稳定时,应以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动态相对平衡(即基本平衡)的实现为指导思想。

2.尽管“供给略大于需求”或“需求略大于供给”都无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都可以称为经济稳定,但在我国现实情况下,需求大于供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为此,我们必须善于适应现实中存在的“需求略大于供给”的形势,学会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经济。近期国民经济管理应当以此作为指导思想。

3.从以上所述可知,在近期国民经济管理中,应当避免的是需求过度膨胀,特别是投资需求的过度膨胀,而不是“需求略大于供给”的状况。假定忘掉了这一点,一看到经济中出现需求的一定程度的膨胀,就感到问题严重了,就要采取紧缩措施等等,看来是不必要的。无论是需求的一定程度膨胀还是需求的某种程度的不足,只要不超过限度,就不必把问题看得那么严重,因为平衡始终是一种分析方法,是分析的出发点,而不是目的。为平衡而平衡,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并无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