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序之一

——在阅读中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王 宁

王云五、朱经农主编的《学生国学丛书》,是一套为中学生和社会普及层面阅读古代典籍所做的文言文选本。它隶属在王云五做总主编的《万有文库》之下,1926年开始陆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0世纪20年代开始策划时,计划出60种,后来逐渐增补,到1948年据说已经出版了90种;因为没有总目,我们现在搜集到的仅有71种。由于今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社会需要,我们决定对这套丛书进行适应于现代的加工编辑,将它介绍给今天的读者。

在推介这套丛书的时候,我们保存了原编的主要面貌:选书与选篇基本不变,将原书绪言保留下来,每篇选文原注所选的注点,也作为这次新编的重要参考。这样做是为了尽量借鉴前贤的一些构思和作法,并保留当时文言文阅读水平的基本面貌,作为今天的参考。

《学生国学丛书》是本着商务印书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一贯宗旨编选的,阅读群体应当主要是当时的中学生。20年代的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水平显然比今天高一些,因为那时阅读文言文的社会环境与现在不同,虽然白话文已经通行,但书信、公文、教科书和报刊中,都还保留了不少文言文。国文课的师资,很多也是在国学上有一些根柢的文士。在知识界和语文教育界,文言文阅读还不是什么难事。今天,文言文阅读水平既关系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能,又关系到现代社会总体人文素质的提高,应当达到什么程度最为合适?民国时期是可以作为一个基准线的。

《学生国学丛书》体现了20世纪之初一些爱国的出版家和教育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的情怀、理想和实干精神。他们策划这套丛书的宗旨和编则,可资借鉴的地方很多,他们的实践经验、教育精神和国学学养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很多。这一点,是我们了解了丛书的主编和40多位编选者的情况后感受到的。

丛书的主编王云五、朱经农,都是我国20世纪初爱国、革新的出版家。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开创了我国图书出版平民化的新纪元,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普及文化教育的先进思想。《学生国学丛书》是《万有文库》里专门为中学生编选的,目的是将弘扬民族文化精华的理念带入初等教育,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有远见的。两位主编不论在反对封建帝制的革命中,还是在民族危难的救国图强斗争中,都有可圈可点的事迹,值得钦佩。与两位主编合作的40多位编写者,多是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和新文化运动的前沿人物。他们熟悉古代文典,对中国文化理解通透,领悟深刻,又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其中很多都在中小学教育领域里有过丰富的实践经验,教过国文,编过教材,研究过教法。这里有我们十分熟悉的教育家和文学家,如我国现代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领军人物叶绍钧(他后来的名字是叶圣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著名作家茅盾(他当时的名字是沈德鸿,后来为大家熟悉的姓名是沈雁冰)。这两位,多篇作品都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老师、同学是无人不知的。其他如著作丰厚、名震一时的藏书家胡怀琛,国学根柢深厚、考据功底极深、《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的主要编写人臧励龢,我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家庄适等。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多种文化思潮纷纭杂沓:改良主义者提出“师夷制夷”“严祛新旧之名,浑融中外之迹”的折中主张;历史虚无主义者在“全盘西化”的徽帜下将西方的一切甚至文化垃圾照单全收;殖民主义文化论者叫嚣中国道德一律低级粗浅,鼓吹欧洲人生活方式总体文明高超;另一方面,封建复辟野心家的代言人则一味复古,用古代的文化糟粕来抵抗新文化的建构。这些,都对比出爱国的出版家、学问家、教育家既要固本又要创新的理想和实践精神的可贵;也让我们认识了新文化运动及革命文学的前沿人物坚守教育阵地的不懈努力,懂得了他们的编纂意图和深厚学养。保留丛书主要面貌,就是对他们成果的尊重和信任。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随着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读书成为教师、家长和渴求文化的大众普遍要求之时,文言文阅读将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有人说,文言只是一种古代的书面语,口语交际和现代文本已经不再使用,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文言文呢?在推介这套丛书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来回答这个问题。

文言是古代知识分子和正统教育使用的书面语言,具有超越时代、超越方言的特性,因而也同时具有了记载数千年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主要功能,它是与中华民族文明史共存的。许慎《说文解字叙》说汉字的作用是“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这两句话即是对汉字记录的文言说的。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用文言记录的历史文献,用文言撰写的文学作品,多到不可计数,只有学习它,才能从古知今,以史为鉴。文言所记录的,不仅是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经济,还有先贤哲人的人生经验和思想哲理,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想想看,如果我们及早领会了古人“斧斤以时入山林”的采伐规则,便不会过度开发建材,造成那么多秃山荒岭,把气候搞得这样糟糕。我们读过也理解了“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段话,就会在对待长者时,把他们的尊严看得和他们的生计同等甚至更加重要!“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对阻塞言路者多么深刻的警醒。在道德重建的今天,中国传统道德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利他主义,“爱民”“富民”“民为重”的民本思想,“以不贪为宝”的清廉品德,“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的大义凛然态度,“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精神,“君子怀刑”的守法意识,……这些,即使在今天的一般阅读中,也已经深入人心。可以想见,进入深度阅读后,我们一定会受到更多的启迪,在阅读中产生更多的惊喜。著名的国学大师、革命家和思想家章太炎,1905年7月15日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演讲时说:“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总说中国人比西洋人所差甚远,所以自甘暴弃,说中国必定灭亡,黄种必定剿灭。因为他不晓得中国的长处,见得别无可爱,就把爱国爱种的心日衰薄一日。若他晓得,我想就是全无心肝的人,那爱国爱种的心,必定风发泉涌,不可遏抑的。”阅读文言文,就是要使我们具有这种文化自信。是的,遗产是有精华也有糟粕的,古代的未必都适合今天;我们只有真正读懂文典,将历史面貌还原,再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辨析断识,而不是道听途说,更不会受人蛊惑。在这个意义上,文言文阅读作为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文言文阅读是产生汉语正确语感的一个重要源泉。汉语不是一潭死水,从古到今,不知吸收了多少其他民族的词汇和句法,也曾经夹杂着很多不雅甚至不洁的成分;但是,文言经过数千年的洗涤、锤炼,已经渐渐将切合者融入,不切合者抛弃。经过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而能流传至今的美文巨制,会更加显现汉语的特点。而现代汉语刚刚一个世纪,在根柢不深、修养不佳的人们的口语里、文辞中,常常会受外语特别是英语的影响,受不健康的市井俚语的侵染,产出一种杂糅的语言。我们想在运用现代汉语时真正体现出汉语的特点,比如词汇丰富、句短意深、注重韵律、构造灵活等,提高用健康、优美的汉语表达正确、深刻的思想的能力,文言会带给我们一些天然的汉语语感。热爱自己的本国语言,不断提高运用汉字汉语的能力,这是每一个人文化素养中最重要的表现;克服语言西化、杂糅的最好办法,是在学习规范、优美的现代汉语的同时,对文言也有深入的感受和体验。

文言文阅读还是从根本上理解现代汉语的重要条件。人们都认为现代汉语与文言差别很大,初读时甚至感到疏离隔膜、难以逾越。其实,汉语是一种词根语,词汇和语义的传衍非常直接,文言中百分之七十的词汇、词义,在现代汉语的构词法里都能找到。在书面语里,文言单音词的构词能量有时会比口语词更强。经过辗转引用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典故、成语,成为使用汉语可以撷取的丰富宝库。如果我们对文言一无所知,是很难深入理解现代汉语的。有些人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是两条线,其实,在词汇积累层面上,应该把它们并成一条线。学习文言与学习现代汉语,在积累词汇、理解意义、体验文化、形成语感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在推介《学生国学丛书》的时候,我们也有另外一重考虑。这套丛书毕竟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时代和社会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有了更加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和适应于现代的审美意识,语言、文字、文学、文献、教育都有了更新的研究成果,对丛书进行适度的改编,也是绝对必要的。所以,这次新编,我们主要做了五项工作:第一,为了今天在校学生和普通读者阅读的方便,改竖排为横排,标点符号也随之改为现代横排的规范样式。第二,变繁体字为简化字,在繁简转换的过程中,对在文言文语境中有可能产生意义混淆的用字,做了合理的处理。第三,采用今天所见较好的古籍版本对原书的选文进行了审校,订正了文句的错、讹、脱、衍。第四,对原书的注释进行了修改、加工、调整,使注释更加准确、易懂,对地名和名物词的解释,也补充了最新的资料。第五,撰写了新编导言,放在原书绪言的前面。原编者和新编者对同一部书和同一篇文的看法,或所见略同,或相辅相成,或角度各异,或存在分歧,都能促进阅读者的思考和讨论,引发延展性学习,带动更多篇目和整本书的阅读。

《学生国学丛书》本来是一套开放的丛书,我们还会根据教学和读者的需要,补充一些当时没有被选入的优秀古代典籍的选本,使新编的丛书不断丰富。

我国每年有将近两亿的青少年步入基础教育,一个孩子有不止一位家长,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读书群体。将一个世纪以前的《学生国学丛书》通过新编激活,让它走进一个新的时代,更好地发挥它在语文教育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这是我们之所愿,也希望能使编写这套书的前辈们夙愿得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