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一、南漕改折有益無損請飭疆臣妥議摺
光緒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1898年9月12日)
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講學士奴才瑞洵跪1奏,爲南漕改折有益無損,仍請飭下疆臣妥議施行,毋循故事,以期湔除積弊,裨佐時艱,恭摺仰祈聖鑒事。
竊奴才伏維人臣以身事主,當時時存苟利國家之念,不可執偏私而誤公朝;大臣奉上竭忠,當事事以和衷共濟爲公2,不可分畛域而膠成見。向來朝廷有所敷施,外省有所舉動,往往言官以爲可行,部議必與之扞格;疆吏以爲可辦,廷臣每斥其更張。意見參差,是非紛糾,雖有良法美意,一誤再誤,支吾絆掣,必致廢輟不行而後已。此即在太平全盛、晏安無事之時,猶必牽率因循、隱釀異時之患,而况國家多事之秋哉!即如南漕改折一事,張之洞在署兩江總督任内奉旨籌議,力請全改,可謂公忠體國,獨任其難!部臣明知公議所在,人人以爲可行,不能悍然而阻之也。於是試爲游移兩可之辭、得過且過之計,藉端推諉,輾轉宕延,並無一定切實辦法。及奴才續行條陳,奉旨交議,聞初議亦謂可行,已將具摺奏准。嗣以尚書敬信1瞻徇迴護,力持不可,與同官意見不合,仍復中止。以欽奉上諭謂應及時舉辦者而尚不能行。朝廷每有變法自强之端,必且多方阻撓,同歸於廢棄敗壞,不爲挽救。以此歎易轍改弦之非易易也!嗣張之洞於交卸回鄂時,復以改折有利無弊,專摺覆陳,不知該部如何定議。
夫以國家歲轉南漕百餘萬石,船運至京,關繫數十萬人計口授食之需,向使輪舶未通,臣亦何敢冒昧上陳,力言改折!今則海道暢行,有如袵席,南來包米,盈溢市廛,官運朝更,商販夕涌,顧必苦守舊章,牢不可破,坐令百萬金錢耗蠹於官吏户胥之囊而不思變計,豈不可惜!且自咸豐以來,湖北折漕而官民稱便,湖南、江西、河南、安徽等省折漕,而官民亦無不稱便,何於兩江獨不可行?况以蘇屬而論,全完本色者不過數縣,餘皆統收折色,若松、常、鎮、太等府州,雖有本、折兼完之説,而完本者更不及三成。至江寧藩司所屬州縣,向來即係全完折色,是則本色早非定章,河運已無實際。今昔情形迥有不同,部臣職屬大農,豈於河漕利弊茫無所知?殆亦徒恃氣矜,並未平心體察耳!邇者部庫艱難,度支告匱,借用洋款,費舌敝唇焦之力,猶且金鎊扣頭,折閲巨萬,抵押重息,虧耗多端,何如取數百餘萬中飽而歸諸公家之爲愈哉?應請敕下兩江總督、江蘇巡撫,再行妥議,請旨施行,勿以錮習而志在苟安,勿以内重而意存遷就,俾多年積弊漸次可除,或於時艱少補萬一。毣毣之愚,是否有當,謹具摺瀝陳。伏祈皇上聖鑒。謹奏。光緒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3。(第35—38頁)
【案】此摺原件2現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兹據校勘。
1.【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講學士奴才瑞洵跪】刊本無此前銜,兹據補。
2.【爲公】刊本作“爲心”。
3.【光緒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刊本無此具奏日期,兹據校補。
【案】此摺及所附各片,即於當日得旨,下部議奏。《光緒朝上諭檔》載曰:
光緒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内閣奉上諭:侍講學士瑞洵奏,南漕改折,有益無損,請飭妥議施行,及每年豫提折價,於津、通一帶購米,以實倉庾,並衛弁屯田裁並,改由地方官徵租各摺片,著派奕劻、孫家鼐,會同户部,妥議具奏。欽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