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原文】 筑城之制:每高四十尺,则厚加高二十尺;其上斜收减高之半。若高增加一尺,则其下厚亦加一尺;其上斜收亦减高之半;或高减者亦如之。
城基开地深五尺,其广随城之厚。每城身长七尺五寸,栽永定柱[1](长视城高,径一尺至一尺二寸)、夜叉木(径同上,其长比上减四尺),各二条。每筑高五尺,横用纴木[2]一条(长一丈至一丈二尺,径五寸至七寸,护门瓮城[3]及马面[4]之类准此),每膊椽[5]长三尺,用草葽[6]一条(长五尺,径一寸,重四两),木橛子一枚(头径一寸,长一尺)。
【注释】 [1] 永定柱:按做法命名,具体做法为栽柱入地,柱下入地以樟木作跗,因入地固定,故称永定柱。
[2] 纴木:夯土城墙时使用的水平向的木骨墙筋,作用类似现在的钢筋。
[3] 瓮城: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可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御力度,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
[4] 马面:又称敌台、墩台、墙台,平面有长方形和半圆形,因狭长的外观犹如马面一般而得其名。在冷兵器的古代,为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诸多城市设有二道以上的城门,即“瓮城”,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就有向外突出的矩形墩台,以利士兵防守,这种城防设施,俗称“马面”。
[5] 膊椽:打夯土用的栏木。
[6] 草葽:即草葽子,即用麦秆、稻草或者青草等临时拧成的绳状物,可用来捆麦子、稻子、草等。
【译文】 筑城的制度:城每增高四十尺,则城墙的厚度增高二十尺;城墙上方两面斜收高度减为城高的一半。如果高度增加一尺,则下面的厚度也要加厚一尺;城墙上方两面斜收高度减为城高的一半;当高度降低的时候也按这个比例降低。
开挖城墙的地基深五尺,宽度随城墙厚度而定。城墙身长每间隔七尺五寸,要栽永定柱(永定柱的长度须根据城高而定,直径在一尺至一尺二寸之间)、夜叉木(直径同上,其长度要在永定柱长度的基础上减四尺),各两根。筑城每升高五尺,就要横铺一条纴木(长一丈至一丈二尺,直径五寸至七寸,护门的瓮城及马面的建筑也照这个标准类推),每个筑打夯土所用的栏木长度为三尺,还要用草葽子一条(长为五尺,直径一寸,四两重),木橛子一根(头部直径一寸,长为一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