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索录:第二集(精装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二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战略论断。新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理解和把握。但毫无疑问,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点突破、融合互动、广泛渗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重构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价值创造方式,是新时代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深入认识新时代,积极适应新时代,主动引领新时代,把握好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关键内涵的新时代的主要特点、发展态势和主导路径,成为政府、企业和科研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书的时间跨度是过去十年。这十年,信息科技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快速壮大。信息科技、数字经济带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新经济的发展、新动能的成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蓬勃之力。这十年,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组织模式相结合,改变传统线性、封闭、独占的创新组织形式,推动开放式、大众式、协同式新型创新组织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李国杰院士长期奋战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工作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第一线,对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有着深刻感悟和敏锐洞察。阅读本书,可以感受到“信息”与“创新”融汇共通的乐趣,不仅可以了解信息科技的发展趋势,同时又能把握创新发展的最新脉动,对我们主动创新、站立潮头、牢牢把握创新竞赛的主导权会很有启发。

我与李国杰院士的密切交往始于2007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的对《中国至2050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的研究,该战略研究分为总体研究和能源、信息、空间、海洋等18个重要科技领域研究,李国杰院士是中国科学院信息科技领域战略研究组的组长,我作为整个研究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多次有机会与国杰先生深入讨论、就近请教,受益良多,深深感受到他深刻的洞察力、全局的战略眼光、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度的综合能力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对信息科技发展方向、重点的判断,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路,凝练的关键科技问题、创新路径,对我国信息科技领域的规划布局和创新发展起到重要引领推动作用。

近些年,国杰先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战略咨询工作之中,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城市”“‘互联网+’基础支撑技术”“人工智能2.0”“网络强国”“核心技术与装备的自主可控”等重要战略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战略咨询研究工作。针对一些长期困扰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的老问题,例如,仍然不掌握核心技术,抓不住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关键技术总是受制于人,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不畅通等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于主流观点的见解和建议。他的很多重要的战略咨询建议得到领导同志的重视并被有关部门采纳,或者通过多种渠道对外传播,在社会上和产业界也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反响。此次将相关内容集结出版,相信这些对有关技术趋势的判断、对新兴产业的认识会对广大读者大有裨益。

国杰先生不只是停留在科学研究工作上面,把钱转化成知识,而是大胆迈出一大步,打造“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和“龙芯”高性能通用处理器,将知识转化成钱,脚踏实地、上下求索出一条跨越创新的发展道路。“曙光”和“龙芯”都是从点上的技术突破一步步往前走,不断构建完善系统,形成了富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实实在在培育出我国两个自主创新技术品牌。正是因为科学家和企业家“双肩挑”的经历,国杰先生所提出的战略咨询建议往往兼具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思维,能够超越细分领域的狭隘认知,以广博的知识结构、超前的战略眼光透过问题看本质,所提建议更鞭辟入里,更切实可行,更具说服力。

本书不是一本科学家的论文集,而是一位战略科学家的战略咨询工作成果选集。书中收录了国杰先生年少求学的坎坷之路,对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的专业思考判断,与青年学生、青年科研人员的交流互动,还有关于科技评价、科研道德、人才引进等问题的意见讨论。这些不同侧面的内容集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一位战略科学家的人生拼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战略科学家是怎样炼成的。如果说,少时的磨炼、刻苦的训练、专业的研究是每一位科学家成长过程的必经之路,那么,作为一名战略科学家,可能更加需要一份对问题的执着、对责任的担当、对初心的坚守、对国家的情怀,以“国有疑难可问我”的精神,为解决国家面临的挑战提出深思熟虑的咨询建议。因此,我相信,本书不仅适合对信息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对那些观察研究战略科学家、有志于成为战略科学家的读者也会有很大帮助。

新时代呼唤更多的战略咨询工作者,新时代呼唤更多的战略科学家!因此,当国杰先生希望我能为本书写几句话时,我欣然从命。

是为序。

潘教峰[1]
2017年11月


[1]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