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3 “我曾有一个猴妹妹”
快眼看实验
全实验再现
1927年, 29岁的美国科学家温斯洛普·凯洛格,无意中阅读到一篇关于狼孩的报道,报道中提到两个在狼群中长大的女孩,她们和狼一样,无法直立行走,双手只是作为爬行的辅助。当她们被发现并带回人类社会后,尽管学会了直立行走,但夜间嚎叫、扑杀鸟类和吞咽食物的习惯都没能改变。
这篇报道中也提到了专家的看法,专家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狼孩的智力低下。但温斯洛普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两个女孩的怪异行为,完全是在环境的诱导下自然习得的,和她们的智商完全没有关系。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他发表论文说,把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扔到荒郊野外分析他的行为,是绝对有必要的。
论文一发表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最终,人们都认为科学不能逾越道德和法律的限制,坚决抵制温斯洛普做类似的研究。
既然不能把人类的孩子放到荒郊野外,那么把动物的孩子放到人类中生活呢?
1931年6月26日,温斯洛普在征得妻子的同意后,将一只只有七个月大的猴宝宝接到自己家中,为她取名古亚。他对妻子说,古亚不能被当成宠物,而要把她视为家里的成员,和自己刚满九个月的儿子唐纳德同等对待。
在接下来的一年内,温斯洛普家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温斯洛普的妻子推着婴儿车到院子中散步,婴儿车中坐着他们的儿子和猴宝宝古亚;在吃饭的时候,饭桌旁放着古亚和唐纳德的小座位,两个孩子一起学习如何用勺子吃饭,一起学习如何上厕所;温斯洛普的妻子每天会为两个孩子量体重、血压和身高;甚至在周末的时候,一些家长还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和古亚、唐纳德一起玩。
温斯洛普对媒体称,他希望这次的实验能够彻底澄清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动物(包括人类)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本性还是学习,是环境还是遗传。如果猴子没有和孩子一起成长,那就是本性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如果他们能一起长大,那就是环境的力量发挥了作用。
这次伟大的实验只持续了九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温斯洛普做过一次关于惊吓反应的实验。他用仿真玩具手枪,在两个孩子背后发出声音,孩子们的反应相似。但不幸的是,古亚很快学到了这个“本领”,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不开心时,她会用仿真玩具手枪吓别的小朋友。
在九个月的实验时间中,古亚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她比唐纳德更听话,会用亲吻请求原谅,在上厕所之前,她也会提醒自己的“妈妈”。当温斯洛普把饼干吊在天花板上摇晃,她能比唐纳德更快地做出反应要使用椅子。
在这九个月中,唐纳德只学会了三个单字,而他同龄的孩子早就学会了超过九十个单字,并能准确地用这些单字造句。在和古亚的相处中,他也很好地扮演了模仿者的角色。古亚发现玩具的新玩法,他会去模仿,甚至会为了得到一个橘子而发出和古亚一样的喘息声。
温斯洛普这才悲哀地发现,想把古亚变成人,没想到却把儿子唐纳德变成了猴子。
温斯洛普的实验,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批判,很多民众也认为他是故意哗众取宠。他自己在《猿猴与儿童》(Ape and the Child)一书中写道:“这样的研究行为需要一个勇敢的科学家,他能够面对一切因无法理解而将实验归于荒唐的评判。”
《猿猴与儿童》出版后,温斯洛普便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向了其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