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导言:究竟什么是共产主义?
有些美好的词语,可能会在某段时间里,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的脑海里,我们的歌声里。但随着时光流逝,时过境迁,它们可能又会被遗忘,会被质疑,甚至会被某些人的无知所侮辱。
非常可惜的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就经历了这样的遭遇!
曾几何时,它如此富有吸引力,我们激情昂扬地为之奋斗,不吝惜用最美好的语言形容它,我们甚至相信离它只有一步之遥!好像经历了一场反转剧,在今天一些人的心目中,它不再享有崇高的地位,不再值得奋斗,它似乎只是海市蜃楼,如今渐渐变得模糊,已在千里之外。
究竟什么是共产主义?它还能实现吗?还值得我们去奋斗吗?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了问题,无疑令人沮丧。但问题总得要面对,总得要回答,不然,美好的事物就会被流言蜚语一点点吞噬。
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土豆烧牛肉”,曾经我们的理解如此单纯。如果是这样,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说,它已经实现了。共产主义当然不仅限于此,不能怪它本身有问题,应该怪我们以前想得太简单了。但不能否定的是,这样简单的美好想象曾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不可想象的精神力量,那些认为如此界说是得了幼稚病的人,无视了它的历史影响。
今天的我们已经回不去了,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共产主义的丰富内涵,重新走进它,重新拥抱它!只有傲慢无知的人才停留在过去,傻傻地将批判的矛头对准它,埋怨共产主义欺骗了自己,甚至还以幽了共产主义一默而沾沾自喜。
我们会发现,我们经常讲到的共产主义,其实并不真的懂!到头来,我们嘲笑的不是共产主义,而是自己的无知!我们总是在道听途说,总是在凭空想象,怎么可能把握共产主义的真谛?一个对共产主义不甚了解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它呢?
日常生活中讲到的“共产主义”四个字,其实有不同的指谓,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会突出它的某个方面:
一种学说,批判资本主义、追求美好社会的理论学说;
一种社会,彻底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对抗的理想社会形态;
一种制度,消灭分工、阶级、国家,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全新制度;
一种信仰,值得奋斗、值得追求的政治信仰、社会信仰;
一种运动,不断变革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一道药方,解决资本逻辑和资本运作的问题的药方;……
共产主义绝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如果我们不想肤浅地在那儿谈论它,如果我们想拨开内心深处积攒很久的思想迷雾,我们就应该原原本本地读读关于共产主义的文献。
共产主义思想的“原生形态”就在这里。摆在我们面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最早阐述共产主义思想的文献,是我们看清共产主义原貌的最佳文本。我们会在其中发现,共产主义是治病的,是治社会之病的。而社会的疾病有很多,最根本的则有两种,一种是“异化劳动”,一种是“私有财产”,这两种病交叉感染,让人不能成为“健康”的人,不能成为完全占有人的本质的人。
扬弃异化劳动,扬弃私有财产,实现人对人的本质的完全占有,这是共产主义运动要达到的效果。让我们跟随马克思,去弄清楚异化劳动的秘密,去搞明白私有财产的秘密,去思考如何才叫人的本质的完全占有。
如此,我们定然会了解一个不同的共产主义,我们会有全新的理解,会由熟知走向真知,会由贫乏走向丰富,会由怀疑走向坚信!
经典地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1844年4月至8月在法国巴黎撰写的未完成的手稿,在他生前并未付梓,直到1932年才被整理出版,随即引起巨大反响,成为马克思早期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引发了声势浩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在《手稿》中,青年马克思第一次将哲学、政治经济学与共产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存在的问题,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说明了私有财产必然会带来的恶果,批判分析了当时形形色色的共产主义观点,系统论述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论。
《手稿》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最富争议的文本。国外学界形成了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手稿》只是马克思不成熟的著作,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后的著作并没有超越《手稿》的思想水平。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还制造了“两个马克思”的对立:早期的马克思以人道主义异化理论为核心,是一个“人道主义的马克思”;成熟期的马克思以经济学为核心,是一个“科学的马克思”。“人道主义的马克思是马克思学说中的最高峰,而《资本论》时期以后的马克思则是‘停滞’与‘衰退’的马克思。”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曾围绕《手稿》就“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进行了激烈论争,也算是不小的理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