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我省经济形势分析与工作建议
摘要:上半年我省经济稳步爬坡,增长速度逐步向预期目标逼进。但由于经济基本面比较弱,特别是存在一些政策不确定因素,推动经济延续上半年增长势头的任务很艰巨。下半年要坚持长期短期措施结合,稳增长优质量并举,抓好促进发展的关键环节,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最近,我们就上半年全省经济形势进行了调研,现将形成的初步判断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我省经济稳步爬坡,增长速度逐步向预期目标逼进,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好转,但持续强劲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不能盲目乐观
我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总的特点是稳步增长。预计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20亿元,同比增长8.7%,增幅环比提高0.2个百分点,延续了去年一季度以来的升势,呈现出逐季爬升的态势,这与全国平缓下行趋势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综观上半年经济,最突出的亮点:一是工业生产持续回升,企业效益逐渐好转。全省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562亿元,增长9.1%,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部分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比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5.7%、19.9%和10.8%;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5.7%、10.8%和10.9%。随着石化、钢铁等行业企业扭亏为盈,工业企业利润呈恢复增长。前五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673.8亿元,增长29.4%,增速比全国高17.1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172.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利润增长49.7%。二是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20亿元,增长18.6%,增幅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进一步激活,完成投资额5119.1亿元,增长24.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良好,增长23.5%。重点项目投资拉动作用增强,完成年度投资计划50.5%,比去年同期进度加快11.8个百分点,为近年来首次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三是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税收质量有所改善。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达8022亿元,增长10.7%,比全国增幅高出3.2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84亿元,增长16.3%,比全国增幅高出2.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898.4亿元,增长19.4%,税收占预算收入的83.2%,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有所提高。在全国面临财政增收普遍放缓的情况下,我省财政能较快增长殊为不易。
我省经济虽然出现逐季向好的积极变化,但仍处于爬坡阶段。上半年GDP增长8.7%,与全年9%的预期目标还有差距;同时,我省GDP、工业、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落后于江苏、山东等沿海省份,如一季度GDP增长均低于江苏、山东1.2个百分点,前5月工业增加值增长均低于江苏、山东2.3个百分点,投资增长也低于3个百分点左右。从支撑我省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外因素看,当前主要存在外部需求不足、企业生存压力较大和消费市场疲软的问题。一是外贸形势比较严峻。前五个月进出口剔除海关特殊监管区特殊因素后仅增长5.2%,在国家强化监管以后,5、6月连续两月进出口转为负增长,情况堪忧。人民币升值也给外贸企业远期汇兑带来不确定性,大多企业有单不敢接,而贸易摩擦有增无减,也增加了企业产品出口难度。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工业企业整体盈利较快,是相对去年同期低基数上的恢复性增长。今年前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仍达23.5%,工业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仅为4.4%,低于全国的5.4%。基础材料价格跌幅较大,工业生产者价格(PPI)下降1.2%,基础工业面临亏损压力。同时,在稳健货币政策下,由于融资渠道不畅、银行惜贷等原因,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较突出。三是消费市场疲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仅增长11.6%,处于1999年以来同期低位,商品房限购、汽车限购等客观上压制了部分消费,而新的、大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PPI持续低位运行,2月以来当月价格分别下降0.7%、1%、1.5%、1.8%和1.6%,降幅呈扩大趋势,市场总体需求不足。
二、从全省经济格局来看,珠三角走势总体稳健,粤东西北继续保持加快发展态势,但各地市经济发展参差不齐
从珠三角看,上半年,整个珠三角GDP增长9.4%,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在珠三角整个格局中处于第一方阵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经济大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GDP分别增长12.4%、9.5%、9.5%和9.2%,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广州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9%,扭转了从2011年5月以来持续负增长的局面,连续两月正增长;佛山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也达到去年年初以来的最高增幅,达到12.8%;深圳1—5月进出口总额同比提高48.6个百分点,带动了全省外贸水平大幅提升;东莞经过结构调整的阵痛后,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效,经济增长由前几年的低位提高到9.2%,是2009年以来首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惠州、肇庆、珠海、中山也出现较快增长态势,GDP分别增长13.3%、10.1%、9.8%和9.5%,均高于珠三角整体发展速度。
从粤东西北看,上半年,东西两翼GDP增速增长10.2%和11.6%,分别比全省高1.5个和2.9个百分点,粤北山区只比全省略低了0.3个百分点。在钢铁、石化、交通基础设施等大项目的投资建设推动下,粤东西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大大高于全省,其中前5月增加值分别增长17.1%、15.6%和10.4%;投资分别增长26%、42.1%和23.3%。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实现产值和税收分别增长48.5%和33.7%,带动作用明显。一批高增长的地市不断涌现出来,如阳江、云浮、揭阳、茂名市GDP增速分别高达16.0%、14.2%、14.2%和12.6%,大大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增速参差不齐。个别地市上半年GDP低于全省1个百分点以上。无论是在全省发展格局中还是在各区域板块中发展差距都比较大,这与其区位优势和实力是不相匹配的。
三、下半年经济形势虽有积极因素,但基本面比较弱,特别是存在一些政策不确定因素,推动经济延续上半年增长势头的任务很艰巨
影响下半年经济形势的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其中相对确定的几个因素可以概括为:“一个增强,两个趋紧”。
“一个增强”,即投资拉动将进一步增强。我省上半年部署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壮大大型骨干企业等政策效应将持续显现,下半年推进粤东西北加快发展等文件也将出台,必将进一步汇聚各类主体加速投资、加快发展的合力,预计下半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重大项目投资、城市建设投资可望提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有力、最活跃的因素。
“两个趋紧”,即外需形势依然严峻,企业经营运行压力较大。外需方面,虽然全球经济总体呈缓慢复苏态势,但市场需求短期内难有根本性好转,贸易增长动力不足。美国经济回暖,但私人消费增长不快,进口需求不可能大幅提升;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需求不足问题继续凸显;日本超宽松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出现改善迹象的同时,造成日元持续贬值,削弱了广东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拓展空间有限。此外,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依靠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土地优势,也加剧了与我省吸引外资的同质性竞争。因此,预计下半年要扭转全省进出口月度下滑的态势困难较大。企业运行方面,尽管工业企业效益好转,抗压能力有所增强,原材料和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徘徊也对平抑经营成本过快上升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下行、用工成本持续上升、人民币升值加快、劳动力供给结构性短缺等多种因素叠加,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经营难度仍比较大。
与此同时,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其中最难确定的是,金融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问题。过去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没有很好对接,一方面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缺乏有效的信贷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金融资源配置机制错位,造成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能否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既取决于政策面,即下半年“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健货币政策能否坚持到底,以及政策的执行效果;也取决于我们通过金融改革创新化解企业“融资难”的主观努力。如果政策坚定延续,措施得力,则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撑将比较有力,对作为制造大省的广东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相反,如果政策效果不彰,举措失当,则我省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将持续增大,甚至不排除出现小部分企业倒闭的现象。
综上情况,我们认为,下半年我省经济继续上行的压力比较大,实现9%的预定目标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预计全年GDP增长保持在8.5%~9%的区间。只有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立足全局,主动作为,才能促进整体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四、着眼于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定目标,下半年要坚持长期短期措施结合,稳增长优质量并举,着力抓好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环节
从促进当前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角度,建议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抓投资。立足于既能带动当期经济增长,又能形成长期强大生产能力和有效支撑,把投资作为促增长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在各类投资当中,工业投资的拉动力最为强劲和持久,又是我省长期以来的短板。因此,除了加快推进已有的工业项目建设外,还要积极依托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围绕工业龙头企业和重大工业终端产品进行产业链招商,储备一批、报批一批、建设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要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持续推出面向民间投资招标重大项目,引导和鼓励民资进入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和社会民生事业等领域。对于已经部署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紧紧抓住高速公路、高快速铁路和城际轨道的重点,加快已开工项目建设进程,推动计划年内开工项目尽快建设。
二是稳外贸。外向型经济在我省经济总盘子中占据重要位置,对珠三角更是举足轻重。只要外贸稳住了,珠三角的基本面也就可以稳住。当务之急要努力稳住出口,既要加强对传统出口市场的跟踪研判,力争扭转对日欧出口的下滑态势,又要通过打造专业市场、展会等新平台和培育供应链管理等新业态,积极拓展东盟、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同时,要继续不遗余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此外,还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既强化环境推介和项目对接,提高外资利用规模和效益,又规划实施一批“走出去”重点项目,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三是促消费。我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长期稳居全国第一,具有很大的消费潜力可挖,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推动这种潜在的消费能力转化为现实消费。首先是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让人们有能力消费。要尽快出台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着力提高中低收入居民、农民、教师、公务员等群体收入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民众消费预期,提高消费能力。其次是拓展消费市场,让人们有地方消费。要加强中心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完善农村商业网点和服务措施,构筑城乡互动的商业流通网络;要引导企业创新消费模式,加快促进商贸旅游、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消费,全面拉动消费需求。
四是减负担。在经济基本面困难情况下,减负对搞活微观经济具有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要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一批涉企行政事业型收费项目,坚决杜绝各种乱摊派、乱收费。特别是对一些由于体制机制原因给企业造成负担和烦扰的,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解决问题。重点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对企业市场行为的直接干预,尽量少找、不找企业“麻烦”。
从增强中长期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角度,建议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促进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有很多,现阶段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针对我省产业竞争力不强和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的实际,推动产业链的横向联动或垂直整合,打造高端产业集群。要依托拥有核心技术的重大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链、技术链关联,产供销衔接交织为一体的企业群,进而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创新的关键是坚持企业主体,核心是市场配置创新资源。要推动创新资源主要向企业和产业经济倾斜,围绕产业技术集中力量进行创新,以技术创新升级驱动产业升级。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实施“科技+产业+金融”的创新模式,促使原创性的技术成果借助资本市场孵化,迅速产业化并爆炸性地壮大,成就一批科技领军企业。
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根本出路就在加快粤东西北发展,打造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又一增长极。要按照下半年出台的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文件的政策导向,大力推动东西北产业园区建设,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走园区集聚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打造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大引擎,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统筹和定稿:张劲松
执笔:陈春华 王挺 周赟 杜小坚
完成时间:2013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