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100年来,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巨变,跟100年前发生的那场革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辛亥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推翻了中国沿续2000多年的皇权统治,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中华民国。这是5000年中华文明史上破天荒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说到辛亥革命,人们会永远铭记孙中山的丰功伟绩,同时也会铭记他所代表的那个反清革命团队及其所做的历史贡献。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后,除了孙中山、黄兴这些革命领袖外,国内还有许多仁人志士,他们英勇顽强,前赴后继,在推动各地的革命运动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广东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策源地,是近代民主革命的摇篮。岭南温润的神山秀水培养、造就了数以万计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致力于推翻清朝皇权的辛亥志士。他们既进行和风细雨、绵里藏针式的革新,又参与暴风骤雨、摧枯拉朽般的革命,在看似给大清王朝一线生机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予以致命一击!出生于广东兴宁的革命志士何子渊正是这批人中的典型代表。
早在19世纪下半叶,在号称五省通衢的粤东大地上,便诞生了何子渊、丘逢甲这些矢志“教育革新,救国图强”的有识之士。他们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诸多干扰,开风气之先,率先引进西学,将贫民基础教育纳入大清朝廷的视野。从1885年起,他们先后创办了倚南洞小学、同仁学校、同文学堂、兴民学堂、兴宁简易师范科等西式新学制学校。“聚百里之志士,开风气于一方”,创中国现代教育之先河。这些新式学校毕业的学生,几乎不约而同地摒弃了清朝的科举考试,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随即脱颖而出。同盟会成立后,仅梅州地区便有200多名热血青年加入其中,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这不能不归功于何子渊、丘逢甲等人早年的教育革新。正是他们的远见卓识和教育革新,为后来风起云涌的民主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同盟会领导人何天炯(会计)、何天翰(司法部判事),民主革命先驱何贯中,黄花岗起义烈士陈文友,以及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上将等大批辛亥志士都曾经师从何子渊。他们既是叔侄、兄弟关系,又是革命盟友、生死至交,都是诞生于梅州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杰出代表。
说到辛亥革命,人们还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广州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是辛亥革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广义的辛亥革命还包括大大小小数十次起义。而广州起义、惠州三洲田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两次潮州黄冈起义、广州新军起义等又都发生在广东,其中1907年由许雪秋、何子渊、萧惠长等同盟会骨干成员领导发动的潮州黄冈起义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大大超过了黄花岗起义。当时,潮梅地区参加、响应者多达5000余众,震撼全国,故而潮州黄冈起义被称为广州黄花岗起义的先声。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起义最后都功败垂成。但是,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绝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正因为有前面无数革命志士、民主先驱顽强不屈,慷慨赴难,历经数十次的失败,唤醒了千千万万沉睡中的国人,湖北武昌起义才能一举成功,中华民族才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今天,时代不同了,但先辈们那种不怕艰难挫折,不怕流血牺牲,锐意学习革新,吸纳世界之长的精神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必须的。
这也是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编撰《何子渊》这本书,介绍这位辛亥革命元老、现代教育先驱的意义所在。
谨此为序。
2011年8月12日于广州
(张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省社科联原主席、党组书记,研究员,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