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人类备份计划
1,2,3。结束。
感受到了吗?
蓝星已经存在了46亿年,而人类只不过才出现了500万年,约占蓝星历史的0.1%。如果把蓝星的历史比作24小时,人类只不过出现了3秒。
在蓝星46亿年的时间里,很难想象只出现过一个人类文明。
时间会湮灭一切。
也许现在的人类文明只不过是建立在古文明的废墟上,最终也逃不过归于废墟的命运。
篮子里面装满了鸡蛋,有一天篮子掉地上,里面的鸡蛋会如何?
把篮子换成蓝星,把鸡蛋换成人类,又会如何?
鸡蛋要分开放在不同篮子里。
人类必须前往其他星球定居。
早在上世纪初,全球的科学家们就已达成一致意见:人类应该在100年内移民其它星球,以降低风险。
文明的存续,从来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没有神明会从云端伸出援手,帮助人类度过劫难,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努力降低风险。
如果人类能在多个星球定居,那么对整个物种而言,意味着能承受住更大的危机,顺利渡过难关。
但是按照目前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大规模可操作的星际移民,至少也要等到100年后。
这也意味着在这100年间,人类文明将是命悬一线不设防的状态。
几乎是在全球各领域最顶尖科学家们的共同要求下,世界各国政府少有地达成一致,决定启动“人类备份计划”。
“人类备份计划”的核心就是“鸟巢”火星基地。
“鸟巢”火星基地冷藏了十万颗人类授精卵和一亿颗基础植物的种子,储存着蓝星已知动物的DNA图谱,并设有全部人类文明的数字资料库,以确保在某一天蓝星遭遇灭顶之灾时,幸存的人可以在蓝星或别的地方重建完整的人类文明。
……
琼州岛,文昌。
这一天,人类“第一次火星救援国际多边研讨联席会议”正式召开了!
虽然这只是一小群人围坐在小板凳上嗑瓜子聊天。
但由于有欧空局局长布鲁斯南参加,工作人员就随手用A4纸挂了一条横幅,从格局上瞬间就显得高大上,至少从名义上已经算得上是一次国际性大会。
“从现实考虑,要实现张帆的救援or回归,首先第一步,我们要统一思想认识,认识到火星救援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二要成立一个多边合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开展;三是……嗯……嗯……”作为汇报人员,航天科研室主任廖长天把手上的稿纸往后翻了好几页,最后把稿子都扔了,“对不起我编不下去了。”
“我们救不了他。”廖主任也坐下来嗑瓜子。
“Mr Xiao,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已经倒退到这种程度了吗?”欧空局局长布鲁斯南一脸懵逼地抬起头。
“蓝星上所有的飞行器已经在‘新纪元’被摧毁,各种短程导弹也在防御陨石雨中消耗殆尽,就连唯一的‘火鸟’至今都下落不明。”廖主任一边嗑瓜子一边继续插话解释。
“但是我们还在。”布鲁斯南说道,“我们的人才都在啊!”
“我们是保有技术人员,但缺乏场地和设备,现在我们的条件最多能造出个‘窜天猴’,逢年过节的时候乐呵一下。”
“啊这……”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换个思路,不是我们去救他,而是他自己回来。”萧一民一边嗑瓜子,一边说道,“不要忘了,虽然蓝星上的科技都被埋葬在海底,但是火星上还保存着人类完完整整的科技。”
“Mr Xiao,你说的对。”布鲁斯南一边嗑瓜子,一边点点头,“如果说蓝星现在退回了石器时代,那么火星就是‘神之领域’。”
“的确。”杨总师也边嗑瓜子边点头,“现在火星的科技对蓝星完全是碾压状态,说张帆那小子现在是‘神’也不为过。”
“所以,呸,呸呸。”布鲁斯南边吐瓜子壳边说道,“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请‘天神’下凡。呸。”
“我想全世界有这种想法的国家应该不会少,呸,呸呸。”萧一民边吐瓜子壳边说,“原因你懂的布鲁斯南先生……‘鸟巢中有凤凰’。”
“Mr Xiao,呸,我欣赏你的坦白,呸呸。也许欧洲可以加强和贵国在火星探索方面的合作……”
“布鲁斯南先生,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呸,这是一件合作则双赢的伟大事业,呸呸。”
人类第一次嗑瓜子国际多边研讨联席会议就这么结束了。
这样类似的会议,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召开。毕竟在末世中,抱团取暖才能更好地存活下去。
米国,总统避难所。
米国总统看着NASA太空总署署长格里芬提交的报告,心里很不满。
“这就是你给我的答复?”
“总统先生,您要知道,这本来就是一项绝密任务,我们能做的实际上不多……”
“我不想听理由。”
“总统先生,现在我们没办法……”
“我不想再听‘不可以’‘办不到’‘没办法’!想办法联系上和之国,我知道他们现在有一艘飞船在火星……”
罗斯,莫斯科红场地堡。
“总理先生,我们不能再等待了,必须有所行动,不然我们就会在这场全世界的比赛中落后。”
“卡捷琳娜还是没有消息吗?”
“恕我直言总理先生,卡捷琳娜将军已经失联了半年,从理论上来说,可以理解为她实际上已经死亡。”
“是我们国家亏欠了她。”总理透过穹顶望着外面的天空,但外面只有一片黑暗。
“是的,我们应该颁给她国家英雄勋章。”国防大臣话风一转,“所以我们更应该完成她未完的使命,现在要让赤色帝国浴火重生,我们就必须得到‘凤凰’!”
……
人类应该感谢上世纪的那群卓越的科学家,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以及近乎胁迫般的坚持,才为全人类在火星上留下了一个“火种”。
为人类文明留下了一个备份重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