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世界和多元装饰:装饰艺术运动20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东方艺术的营养

亚洲艺术对于欧洲艺术及其艺术家们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6世纪早期。当欧洲的商人和传教士们开始往来于中国、日本与欧洲各国之间的时候,东西方之间的艺术交流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由于当时的东亚各国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对于欧洲文化和艺术少有输入,因而所谓的艺术交流主要是在欧洲吸收借鉴亚洲艺术这么一个单一方向上进行的。其中,中国和日本的传统艺术为欧美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和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养分。

亚洲传统艺术在技法上强调画面空间的透视和构图对称、线条简洁以及色彩对比等,在内容上注重发掘自然事物的艺术内涵,这些都是欧美传统工艺美术中所缺乏的。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亚洲和欧洲之间交通网络的拓展,欧洲开始更多地了解亚洲,很多杂志和报纸逐渐开辟版面专门介绍亚洲艺术。与此同时,一些日本的公司也开始到伦敦和巴黎等地开设机构,专门从事为欧洲的个人和收藏机构提供亚洲工艺品的生意。从1910年左右,中国艺术在欧洲艺术家眼中的地位开始有所上升,有评论认为中国艺术更加高雅并富有感染力,将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取代日本艺术在欧洲人心中的地位。

日本纹样

紫藤花蔓与竹子形成的格子图案层叠放置,这是18世纪日本典型的能乐表演服装中的纹样。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年间,在欧洲出现的关于中国艺术的文章和撰著的数量超过了对日本艺术的介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日本艺术在欧洲人眼中已经不再具有神秘性和新鲜感,而中国文化作为日本艺术的主要来源之一,成了欧洲艺术家们进一步挖掘东亚艺术的必然选择。一些重要的以中国艺术为主题的展览先后在欧洲及美洲举办。到1935年时,在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展出了三千多件展品,包括了从新石器时代至18世纪跨度极大的重要艺术品。这次展览会将中国艺术在欧洲人心目中的价值发挥到淋漓尽致。

欧美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对于中国艺术的着迷是多方面的,从商周时代青铜器的神秘到宋元时代陶器的雅致,再到明清时代硬木家具的优美线条,所有这些都为欧美艺术家提供了鲜明的艺术参照和创作灵感。对中国艺术在欧美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的还有俄国艺术家亚历山大·拉克夫列夫(Alexander Lacovleff),他在20世纪20年代享誉巴黎,擅长东亚风格的彩绘和素描,尤其精于中国京剧题材的图画作品。

东亚艺术对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服装设计领域,欧洲设计师将传统的简短样式与东亚特有的修长相结合,实现了古典的优雅美与现代实用性在服饰上的统一。这种东、西结合式的服饰很快在当时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流行开来,并在一些重要的公共社交场合及艺术活动中被视作高雅的礼服而受到青睐。中国文化中特有的龙图腾也出现在欧洲的服饰设计中,古代皇帝服饰的很多细节引起西方人的极大兴趣。在珠宝首饰方面,当时在欧美最受追捧的莫过于中国的高档翡翠。一家杂志曾于1922年报道说:翡翠无疑是当下最吸引人们眼球的东西,因为它的高贵色泽和浪漫韵味是欧美本土的艺术品所难以企及的。虽然世界很多地区都出产翡翠,但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开始收藏翡翠。尤其重要的是,翡翠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深厚的精神内涵,例如翡翠的光华色泽象征着慈善,而其坚硬的质地则象征人的坚贞品格。不同类别的翡翠一般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外表色泽,一般翡翠的颜色多为白色或青绿色,这些都是欧美地区的石材中难以找到的,以致“翡翠绿”也成了装饰艺术运动中的一个时髦名词。在装饰艺术运动中出现的中国翡翠大多是中国明清年间的,而且多是从皇家流落到民间的极品。西方人试图从这些珍宝中想见当年马可·波罗对中国繁盛的描绘。

(对页图)

商代晚期器皿,其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3至公元前11世纪之间。青铜材质,其敦厚的造型搭配精致的纹饰,是西方设计师灵感的来源。

五龙戏珠纹样

中国18世纪中期左右制作的精致真丝帘幕,据推测是曾悬挂于皇宫内的织物。整幅纹样刺绣于金色的真丝织物上,五龙戏珠图案在正中间。

台钟

这款蒂梵尼公司设计的台钟高12.7厘米。采用了银、玉石、水晶、黑玛瑙等名贵材料,恰丝珐琅工艺源自中国的景泰蓝工艺,而钟面上的时间刻度则完全采用中文数字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