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知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四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昆曲

明朝有个戏曲音乐家,名叫魏良辅,他住在江苏太仓南码头时,听到了流传在昆山一带的传统戏曲唱腔,心里非常喜欢。不过,他又觉得有些不足,因为唱腔太呆板了。他想来想去,决心进行一番改革。他是一个非常有毅力的人,此后一心钻研,竟然十年不曾下楼,最终把南北曲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种委婉的新唱腔,这就是——昆曲。

昆曲鼻祖

在魏良辅之前,还有一个人对昆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就是顾坚

顾坚生于元代,从小跟随姑母学曲学唱,长大后,一心扑在音乐研究上。他才华横溢,性情高洁,朝廷无数次召他做官,他都拒绝了。经过多年摸索,顾坚唱出的南曲已经十分委婉,由于他住在昆山,这种曲腔便被称为“昆山腔”。有了昆山腔之后,才有了后来魏良辅的改革和创造,顾坚因此被尊称为“昆曲鼻祖”。

清代的“堂名灯担”,可拆卸,戏班接到邀请后,就把“零件”挑过去,安装后在里边唱昆曲,映衬着担上的莲花彩灯,十分辉煌华丽

一字三折

在全球所有的曲子中,昆曲的调子算是慢得举世无双了,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字,也要分为字头、字腹、字尾。每吐出一个字,都要一波三折,用很长时间,力求最大限度地缠绵婉转,是真正的“一唱三叹”。

字会疼吗

果果惊讶地说:“啊,一个字要抻那么长?幸亏字不是活的,不然得多疼啊。”

爸爸笑着说:“昆曲的每一个字,无论是咬字,还是吐音,都有严格要求,就像一位严厉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两大“天王”

在明朝乐坛上,魏良辅堪称“天王”级人物,但他对乐器不够精通,如果没有乐师张野塘的帮助,他很难完成昆曲改革。

张野塘是“天王”级演奏家,他把箫、笛、拍板、琵琶等乐器一起用到昆曲中,使昆曲更加委婉、细腻、悠远,宛如水一样,人称“水磨腔”。

“水磨腔?我想起水磨汤圆了。”果果捂着嘴笑。

“还真可以用汤圆形容呢,昆曲细腻清柔,婉转缠绵,缓慢悠长,真像吃着软软糯糯的汤圆。”爸爸说。

昆曲行舟表演模型

感动了鸟类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在《虎丘记》中写道:“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虎丘中秋夜》中写道:“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

这是两位文学大师描述的苏州虎丘夜听昆曲的情形,不仅感动了野生动物,还让保镖似的大汉也哭得一塌糊涂。

果果不禁喃喃自语:“连飞鸟都能感动,太神奇了。还有那些壮士,他们不都是大侠吗,真想象不出武林高手哭鼻子是什么模样……”

昆曲刻意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里边加花腔,把4/4拍的曲调放慢成8/4,使音乐空间变大,声调尽其所能地清柔委婉。

连一根手指的动作都要缠缠绵绵

昆曲木雕

倾斜的花树

昆曲堪称抒情的代名词,不仅念白抒情,唱得抒情,舞得抒情,就连表演者的身段、姿势,也非常抒情,好像风中一棵倾斜的开花的树。加上舞台置景也很抒情,昆曲几乎达到了戏曲表演的最高境界。

花雅之争

由于昆曲细腻幽雅,被称为“雅部”。然而,正是由于它太雅了,每个字都要再三雕琢,每句唱腔都过分悠长缓慢,听众渐渐感觉被“抻”得有些难受,情趣几乎被“抻”光了。

清代中后期,各种地方戏曲先后崛起。它们格调粗犷,歌词热烈,唱腔活泼,情趣“生猛”,被称为“花部”。几乎一夜间,“花部”和“雅部”就开始了拉锯战。

“花部”大都是草根音乐家的创作,有些粗糙杂乱,甚至逻辑混乱,句法错误,但却“接地气”,真切地表达了人的感情,因此,最终“战胜”了“雅部”。昆曲黯然隐退,终结了200多年的风头。

尽管昆曲风头不再,但昆曲包含的唱念做打、舞蹈武术等,却像一片沃土,生发出很多剧种。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昆曲

百戏之祖

中国戏曲之母

入选时间: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