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智能:AI如何为银行、保险、证券业赋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2 连接主义流派

连接主义流派又称为仿生流派或生理流派,其应用的主要原理为神经网络及神经网络间的连接机制与学习算法。连接主义流派的观念是通过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试图使机器拥有智能。连接主义流派的代表性成果是心理学家沃伦·麦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和数理逻辑学家沃尔特·皮茨(Walter Pitts)于1943年提出的MP神经元模型。MP神经元模型将生物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用数学模型描绘出来,其主要原理如下:某个神经元接收到来自其他n个神经元传递过来的输入信号,然后将这些输入信号通过带权重的连接向后进行传递(神经元接收到的总输入值需超过神经元的阈值),最后通过“激活函数”处理以获得神经元的输出。

MP神经元模型开辟了用电子装置模拟人脑结构的新途径,从而开创了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时代。然而,由于计算设备条件的限制,加上20世纪60年代,连接主义流派在与符号主义流派对项目和资金的竞争中失败,连接主义流派陷入困境,脑模型的研究也逐渐落入低潮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Hopfield)教授提出用硬件模拟神经网络,大卫·鲁姆哈特(David Rumelhart)等人提出多层神经网络中的BP反向传播算法等,脑神经科学研究才取得重大进展,连接主义流派的研究也逐渐有了新的突破。2006年,深度学习技术的瓶颈被突破,深度网络难以收敛的问题得到解决,深度学习迅速发展,连接主义流派也得以发展和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