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川乱步随笔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人群中的鲁滨逊

英国作家阿瑟·梅琴[76]著有一部名为《梦之山》[77]的自传体小说。该小说记录了主人公于伦敦的寓所度过的一年鲁滨逊式的生活,其中丝毫不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鲜有对话,仅是弥漫着梦与幻想。但在我看来,近来能流传得如此之久的小说已是凤毛麟角。

这位“城市中的鲁滨逊”,在寓所的一屋内阅读、冥想,每日默不作声地散步,哑巴一般地度过了一年的漫长时光。朋友自是没有,同房主也几乎无话,这一年间唯一一次和人的交流,是在擦肩而过的娼妇出口搭讪时,作了简短的回应。

我曾听说过一个古怪的男人,他不愿同寓所的房主交谈,便将所有的事情都写到小纸条上,从纸门的缝隙塞到走廊里。梅琴那小说的主人公想必也是这般人物。这大可视为严重的孤独癖,然而,孤独癖不正是人们对鲁滨逊不可思议的向往吗?

我认识一位画家,他妻子背地里跟人埋怨他时总说:“我家那人,老半天甚至一整天都不和家里人搭声腔,这不说话吧可也没在做事情,就干瞪着墙壁,老也看不腻,活像个不倒翁。”这位画家恐怕是家庭中的鲁滨逊。

“杰柯尔—海德型[78]”一词形容人内心深处可怖的潜在愿望,与之类似,或许也存在“鲁滨逊型”的潜在愿望。或许正因人类心怀该种潜在愿望,鲁滨逊的故事才会如此长久的为这般众多的读者所爱。每当回想起这个故事,我们心中总会生出无以言状的深切怀念,我想这不仅仅因为我们眷恋着初读该故事时那年少的自己。或许正因人类是群居动物,才会在潜意识中深切向往孤独。

想来,最毫无保留地将潜在愿望坦露于外的,莫过于犯罪者。并非只有栖于密林,食果实草根为生的“鬼熊[79]”才是鲁滨逊。所有的犯罪者,无论置身于电车内还是庙会上的人流中,都是人群中的鲁滨逊。若说人有犯罪的潜在欲望,那“鲁滨逊愿望”或许就是促成这一欲望的要素之一。

走在浅草的电影街上,夹杂在人流中的我,不经意地环顾周围行人的面孔,心道这攒动的人群中必定掺着一两个犯罪者,指不定刚行过凶的拉斯柯尔尼科夫[80]正泰然自若地行于其间,如此一想,只觉异样的兴致涌上心头。对这犯罪者而言,前后左右比肩而行的人皆是另一个世界的生物,他定觉得自己就像穿行在人群中的一匹孤狼。这感觉惊悚可骇,却又异常能勾起潜在愿望。

不,何止是犯罪者。电影街上涌动的人潮中鲁滨逊多不胜数!那些独步于人群中的人——纵使其自身并无这一意识——不都是在“鲁滨逊愿望”的驱使下,来体味这人群中的孤独的吗?试对比人群中结伴而行者与漠然独步者的脸孔,你会发现这两者仿佛截然不同的生物。独行者沉寂的神情中,清晰地浮现着鲁滨逊。此事并非与我毫无瓜葛,我自身也是掺杂在城市人群中的一个鲁滨逊。漂流到与自身格格不入的人山人海中来,不正是因为想成为鲁滨逊吗?

正如没有谁心中不潜藏着异端思想,每个人都是鲁滨逊。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必定住着一个鲁滨逊,一个潜意识中的巨人。

(《中央公论》昭和十年十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