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铁笛横吹作散场
诗云:
船子当年返故乡,
没踪迹处妙难量。
真风遍寄知音者,
铁笛横吹作散场。
自从齐正洵军队进驻北威镇十来天以来,北威镇面貌已为之一新。原本冷清的街道上人多了起来,还有不少人从外地赶到北威镇寻亲访友。冷落已久的茶馆和酒肆也恢复了以往从没有过的人气。人们已将苦难的过去放在记忆深处,准备迎接新的生活。
北威镇最大的酒肆中,坐无虚席,还有很多人站着,围拢着一个胖子,听此人手舞足蹈地说着。
“我说各位,你们知道这北威镇是怎么收复的?在你们看来,是匈突人撤走了,我们汉人军队接收了这里,对不?你们看到的都是表象,我告诉你们,这北威镇是一个叫陶录的神仙从匈突人手里收回来的。匈突人那可是野心不小,想要大举进犯我中原,之前在我境内潜伏下了大批的人马。可是,活该他们倒霉,陶录道爷来了。陶道爷偶然行经龙脂县,撞破了匈突人的行径,于是在云峡山驿站以其人知道还其人之身,大破匈突人,让他们有来无回,全都见了阎王。可叹这匈突人不思悔改,居然还集结大批兵力进犯凤鸣堡和甘元府城。这可把陶道爷惹火了,这位金刚一怒目,招来了天兵天将,将匈突人打得屁滚尿流。不仅如此,你们知道吗,陶道爷还招来了千里之外京师的天子,带着羽林军猛攻匈突人,把他们打回了老家。偏偏这匈突人还不死心,在我们这北威镇的落英山留下了点部队,想要等陶道爷走后东山再起。陶道爷是怎样的人物?匈突人这一套在他老人家面前都是小儿科一般。道爷懒得费力气,只用手一指,对我们的官军说,落英山还有贼人。于是我大军前来,剿灭了残余的匈突人。这下匈突人是真怕了,彻底退回老家去了,估计以后再不敢到我们这边来了。”
这胖子说得绘声绘色,吐沫星子乱飞。旁边的人都惊讶地合不上了嘴。有人忍不住问:“这位陶神仙现在在哪里呢?”
“那谁知道?老神仙见首不见尾,行踪不定,怎么能让凡人得见?”那胖子不以为然地说。
“不对啊,我听说陶道爷准备三日之后就在我们北威镇开坛讲道呢。”旁边桌上的一个人大声说到。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都转移到这个人身上。那胖子脸有点红,朝此人喊到:“你怎么知道?”
这个面貌英俊却有点邪气的人笑了,不慌不忙地说:“不瞒各位,我见过这位老神仙了,他亲口告我的。”
那胖子听到以后马上往外就跑。有人奇怪地问:“这位胖爷你跑什么?”
那胖子边跑边回头喊:“我去甘元府叫人到时候来这里看神仙!”说完一溜烟跑了。众人咋舌不已,没想到这人体型虽胖,身手还挺矫健。
众人又团团围住那个年轻人,问他老神仙长什么样。这人含糊得说:“神仙嘛,我也看不清楚。”等这人好不容易从人堆里钻出走出酒店,有人在他肩膀上拍了拍,“姚五兄弟,接下来咱们到哪家酒家?”
姚五说:“四狗啊,差不多了,咱们跑这几家就可以了。相信不久北威镇就尽人皆知了。刚才那胖子真不错,无意中帮了咱们许多忙。”
四狗说:“我有点想不明白,朱王为何要我们大肆宣扬道长讲道之事?”
姚五压低了声音,“我猜啊,朱王想让道长之死天下皆知,皇上以后也无话可说了。”
四狗想了想,“嗯,好像有些道理。”
转眼之间,三日已过。这日是正月十四,明日就是上元节了。北威镇原县衙旁的练兵校场上早已撘筑好了高台。虽然天气寒冷,天刚蒙蒙亮,四周就已经人山人海。大批的官兵围着法台,不让人们太过靠近。有精明的商家卒贩在旁边做起了买卖,各种小吃酒食应有尽有。校场周围热热闹闹,宛如集市一般。
终于到了正午,陶录穿着一身道服亮了象。当他走向法台之时,站在人群前面的一个人不禁发出疑问:“这神仙怎么这么年轻?”旁边一个老头子马上喝到:“你懂个屁!神仙都有不老之术你知道吗?”旁边还有人附和:“就是!你看这官家看护地这么紧,此人肯定是神仙!”
接着又有一大堆官兵,在法台不远的一处区域空出一块地方,隔离开人群警戒起来。接着有人搬来了桌椅,朱阳和曹新忍、齐正洵、何奇舵等人在护卫的层层保卫下走到那里坐了下来。
陶录一脸从容站到法台上。所有的人立刻安静下来,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陶录。陶录看了看四周的人群,又看了看坐着的朱阳。朱阳也朝陶录微微点头。
陶录微笑了一下,深呼吸一口,正了正道冠,之后用中气十足的声音朗声诵到: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陶录诵完此诗,台下的人们在片刻之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喝彩声。他们也不管懂不懂陶录讲的什么东西,只管鼓掌叫好。后面的人根本听不到陶录在讲什么,喝彩叫好的声音反而更大。
陶录看了看兴奋的人群,皱了皱眉,又朗声诵道: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陶录一口气诵完,台下的人们纷纷叫好。还有不少人大声嚷道:“道爷神仙,再来一段儿,再来一段儿!”
陶录叹口气,又继续诵道:
“一入俗尘愁断肠,难寄闲情对冷窗。
昔日栽花今何在,寒来暑往愿无恙。
后望穷山欲相忘,前横恶水费思量。
世事诡谲八方怨,人心难平万事殇。
纷纷扬扬奔财来,熙熙攘攘为利往。
奔波躬亲无人问,骄奢邪佞万众仰。
可叹世间空一场,难辨真假履冰霜。
瞻之在前忽焉后,水花幻月梦一场。
悲与光阴较短长,妄作愚梦伴黄粱。
丹心衷肠谁人知,世人皆笑我痴惘。
时时落霞引归意,处处深山作故乡。
鹤落鹿访琴诗伴,忘愁忘忧饮玉浆。
可叹心性俗难断,偏至人间悟沧桑。
惟愿苍生皆如意,无灾无祸福瑞降。
夜已阑珊风愈凉,身倦神舒心欲张。
无挂碍故无恐怖,不惧才命两相妨。
何日再卧松竹旁,闲看鸟过云苍茫。
才欲饮酒神先醉,醒看百年过驹往。”
陶录悠悠诵完,台下的人们犹如痴如醉。当人们反应过来陶录已诵讲完之后,又是一片山呼海啸一般的叫好声。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听清楚了陶录所诵的字句。
陶录似乎有些疲惫,盘腿打坐下来,不再说话,眼睛似闭非闭。
就在人们期待着陶录接下来会做什么时,围着陶录的一圈官兵大声喊到:“神仙要升天啦,神仙要升天啦!”随即又有早已准备好的一队官兵抱着木柴堆在法台周围。接着,又淋上了一些火油。台下的老百姓都愣住了,不知道这是要做什么。
坐在不远处的朱阳早已闭上眼睛,眉头抽动,似乎十分悲伤。这时,台下的百姓之中开始躁动起来,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大。朱阳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忍痛把手一挥。登时便有士卒手持火把过来,点燃了法台。
台下的人们立刻就沸腾了,大声呼喊着往前拥挤。护着法台的士兵们则使劲地将人们往外面推,场面登时一片混乱。
好在火势很快,法台立刻就被烈焰所吞噬。在烈焰中陶录觉得脚下好像出现了一双手,将他拉入法台下面,接着又钻入一个又窄又斜的地道里。随即又有人将一具尸体放倒法台之上。到了地下后,陶录才看清到将他拉入地道的正是姚五。姚五说:“陶道长放心,朱王都安排好了,您随我走就是了。”陶录问:“那尸体是何人?”姚五说:“道长放心,那只是一个战死的匈突人。”
陶录点点头,随姚五在地道中爬了一段,到了一处稍微宽敞之处。四狗带着人在此处正等着,见到陶录和姚五爬到这里,马上用准备好的土填补他们先前走过地道。一群汉子光的身子在地道中来来回回,不一会就将法台之下的地道填充完毕。四狗汗流狭背地说:“道长,咱们就在这里先歇歇,等天黑后再从另外的出口出去。”
陶录说:“四狗你辛苦了!朱王真是费了心啊!”
四狗咧嘴一笑,“道长,您不用跟我们客气。我们能为道长做些事都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