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的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学会与初中生打交道

教育,说到底是“人育”。

【新手案例】

让我又爱又恨的小意

小意,你是我教的两个班中情商最高的一个,也是最调皮的一个,所以你是最不省心的一个。

上课顶嘴:明明喝了水,吃了东西,说了闲话,被我呵斥后,“我没有啊?”一脸无辜的样子。

上课发出怪声:钢尺在桌边用手拨它发出颤动的声音,总能引起全班人的注意,甚至获得别的同学效仿,你很满足这样的感觉。

上课用《课课通》(语文参考资料,上面有很多问答题的答案):每当我问了一个问题,别人都还在思考,或是被我喊起来的时候因为答不出而沉默不语,或是手忙脚乱地拿出课课通想要找到答案来回答,你却偷偷地迅速地在课桌里翻开《课课通》,把答案完整地背出来,然后举手回答我,每次都是“标准答案”。真是气死我了,谁要你的标准答案?!

一次两次三次,我渐渐地不想让你起来回答问题,一旦看见你悄悄拿出《课课通》,立刻让你把它放到课桌肚里,不然上课不听,看看《课课通》就知道答案,不需要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这样的课堂就毫无意义。

出言讽刺同学,是男生中的小头领:

一开始坐在教室的角落,分了小组,俨然成了那个小组最活跃的人,那个小组整体成绩不高,上课小动作不断,你甚至不顾同学面子讽刺同学的智商。后来分到另一个小组,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总算稍微收敛了点。

……

看上去你的缺点我可以数落一整个下午,但你也有很多让我惊喜的地方。

你的字是我在男生中最喜欢的一个,工整却不失灵性。

你的悟性较高,上课时关键的地方你总能竖起耳朵听讲。

字词和古诗文的默写,你只是偶尔马失前蹄导致重默,你总能第一时间找我重默,还总能“拖家带口”带上几个重默的“困难大户”。

你懂得在考试后分析自己的得失,有不懂的问题你总是很积极地来询问。

甚至在课后你会和我说:“老师我想听一些关于大阅读的答题方法,大阅读上面失分太多了”“老师你可以在早自习的时候就把中午要布置的作业布置好,这样中午同学们就不会一直做其他科目的作业了。”

你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多看了你一两秒,你也和我对视,那时你的眼睛里是充满着真诚与渴望,完全和你捣蛋时的狡黠、惹人厌不一样。

还记得有一次你的作文获得了我的高度评价,别的同学为你惊叹,可还有一些同学对我说“小意说他回家只花了20分钟就写好了”,言下之意大概是猜测你是不是抄袭了什么文章。

我看了你一眼,你是紧张的,害怕自己被否定。但我仍坚持让你自己读完了“大作”。为你分析时,全班同学都听得很认真,尤其是你。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因为你的提议,我开始着手为你们准备答题方法,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采用上课提问的方式去帮助你们理解和背诵,你总是反应最快的一个,因为你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也懂得珍惜自己的提议和争取来的东西。在默写的时候,你总是喜欢嘴里碎碎念,影响别的同学,扰乱课堂秩序,我气不过:“下一个词语只有小意要默写:‘斑蝥’。”你立刻反应过来,“老师,你是说我从后窍喷出一股气,说我在放屁吗?”我忍住笑意的同时,惊讶于你如此迅速的反应,笑而不语。

“我会写!”你又骄傲地说。

你就是这样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孩子,成绩中上,性格嚣张,惹是生非,聪明机灵。

【注】“斑蝥”这个词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词语,文中有个句子是“倘若按住它的脊梁,便会从后窍喷出一股烟雾”,类似于臭虫放屁的意思。学生们刚学过这篇文章,对这个细节印象深刻。

【于洁的建议】

这才是真正的初一男孩

“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还有一些嚣张,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叛逆她还有一些疯狂,没事吵吵小架反正醒着也是醒着,没事说说小谎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整天嘻嘻哈哈遇到风儿就起浪,也曾模模糊糊大祸小祸一起闯,还曾山山水水敢爱敢恨走四方,更曾轰轰烈烈拼死拼活爱一场。”

还记得《还珠格格》里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燕子吗?

恨得牙痒痒是因为她太不守规矩了,爱她是因为每个人心里都住着这样一个真实又任性的小燕子,她是我们从未外现的自己。

我看到文中的小意,不由得感慨一声:这才是真正的初一男孩啊。

教书这么多年,见惯了太多太多在从小到大的管束中变成了三黄鸡的学生:面无笑意,老气横秋,中规中矩。

突然见到小意这样还保留着草鸡、野鸡天性的学生,真是有点感慨又珍惜啊。他身上还保留着初一这个年龄段男孩子应该有的“灵性”。

而“灵性”是中国的学生身上多么缺少的东西!

我们误读了“守规则”多少年!我们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管理学生多少年!我们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多少年!

还记得丰子恺先生写的《给我的孩子们》的结尾吗?

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这样彻底地真实而纯洁……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当我们老师发现小意这样的还没有完全中规中矩、“天性”犹存、“灵气”犹存的少年人时,一定要珍惜。

宁愿“又爱又恨”的重口味,也不要让他变成“泯然众人”的淡滋寡道。

“爱”他的地方小心呵护,“恨”他的地方小心纠正。

小意是个“聪明人”(智商和情商都在中等偏上的人),当我们发现他的聪明变成耍小聪明、投机取巧(比如悄悄背《课课通》的答案,想要获得老师的赞赏、博取课堂的出彩)时,我们该做的不是在课堂上呵斥他收起《课课通》,而是在课前有一次私密聊天:“我欣赏你,你是有自己的思考力的人,我更期待你有自己的思考和回答,你的《课课通》是用作复习巩固的,而不是不劳而获的。我把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送给你。”

对待“聪明人”,最好的表扬是在其能力范围内提出“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并为之搭建平台使他在众人面前有展示的机会。

比如:事先和小意约好,“因为你的反应速度比别的同学快,所以如果你一下子就把答案说出来了,那么老师就无法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掌握情况了。因此,当我提问的时候,我们要有个默契,一般情况下我不喊你回答,只有当别人答不出来的时候,我才会喊你。所以你每个题目要认真听讲,该出手时才出手。”

比如:既然小意自己感觉在大阅读上失分较多,老师完全可以每周一次单独布置他一篇大阅读的作业,并给予单独辅导。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法。(这个方法的适合条件是:学生手脚较快,能比较快速地完成课内作业,时间相对宽裕;学生有自我要求加强大阅读的意识和态度,并对老师明确提出。一定不能是老师一厢情愿的强加。)

让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某方面被老师欣赏和信任,并能感觉到老师在给他某方面的强化,这是对学生最好的奖励。

有时候,“能者多劳”是一种奖励。能者虽劳累,但是内心会有愉悦感。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说的就是这个。

小意在分组讨论时分在哪一组很有讲究。如果他分在组员学习能力较差的一组,那么他会很孤独,他一个人的出彩要么变成其他人的代言人,要么孤掌难鸣、曲高和寡,无人懂得,得不到成就感,要么就因此而讽刺其他人的智商。

他应该被分在学习能力较强的一组里,那么他就会成为一条出色的鲶鱼,能够激发出其他组员和他自己的思想火花。

这样的做法,也是对他的一种欣赏和激励。

令我感动的是他对你这个新教师的一种善意和帮助。

估计中自习学生们都在拼命做其他功课的作业吧,他提醒你早点布置语文作业;看到总有学生重默“老赖”,他自己来默写时“拖家带口”;他懂得珍惜你的劳动成果。

让这样的小意和老师之间达成一种互相欣赏、互相帮助的默契,师生成为“知音”,不是没有可能的。因为他有很高的情商,有别于一般的智商高、情商低的“尖子生”。

儿子,这次的教育案例叙事,我看了由衷地高兴。

我在你的字里行间,隐约看到了你的课堂,你真实地表现着你自己的“人性”,真实的有节制的喜怒哀乐,真好!

教育,说到底是“人育”,真实的老师,真实的学生。言行不压抑,有节制,这不是矛盾,是一种高度智慧的统一。

儿子,你现在打交道的是初一的学生,这个年龄段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意义非凡。我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整理了一下,供你参考。这样,你会“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也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附: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仅供参考)

1.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

2.容易动感情,感情强烈而不稳定,具有两极性(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特点。焦虑、憧憬、孤独、苦闷都有。

3.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所增强。仍有较强的受暗示性,喜欢并善于模仿。

4.对需要的质量要求提高。

5.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

6.态度的认识因素与情感因素容易产生不协调性,理智上认为应该(或不应该)而情感上却不然。

7.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要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但因为处在转折时期,思想和行动还未脱稚气,所以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常常充满矛盾,很容易自以为是。

8.为了补偿由闭锁心理而带来的孤独感和苦闷感,友谊便成了青年期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他们渴望得到安慰理解并以此充实精神生活。他们开始以地位对等、态度一致、情趣相投等原则来选择交往对象和朋友。一旦根据上述择友原则加入或组成某一非正式群体,便会对该群体的规范产生极大的认同,从而该群体便会成为影响个人品质的重要因素。

9.性意识的普遍萌生,致使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交往方式带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如有的仍然恪守“男女界线”,有的喜欢与异性同学(非特定某个)一起参加活动,有个别的已开始思慕起某个特定的异性。由于这个时期比较缺乏青春期知识、自制能力和社会道德意识,所以相对高中时期来说,男女同学的交往中“出格”的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