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
一、统一南方
赵匡胤刚夺取政权时,南方的南唐、吴越、泉漳(清源)、荆南(南平)和湖南(武平)均表示臣附,称帝的有后蜀、南汉和北汉。这些政权中,北汉在北方,地域狭小而军队强悍;南唐与后蜀国力较强,而且一东一西与宋朝直接接壤;荆南与湖南两个小政权夹在南唐与后蜀之间;吴越相当顺从,泉漳与南汉均在最南方。此外,宋朝周围还有北方的契丹(辽)、西北的党项李氏、回鹘,以及西南的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赵匡胤的统一事业,是指消灭南方及北汉各割据政权,并夺回石敬瑭割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
宋朝君臣大多认为,契丹军队非常强悍,如果先攻打北汉政权,将导致宋与辽的直接对峙,北方边境受到严重威胁,极不利于宋朝对南方作战。同时考虑到南方税源丰厚,先将南方划入版图,可以为与北方作战积累物质基础。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赵匡胤决定首先统一南方。
建隆三年(962)九月,割据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去世,其子周保权嗣位。衡州刺史张文表起兵袭占潭州(今湖南长沙),企图独霸湖南地区。周保权一面派军队抵抗,一面派人向宋求援。乾德元年(963)正月,赵匡胤命慕容延钊、李处耘借道荆南,讨伐张文表。
二月初九,宋军到荆门(今属湖北),这时周保权已经平定张文表之乱,宋军仍要借道荆南。荆南节度使高继冲派叔父高保寅到宋营探听情况。当夜,慕容延钊宴请高保寅,同时派数千骑兵偷袭荆州(今属湖北),高继冲惊慌出迎,宋军迅速攻占荆州。翌日,高继冲投降,荆南灭,宋得3州17县。
荆南,或称南平,高季兴所建,都荆州。疆域仅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是十国中最弱小之国。历高季兴、从诲、保融、保勗、继冲五主,共57年。荆南地处南方诸国夹隙之中,又是南方诸国进贡中原、南北贸易的陆上交通中枢和五代时最大的茶市。吞并荆南后,宋军日夜兼程向湖南进发,遭到张文富部抗拒。慕容延钊水陆并进,攻取岳州(今湖南岳阳)、澧州(今湖南澧县),张文富退守朗州(今湖南常德)。李处耘下令放归部分俘虏传播宋军吃人骇闻,朗州军民非常恐惧,奔窜山谷。慕容延钊遂率军攻入朗州城,擒杀张文富,俘虏周保权。湖南灭,宋得14州1监66县。湖南是953年王进逵、周行逢灭南楚后建立的割据政权。
平定荆南和湖南后,后蜀、南唐和南汉处于宋朝可直接打击的范围之内。乾德二年(964)十月,后蜀国主孟昶派赵彦韬携蜡书出使北汉,企图与北汉联合攻宋,赵彦韬将蜡书献给宋朝。十一月,宋朝以此为借口,派六万大军进攻后蜀。宋军由王全斌率主力由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南下,攻打四川北边的门户剑门(今四川剑阁北);由刘光义率偏师从归州沿长江西上,直入四川东边的大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东)。后蜀派王昭远和赵崇韬统军北上抗击王全斌。刘光义军连败后蜀水军,攻占夔州,后蜀东部门户首先失陷。次年正月,剑门遭王全斌军两面夹击,后蜀军队一触即溃,赵崇韬被俘。宋军攻占剑州(今四川剑阁),蜀军统帅王昭远也被活捉。后蜀太子孟元喆率军进至绵州(今四川绵阳)时还在与姬妾伶人嬉戏,听说剑州失守,不战自溃,逃回成都。孟昶见大势已去,派使臣奉表投降。正月初九,宋军于魏城(今四川绵阳东北)受降,后蜀亡,宋得45州198县。宋平蜀后,王全斌部在蜀中野蛮掠夺,激起后蜀降兵叛乱,蜀中百姓纷纷响应。宋朝不得不增派军队入川镇压,方得平息。后蜀为后唐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于934年所建,都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40年。蜀地富庶,后蜀统治时期,境内很少有战争,社会经济文化有所发展。
消灭后蜀后,赵匡胤曾经攻打过北汉。开宝元年(968)七月,北汉国主刘钧去世,北汉内乱。赵匡胤认为有机可乘,于八月派李继勋、党进等进攻北汉。北汉派杨业抵抗,同时向辽朝求援。十一月,辽军救援北汉,宋军无功而返。次年正月,赵匡胤亲征北汉,直抵太原城下。四、五月,宋军分别于阳曲(今属山西)北和嘉山(今河北定县西)击败辽朝援军。北汉坚守太原城,宋军围攻数月不下。这时开始连绵大雨,宋军疫病流行,辽军又将来援,宋军只得撤兵。
宋灭后蜀后,曾通过南唐劝说南汉国主刘臣附,遭到拒绝。开宝三年(970)九月,宋朝派潘美、尹珂率湖南地方军队讨伐南汉。宋军自郴州(今湖南郴县)南下,连克贺州(今广西贺州)、昭州(今广西平乐)、桂州(今广西桂林)、连州(今属广东)。十二月,宋军进至韶州(今广东韶关),南汉十万大军以象阵为前锋,抗击宋军。宋军以强弩射象,象中箭奔回,冲散南汉军,宋军遂攻占韶州。次年正月,宋军再克英州(今广东英德)、雄州(今广东南雄),长驱南下,进逼广州城。穷途末路的刘用竹木筑成防栅,宋军用火攻,南汉军队狼狈逃窜。开宝四年二月初五,刘被迫投降,南汉亡,宋得60州214县。
南汉,都广州番禺,盛时疆域有60州,约为今广东、广西两省及云南的一部分,历刘隐、、玢、晟、五主,共67年。南汉政治腐败,宠信宦官,暴征苛敛,滥用酷刑,民不聊生。
宋灭南汉后,南唐十分恐惧,国主李煜加倍进贡宋朝,降国号唐为江南,试图保留割据政权。南唐落第士人樊若水在采石矶附近以钓鱼为名,用丝绳测量长江宽度,并向宋朝建议以船为浮桥,渡江灭南唐,为赵匡胤所采纳。开宝七年(974)九月,宋朝遣使召见李煜,李煜称病不赴。十月,赵匡胤以曹彬、潘美为帅,自江陵顺流而下进攻南唐,连克池州(今安徽贵池)、铜陵、芜湖、当涂、采石(今皆属安徽)。十一月,宋军以船建成浮桥,渡过长江,击败南唐水陆两军。开宝八年初,宋军进攻金陵(今江苏南京),吴越王钱俶助攻南唐,降常州(今属江苏)、润州(今江苏镇江)。南唐杀试图降宋的金陵守将皇甫继勋,派镇守湖口(今属江西)的朱令赟统兵十余万东下金陵抗击宋军。九月,朱令赟军进至皖口(今安徽安庆西),被宋军击败。十一月,宋军攻占金陵,李煜投降,南唐亡,宋得19州3军108县。
南唐,乃李昪废吴帝杨溥所建,都金陵。盛时疆域35州,约为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历李昪、景、煜三主,共39年。南唐保境安民,发展商贸,兴科举、建学校,文化发达,政治比较昏庸。
在各个割据政权中,吴越对宋朝最为顺从,不但称臣,还为宋朝助攻南唐。南唐灭亡次年,钱俶到开封朝见赵匡胤,赵匡胤对他十分礼遇,并信守诺言,由其归国。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钱俶于太平兴国三年(978)三月再次入朝。这时割据泉漳的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已在开封住了几个月无由归国,便献出泉漳2州14县,泉漳归入宋朝版图。钱俶见状,上表请求罢去吴越国王、天下兵马大元帅等官衔,要求回国,遭到拒绝,便于五月初一向宋朝献上吴越13州1军86县。
吴越,乃镇海军节度使钱镠所建,都杭州(今属浙江),盛时疆域13州,约为今浙江全省、江苏西南部、福建东北部。历钱镠、元瓘、弘佐、弘倧、俶五主,共86年。吴越国安境保民,兴修水利,发展海外贸易,社会经济有一定发展。
南唐灭亡之后,赵匡胤曾经又一次进攻北汉,但不久突然去世。南方割据政权相继消灭后,接着由赵光义攻打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赵光义任命潘美为北路都招讨使,分四路攻打晋阳;同时命郭进为石岭关(今山西阳曲县大盂镇)都部署,以阻击辽军来援。二月,赵光义亲征。三月,郭进在石岭关南截击来援辽军,切断北汉与辽的交通。宋军同时围攻晋阳,自春至夏,昼夜攻打。四月,赵光义抵达城下,传诏北汉主速降。五月,北汉降,宋得10州1军41县,宋朝由此消灭了各个割据政权。
北汉,乃后汉高祖刘知远弟刘崇于后汉灭亡时(950)据河东12州所建。都晋阳,盛时疆域12州,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历刘崇、钧、继恩、继元四主,共29年。北汉奉辽为叔、父皇帝,与辽成掎角之势,军队强悍。但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又滥征赋税以输贡辽。
宋军攻伐南唐时,李煜曾派徐铉出使开封,对赵匡胤说,南唐一向对宋朝十分恭谨,没有犯任何过错,宋朝攻打南唐没有道理可言。赵匡胤说,南唐的确没有什么罪过,但是“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六)。按赵匡胤的理解,天下应当属于一家一姓,这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徐铉对此也无言以对。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统一天下已成为传统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之一。中国的历史有统一的时期,也有分裂的时期。分裂时期一般战争频繁,政局混乱,有时也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各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只有统一才被认为是政治秩序确立与天下太平的标志。
二、宋辽之战
从936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到959年柴荣收复宁、莫、瀛三州,再到979年赵光义消灭北汉政权,宋辽的领土争端已是历时43年之久、经历中原数朝的历史问题。
作为传统的汉族居住区,宋朝始终视燕云十六州(938年,辽升幽州为幽都府作为陪都,号称南京,又称燕京)为中原版图的一部分;但作为最大的农耕区,燕云之地同样被辽朝视为不可分割的疆域,后周收复宁、莫、瀛三州,更成为辽朝对宋朝发动战争的口实。北汉未亡时,辽军仅作为北汉援军与宋军较量于战场。北汉一旦灭亡,宋辽战争随即爆发。
太平兴国四年(979)六月,赵光义决定乘灭北汉之威攻取燕京。宋军在燕京北郊打败辽将耶律奚底军后,迅速包围燕京。赵光义亲率主力日夜攻城,将燕京城围得水泄不通,燕京守将韩德让坚守城池。在激烈的攻防战中,宋军一度有300人登城,几乎赢得了这场战役。
可能赵光义攻城心切,宋军没有在攻城军队的侧后方配备兵力,以防辽军增援部队侧击。七月初,辽将耶律休哥率领的增援大军抵达燕京前线,先以3万精锐部队从宋军南侧发动猛攻,大败宋军。七月初六,耶律沙率军向燕京城发动进攻,与宋军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相遇,被宋军击退。这时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各率大军从宋军左右两翼发动猛攻,宋军急调围城部队迎敌。城内辽军见援军赶到,便出城助攻。宋军在辽军数路攻击下,全线崩溃。据说赵光义腿上中箭,仓皇奔逃至涿州,因箭伤无法骑马而换乘驴车继续南逃,耶律休哥追至涿州未获而返。
此后宋辽有多次交战。当年九月,辽朝以韩匡嗣为统帅,率辽军主力自燕京南下,另以耶律善补率偏师自大同出军,被宋军击退。次年三月,宋将杨业击败辽军于雁门北(今山西代县北),声名大振。十月,辽景宗耶律贤决定亲征宋朝。十一月,辽军围攻瓦桥关(雄州,今河北雄县),宋军突围南逃,辽军追至莫州(今河北任丘),与宋关南守将崔彦进部激战,胜负相当。辽军无法取胜,退回辽境。太平兴国七年(辽乾亨四年,982)四月,耶律贤再次亲征,兵分三路南下。辽军主力于满城(今河北保定)、唐兴(今河北安新东南)为宋高阳关(位于今河北高阳)守将崔彦进击败,进攻雁门关、府州(今陕西府谷)的两路辽军也遭失败,辽军再次撤退。同年九月,辽景宗耶律贤病逝,其子辽圣宗耶律隆绪即位,年仅十二岁,由其母承天皇太后萧绰摄政。萧绰对内镇压女真族的反抗,对宋采取防备与小部队侵扰,以破坏宋朝修筑边境城池的活动。宋朝继续采取防守政策,增筑边防城池,严禁军队出境攻辽,宋辽边境暂得相安。
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986)正月,宋太宗赵光义听信知雄州贺令图等人的建议,认为辽帝耶律隆绪年幼,母后萧绰专政,宠臣韩德让掌权,内部不稳,是攻辽的好时机。赵光义决心以声东击西之策收复燕云失地,派曹彬、崔彦进率东路军10万人马出高阳关,以盛大声势而缓慢行军,牵制辽军主力,等待中、西路军挺进后共同进攻燕京;以田重进统率中路军出飞孤口(今河北涞源北),攻占山后(太行山西北);以潘美、杨业为西路军统帅,北出雁门,攻取关外诸州,与中路军会合,然后挥师东进,从北面与东路军夹击燕京。
三路宋军开始进展十分顺利。西路军很快攻下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属山西)、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等地,中路军也攻占灵丘(今属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等山后要地,东路军则攻占新城、固安(今属河北)、涿州等地。这时辽将耶律休哥坚守燕京,避免正面交锋,同时派轻骑深入敌后,截断其粮道。萧绰与耶律隆绪母子接到耶律休哥的求援消息后,立即征调诸军增援燕京,统一归耶律休哥指挥,以抗击宋军东路主力;同时由母子俩亲率大军南下,驻兵涿州东北,等待各路援军到达,以便决战。
东路军曹彬部在三月进占涿州后,与耶律休哥的军队相持涿水之北,十余天后粮草不济,退守雄州。听到中、西路军节节胜利的消息后,又重新进占涿州。五月初,东路军因缺粮再次退兵。这时辽援军耶律抹只部赶到燕京,与耶律休哥部会合,随即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西南)北进攻正从涿州南退的宋东路军。两军激战于岐沟关,宋军以粮车环绕自卫,被辽军包围。曹彬、米信趁夜色率部突围,渡拒马河时遭辽军追击,溺死者不可胜数,东路宋军主力由此崩溃。
得知东路军战败,赵光义命中路军回驻定州,西路军退回代州。萧绰调集优势兵力西向,全力对付中、西两路宋军。见宋中、西路军后撤,耶律斜轸等不及援军到达,主动出击。这时中路军已安全撤回,西路军接到赵光义指令,要求他们掩护寰、朔、云、应四州居民迁至内地,孤悬敌后的西路军成为辽军唯一的追击目标。
七月,西路军副帅杨业建议避开敌军主力,出大石路(今山西代县西北),配合云、朔守将撤离两州军民,但主帅潘美与监军王侁强令杨业前往朔州接应南撤的居民,与辽军正面交锋。杨业要求潘美设伏兵于陈家谷口,准备伏击追击的辽军。杨业与辽军主帅耶律斜轸激战于朔州南,又为萧挞览部伏兵袭击。当杨业按预定路线退到陈家谷时,潘美、王侁早已率军退走,遂使杨业全军覆没,杨业中箭被俘,传说他不食而亡。
赵光义攻辽的战争以失败而告终。为报复宋朝,萧绰母子再次亲征,以耶律休哥为先锋,首战于保州(今河北保定),战败。十二月,辽军与宋军大战于莫州境内君子馆,宋军大败,辽军乘胜攻掠邻近州县后,于次年正月退兵。宋端拱元年(辽统和六年,988)九月,萧绰母子三度亲征,攻占宋境内一些州县,但在唐河(今河北定县北)北为宋军击败后退回,宋军追击至曹河(今河北徐水南)。此后,宋朝对辽采用防御战略,辽朝也长期休民息兵。宋辽边境再次平静下来。
宋朝将收复燕云作为其统一事业的一部分,经过长期准备才发动攻辽战争,但遭高梁河与岐沟关等多次大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从宋初的政治策略上讲,统一与和平是两大主题。当宋朝的军队可以顺利消灭各个割据政权时,这两大主题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意味着社会长久安定。但当统一的目标指向辽朝的燕云十六州时,两大主题却成了一对矛盾。一方面,以宋朝的军力,不可能也无意消灭辽朝。在宋朝看来,辽国的军力十分强悍,与之作战,必然付出巨大代价,甚至引起国内的不安,这是与谋求社会安定的政治目标背道而驰的。因此,从深层心理而言,宋朝是畏惧或不愿与辽作战的。另一方面,收复燕云之地是统一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赵光义以非常手段谋得皇位,更希望以文治武功证明其继位的合法性。为了在战略冲突中寻求平衡点,宋朝甚至设想过用经济赎买的方式收复燕云之地。据宋人笔记《渑水燕谈录》的记载,赵匡胤消灭南方各个割据政权之后,将各国国库的财富作为收复燕云之地的基金,并以每年的财政结余充实之。赵匡胤曾设想,等贮存足够钱帛,就用其向辽朝赎买燕云之地,如果辽朝不愿意,就将这笔财富作为向辽开战的战争经费。这个记载至少说明,宋朝将对辽作战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强大的财力上,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本身也包含着这样的考虑。当时甚至有大臣认为,只要国内安定团结、繁荣昌盛,北方民族政权就不是宋朝的对手,在蛮族统治下的民众甚至会自动投奔宋朝。
然而,内部安定和经济繁荣只是军事胜利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再说宋朝对南方经济潜能的估计也过于乐观,长期的军事备战本身也是制约经济发展和民众休息的因素。依靠经济优势战胜辽国的策略本身就是失败的,宋朝没有找到战胜辽朝的战略优势,又无法从军事战术和军队战斗力方面超越辽军,便怀着侥幸心理发动对辽战争。赵光义先是在灭北汉后不顾军队疲乏,贸然向辽国进军,战争中又未能周密部署防备,被辽国援军从后面包抄而溃败。在雍熙三年(986)的对辽战争中,赵光义还是不能正确面对强大的辽军,希望以一次声东击西的计谋收复燕京城。何况作战计划过于呆板,三路大军不能相互支援,没有预测作战不利情况下的应对方案,也没有给各军将领明确的授权。因此,事先谋划完美的进攻策略一旦受挫,各军就不能机动应对,以致全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