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自律到极致,就是享受孤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心态决定人生高度

学会归零

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大的成就,就要定期让自己的心态归零。

归零心态要求我们不能沉迷过去的成绩,要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变化。归零心态的本质就是挑战自我、永不满足。

难以归零是很多人面对的现实问题,包括我自己在内。大学毕业后,我开始创业,短短时间内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资本,心态也变得有点膨胀。家人了解到我的状态后,给予了我严厉的批评,告诉我正确的心态应该是怎样的……

我是心态膨胀的受害者,也亲眼看到了很多像我一样的人没有从心态膨胀中走出来,渐渐地迷失了自己。我有幸从心态膨胀中走了出来,并走上了一条还算正确的道路。

归零心态的概念很简单,但人们很难做到。很多为了梦想不懈拼搏的人,都坚守在奋斗的路上。他们只要努力,终究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关键在于在实现大目标之前能否不为了已经达成的一些小目标而沾沾自喜,能否保持一如既往的动力去拼搏奋斗?换言之,能否在实现大目标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重新找到奋斗的目标,并为此拼搏?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心态,尤其是随时出发的心态,即归零心态。

归零心态是一种随时随地准备出发的心态,就像一名军人在战斗来临之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全副武装地奔赴战场。归零心态不仅是指在人生辉煌的时候放下身段重新出发,还指在人生低谷时抛开杂念,一心为了梦想不懈拼搏、不断进取。所以,无论成功或者失败,请学会让自己归零,迎接新生活,回到最初的起点拥抱新的生活。

我每天都会写晨间日记。为什么要在早晨写,而不是在晚上写呢?因为晚上写日记通常会很主观,即人会带着情绪写日记。我写日记是为了记录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并且加以分析,不是为了宣泄情绪。当我回头翻看日记时,若只有一行行充满负能量的文字在上面,日记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早晨写日记往往更加客观、公正。经过一个晚上的沉淀,很多不开心的事情已经被淡忘了,借助清醒的头脑,更能冷静地分析昨天的得失。所以,我偏爱在早晨写日记。

写日记是我每天和自己对话的过程。如同昨天的我问候今天的我,而今天的我则向昨天的我汇报工作,时刻反馈进度,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写日记的时候,我会特别注意心态这一维度,而这个维度中我更加注意两个问题,即我是否会因为昨天取得的成绩而骄傲,我是否会因为昨天的失败而懊丧?这是我每天都在问自己的问题。

我越来越注意到,很多时候赞赏和夸奖听一听就好了,不必太当真。就像我创业时,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特意参加了一个创业训练营。在那里,老师经常会鼓励学生,“你是最棒的”“你的商业模式最棒”“你的口才最好”“你的领导能力最强”……我听了这些话后心里很激动,觉得终于有人认可我了。可是,我在创业训练营中待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优秀的人比比皆是,我永远不能说自己的成就是最大的,不能说自己的能力是最强的,因为总有人比我更强。而老师说这些话无非是为了鼓励我,我把这称为“暂时性安慰”。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拥有的赞赏和夸奖,只是一种安慰而已。别人怎么说,我们无法左右,但我们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同样,我们很多时候也会被他人侮辱,甚至被人忽视。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积累,但这种负面的情绪也有积极的一面,它也能给予我们拼搏的动力。

工作中,有的人会因为上司的一句否定的话而失望不已,认为自己没有受到重视,比如自己辛辛苦苦加班写的方案,上司只读了5分钟就否决了。生活中,有的人会因为家人的一句冷嘲热讽而难以释怀,认为他们不体谅自己、不尊重自己,比如自己辛辛苦苦做的一顿饭,家人只尝了一口就说不好吃。但是,现实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之所以经常失望,是因为事情的发展往往不如我们所愿,即事情的发展出乎了我们的意料,和我们预想的结果有极大差距,所以我们非常失望。

所谓大苦,源于大志。我们感到的深刻痛苦,源自对自己的期待。如果我们在预想一件事的结果之前能充分考虑到所有后果,人生一定会更加幸福。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一直遗憾,而是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归零,会让你更幸福。

接受不完美

我在2015年创办公司的时候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把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做到完美,不留遗憾。

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样,都在为了口中的完美奋斗和努力着。有些事我们做到了完美,但大多数事我们没有做到完美。基于这种现象,很多人忽视了自己做成过什么事,而总是在意自己没有做成什么事,因此懊悔不已。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现象,尤其对于一个想要成功的人来说。我在创办公司的过程中力求每一件事情都亲力亲为,认为这就是负责,这就是认真,只有这样,公司才会壮大起来。员工们习惯了我的做法,如果哪件事我没有参与,他们反而不习惯了。当时,确实很多事在我的参与之下做到了所谓的“完美”,大家心里都很高兴,但后期弊端就显现无疑了。

公司壮大起来,我自己也有很多事要做,但公司的项目一旦没有我的参与,员工的工作效率就会降低。后来我就在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助手告诉我:“海总,你给自己安排的工作太多了,适当的时候也应该让员工独挡一面。”我一想,确实是这样,从小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做题,而他只是提供思路,践行的过程还需要我们自己完成。正因为如此,学生的信心越来越足,动手能力越来越强,个人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但是,我竟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从那天以后,我决定放权,由员工自主完成项目。

在员工自主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出现了极多的问题,并且有些项目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一直想:即使犯错,也要坚持让他们独立完成项目。我要从一个领导者的角度统领团队,所谓的领导者的作用就是设定目标和确定方向。当战略确定好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让员工执行。大包大揽,为了所谓的“完美”,迟早会吃大亏。

2018年5月,我开始转战知识付费领域,在全新的领域遇到了极多的挑战。比如,如何在这个领域找到方向,如何利用各种平台推广自己、获取自己的粉丝量等。一切都是未知,我开始疯狂地寻找方向。那段日子,我一直在和各大知识付费平台交涉,希望在几十家平台上线课程、开直播,一度把自己弄得十分疲惫。后来发现,虽然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可是效果很小,也就是典型的付出没有回报。

我当时有一个疯狂的想法:在所有的平台上线课程,并且每家平台收益超过1万元。我朝着这个目标开始努力,在33家平台坚持讲课、解答问题,大约坚持了5天,我终于坚持不住了。因为不仅讲课质量没有上去,还弄得自己声音沙哑,最后甚至嗓子红肿到无法说话,当初那些极力做到完美的想法也就放弃了。于是,我开始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我又陷入了迷茫和纠结中,到底是该继续坚持做下去,还是该换一种思路做……

我约了几个朋友出来吃饭,大家聊起来最近的发展情况,我发现他们的公司的发展情况都还不错。做了这么多年,公司能存活下来,一定是有原因的。在交流过程中,他们觉得我太贪心了。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团队,是无法运营那么多平台的,一定要“抓重点”“舍两边”。听了他们的话,我发现自己确实有点贪心了。因为这个世界上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有舍才有得。

之后,我决定放弃一些平台,抓住流量大并且有扶持“小V”服务的平台,然后“猛攻”,拼命地宣传,如微博、知乎等平台。很快,我就让自己的粉丝数量涨了起来,正式完成了从0到1的过渡。

小时候,我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因为自己的头脑反应慢,我常常被同学嘲笑。比如,数学老师讲课时基本上讲一遍题,其他同学都能听懂,但我听不懂。我常常要课下去找老师问题,还经常被老师批评。这样一来,我就变得越来越自卑了。但是,我的语文成绩很好,思想政治的成绩很好,基本上都是班级前茅,可类似数学的理科始终学不好。于是,我开始寻求答案,问班主任,班主任对我说了一段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她说:“长江,人和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长处,没有谁是完美无缺的。因为完美本来就是一个理想词汇,就像你偏文科,而有些同学偏理科。偶尔有几个同学文理都好的,但这样的人很少。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是,保持自己的长处,甚至让它继续变‘长’。勤能补拙,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自己的短板,也会让你变得优秀,希望你开心快乐。”

从小,班主任就像母亲一样一直相信我,让我做语文课代表、数学课代表、英语课代表,最后甚至让我做了班长。我从自卑变得自信,变得自立自强。她给我最大的教益是让我认清了自己,让我一直受益至今。

人注定不是完美的。比如,一些先天的因素我们就没有办法改变,这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有一些人天生身体机能有问题。我天生免疫力就差,即使我每天坚持锻炼,还是无法避免一些疾病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无论如何,请正确地看待生活,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改变你能改变的,这是生活的智慧。

拿破仑的个子很矮,但并不影响他在战场上成为“常胜将军”;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等等。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对有些人来说,有些劣势是可以变成优势的。没错,像很多演讲大师都是从小说话就不流利,但他们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自己的劣势,最终让劣势变为优势,甚至成为养家糊口的方式。拿我自己举例,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演讲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还不错。但是,我曾经是一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并且在众人面前说句完整的话都困难。后来,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且刻意练习,弥补自己的短板。我制订了“365天早起练声计划”练习普通话,正因为这样的坚持,才能让我现在自由地站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故事。我的拖延症也是很严重的,一个目标设定好之后延期三四天后执行并不少见,我甚至一度对自己改善拖延症的目标不抱希望了。后来,我接触了“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整个人就像得到了救命稻草一样,开始疯狂地研究和学习,这才让我走上了时间管理之路。当时的我做了一件事情:制订“优缺点清单”。

“优缺点清单”非常好制订,就是拿出一张白纸,把自己能想到的优点和缺点全部分开写出来。对于可以进一步提高的优点,就要刻意地提高。对于自己的缺点,分为两类:可改进的缺点和不可改进的缺点。还是那句话,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改变你能改变的。例如,一些天生的生理缺陷,我们是无法改变的,要勇于接受它,甚至要达到一种境界,就是敢于在众人面前说出自己的缺陷。还有一些可以改变的缺点,比如口齿不伶俐、学习能力差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改变。

想做一个自律的人,就必须要勇于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正视自己。在这里,我主张读者做一个“趋于完美主义者”。

有一次,我在一家企业做时间管理内训,一位员工分享说:本来公司只给我3天时间做项目策划,但到了时间,我还是觉得很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改着改着就逾期了。我想这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了心中所谓的完美主义,认为可以牺牲客观条件,认为客观条件可以为自己的“完美主义”服务,但现实情况往往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够掌控的范围内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把事情做到极致,也许最终的结果并不是那么理想、那么完美,但你已经竭尽全力去做了,不需要有任何遗憾。之后,不断地吸取教训,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这就是我所说的“趋于完美主义者”。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有缺陷的自己,才能做好真正的自己。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是日本的作家小仓广所著的书籍。里面提到一切取决于自己。人生不是取决于“命运”和“过去”的创伤,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

人生没那么困难,是人自己让人生变得复杂了。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一定是更加真诚的人会受到更多人的喜欢。因为对方很简单,这种简单绝不等于愚笨无脑,而是一种从内心出发简单地看待这个世界的想法。简单交朋友,远离心机叵测的人;简单爱别人,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即使最后换不回别人的爱,也不因此而过分悲伤。其实,人生非常单纯。“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说,人生有“工作的任务”“交友的任务”与“爱的任务”,当我们在任务中陷入困难时,如果还拥有“关心对方,优先考虑对方”的想法,就能生出勇气。所谓“勇气”,就是克服困难的动力。有勇气,就能面对一切困难,不会坠入人生的黑暗深渊。有勇气,就能不为他人的评价所左右,接受真正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勇气》这本书已激励了上百万人,我也深深喜爱这本书,我的“强势人生”理念正是借鉴了这本书中所讲的内容。

只要改变观念,世界就会骤然改变。

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常态,我们要在生理上还有思想上完全接受它的存在,只有接受,才能再出发。

改变,从接受不完美开始。

三人行,皆是我师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听到一句话,那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从这句话中,我们收获了谦虚和好学的品质。

孔子说的话,有他的思想理论做基础,从他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但我认为“三人行,皆是我师”。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且擅长的领域。你可能会说,不对。比如,小孩子就没有什么可以独特而擅长的领域,我要从他身上学习什么呢?小孩子确实没有像大人一样的睿智和才能,但他会玩,你会吗?小孩子拿着一个糖果,能玩上一整天,但你能吗?你可能也会说,不对。比如,我不知道向比我成就小的人学习什么,因为人要往高处走。但是,我想问你:你怎么就知道所谓比你成就小的人在所有方面比你都弱呢?比如,当初我在设计课程时,连PPT都做不好,都要请人帮我做,他们是没有我有钱,所谓的成就没有我高,但我没有他们一样做不好一件事,我一样需要向他们学习。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谈论的所谓的成就高低,只是基于你的维度去思考一件事,而没有跳出你的圈子去看世界。当我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元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全世界最厉害的,看谁都觉得不如自己,甚至一度自封为“大师”,但这样的心态是不对的。

曾几何时,在任何活动上,我基本都是年纪最小的一位,甚至一度因为自己的年轻而骄傲自豪。在一次聚会的时候,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告诫我:“长江,年少有为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如果无法稳定地过渡,容易摔得很惨。”这句话我一直记着。年轻时候,变得有钱有资源,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这不值得骄傲。因为当你看似拥有了一切的时候,恰恰容易忽视一点,那就是自身的成长速度匹配不上身边资源的扩张速度,当身价不对等的时候,很容易跌落悬崖。所以,在那次聚会之后,我开始回归之前的生活,吃的简单、穿的朴素,生活作风也有了极大的改变。总之,就是通过环境的改变,让自己忘了曾经拥有过的成就,从零开始。这很难,但要想实现人生的升级,就必须这样做。人都是喜欢“贪、炫、玩”的,这样做其实就是在反人性,但不“反”,你就无法“进”。在第二次创业转战知识付费之后,我依然保持着这种风格,不开车,坚持跑步,坚持早睡早起,坚持读书,坚持每天少食多餐,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持自己的做事状态,持续以饱满的热情学习和工作,希望建立个人影响力,以自律影响到其他人,帮助别人也越来越好。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生命是有限度的,但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道理。

不管对方是谁,我都保持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即使有时候在别人看来,对方的成就不如我。但是,所谓的成就都是相对而言,有可能对方想企及的事业高度仅限于此,认为这就是他想要的。所以,成就并没有所谓的大小。当事业发展遇到瓶颈时,我往往先会自我思考,而后让团队思考。如果经过这样的过程,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我会立马向外界的“高手”学习。比如,当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我连排版都不会,更谈不上具体的写作技巧。我并没有一开始就选择向别人学习,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认真学习基础的写作知识。我给自己立了规矩:先写十篇文章,如果没有一篇文章浏览量上万,那就求助别人。

要记住:当遇到问题时,先内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得到答案,再开始外求。整个思维模型应该是:遇到问题→内求→找答案→限定时间→如果没有找到答案→外求。

所谓的三人行皆是我师,不仅对学习态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还要求必须持续地升级自己的圈层。

在我的人生错题本第一页写着这样一句话:跟优秀的人做朋友,向有结果的人学习。

我有一位朋友老白,是一位自由工作者,但他积累的财富足够多,不再在某家公司任职,而是专注于投资领域。

和老白认识是在朋友圈。我经常会在朋友圈里发一些动态,大多是关于人生的思考及时间管理的技巧。有一天,老白在一条动态下方评论:您真优秀,向您学习。我回复他:互相学习。

从那以后,我每次发动态老白都会点赞。就这样,我们的关系慢慢拉近了。后来,老白主动联系我,原来他也在天津市,于是我们第一次见了面。两个人喝着茶,聊着近况,竟然没有丝毫的违和感,一切看起来是那么自然。

老白问我:“您具体是做什么的?”我说:“打造个人品牌。”他说:“哦,现在打造个人品牌是趋势,顺势而为,像您这样的人一定会成功。”我说:“谢谢,您关于个人品牌知识了解得多吗?”他说:“还好,肯定没有您理解得深刻。”

就这样,我们没有一起吃饭喝酒,只是喝了一次茶,却把彼此的关系拉近了许多,而且第一次见面就聊了近三个小时。这次会面之后,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老白依然用自己多年来的公司运营经验帮助我成长。

和真正优秀的人做朋友,你会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必定是在能力和做人方面都非常出众的。如果只擅长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一定算不上优秀的人。

我听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你的水平,实际就是你最亲近的5个朋友的平均水平。我不认为这个结论有多么准确,但这个结论问世时,很多人奉之为经典名句,并且经常挂在嘴边,在很多文章里都能看到,可见这句话有多么大的影响力。不管这句话背后的基础理论是否正确,但结交良友在一定意义上的影响都是积极且持续的。

“三人行,皆是我师”,这句话带给我三点启示:任何情况下都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跟优秀的人做朋友,向有结果的人学习;主动改变认知。

付出,别指望有回报

付出,别指望有回报。这句话是我做了公益之后才慢慢感悟到的。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付出,应该有回报。但是,我现在要告诉大家:付出,别指望有回报。大家可能会比较好奇: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

我告诉大家:都正确。因为任何一句话,放在特定的场景中都会成立,但抛开这个因素,任何一句话都可能不成立。“付出,应该有回报”这句话应该放在下面这样的场景时才成立。

1.当我们精力有限时,如果要拿出一点精力花费在其他人或者其他事上,肯定是希望有回报的。因为精力稀缺,所以不愿随意浪费。

2.当不是自己甘愿为之付出的人或者事时,一定是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相应的报酬或者表扬等。

上面的两个场景概括而言是:1.因为稀缺,所以要有回报;2.因为不值得,所以要有回报。

“付出,别指望有回报”这句话应该放在这样的场景时才成立:活着。

当我走进大凉山时,我第一次感觉到我活的是如此的卑微。每天喝着上百元的咖啡,甚至恨不得不喝清水;买了很多衣服,却从来不穿;每天想着如何买豪车,却不想着如何提升眼界……过的生活简直可以用奢靡来总结。反观大凉山里的孩子们,一个月吃不上一次肉,即使有肉,还要把肉中的油炸出来,用来日常做饭用;用的课本都是别人用剩的。大人们从早忙到晚,一年下来赚的钱勉强够补贴家用。

以前只是从电视节目上看到很多贫困山区的儿童上不起学,那次是特意来探寻他们的足迹,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更多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那次公益活动之后,我认为自己有了彻底改变,从“付出,应该有回报”过渡到了“付出,别指望有回报”。因为我明白:不指望,就是最好的指望。

想要拥有自律能力,首先是良好心态的建立,而“付出,别指望有回报”恰恰是建立良好心态过程中关键的一环。这句话引申出来的意思是不要带着功利心去做事。否则,会适得其反。我就是最好的例子。

开办公司的第一年,我赚了很多钱。我越来越享受赚钱的过程,为了追求公司利益更大化,将一切人力、物力都投入在招生上,出现了后来的“套用”事件,也就是把给第一期私房课学员分享完的PPT课程,毫不修改就复制到第二期、第三期……学员的感受越来越差,公司的口碑越来越差,导致后面几期的招生环节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当我带着功利心做事时,事业会有一个短暂的上升期,但这个上升期会迅速转为低落期,甚至直接摧毁我的事业。当我带着以更好地服务学员为目标的心态做事时,会发现事业前期看似进展缓慢,但一旦势能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会迎来长期且稳定的上升期。

当内心抛下功利时,会发现自己回归到了很原始的状态,单纯且坚定。因为和别人没有利益的牵绊,自然就很少有矛盾的产生,这样就会真诚地付出。

我们常常听别人说:“我非常热爱我的事业,愿意为此放弃……”但是,回归现实,经常有人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失落不已。基于这种情况,大家应该扪心自问:我的付出是出于交易,还是爱?

如果是基于交易,你的交易筹码是持续的努力,即付出,而你想换来的是你所期望的结果。既然有交易,就会有公平性的讨论存在。如果是基于热爱,就不应该有太多的苛求。因为爱,根本谈不上公平性。

我们喜欢做一件事,不是因为爱本身,而是享受在爱中感受到的一切。就像我做时间管理一样,我相信时间管理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因此一直坚守,但我的态度依然是:付出,别指望有回报。

基于“热爱”的逻辑思维如下所述。

1.树立“付出,别指望有回报”的信念。

2.真正热爱自己所做的事。

3.因为热爱,所以全力以赴。

4.全力以赴就一定能有收获。

基于“交易”的逻辑思维如下所述。

1.既然有交易,付出就要有回报。

2.因为是交易,往往考虑过多有关或无关的因素,难以集中精力做事。

3.难以集中精力做事,却渴求巨大收获,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4.长期下来,自信心严重受挫。

眼前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我打造时间管理个人品牌的时候,特意拜访了一位教育界的专家,但谈话结果十分令人失望。这位专家一上来就否定了我的想法,并且举出了一系列我从未听闻的案例反驳我,认为我所处的行业是有很高的资本门槛的,至少要拥有2000万元才能启动项目。在约他会面之前,我的内心是兴奋的,因为对即将涉足的新领域前景十分看好,但听完这些话,心里非常失落,至少没有之前那样坚定了。后来,我越想越不对劲,因为他谈的内容和我都没有多大关系,甚至否定我的例子都不是很有针对性。于是,在谈话即将结束时,我问了专家几句话,才知道这次谈话根本没有意义,我们最后的几段对话内容如下所述。

“非常感谢您的指导。但是,我想问您,据您所知,身边有没有像我一样投身这个领域的人呢?不要说做出成就的,只说曾经试图涉足这个领域的人。”

“没有。”

“那您知道个人品牌是什么吗?我认为您举的例子和我的情况不怎么符合。”

“我不知道个人品牌是什么,但我知道品牌是什么。”

“那您认为个人品牌和品牌是一个意思吗?”

“我认为是的。”

“好吧,谢谢。”

说完上面几句话后,我带着助理辞别了专家。助理看出我情绪糟糕,问我怎么了。我说很失望。倒不是因为专家否定我而失望,是因为他不懂却又装懂,如果一个内心抵抗力差的人听了他这番话,也许一个好的项目就泡汤了。但是,我很快消化了这种情绪,因为我相信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番谈话看起来是糟糕的,也就是“坏”的一面,但我应该找到“好”的一面,也必然有“好”的一面。“好”的一面就是让我领悟到:①少让不懂行的人评价你,因为隔行如隔山;②如果不懂,就应该负责任地告诉对方,因为一句话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所以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③你认为对的事情,不代表别人也认为是对的,至少不是所有人,所以要接受不同的声音。这就是我所讲的“适应”。

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我们首先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应该坐下来再考虑一下,这件事的对立面是什么,也就是消极的一面是什么。就像我写作一样,同样具有两面性。写作,就是一个梳理逻辑和输出知识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提升是巨大的。与此同时,写作也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定选题、找素材,每天坚持输出文字。如果毅力差,一本书的初稿要半年甚至一年时间才能完成(谨慎“码”字的作者除外),对个人的体力、精力等都是巨大的考验。

上面我诠释了写作的两面性。我需要克服的是“坏”的方面,从体力、精力、时间这三个方面入手,着重解决“坏”的一面,这也是我写作的过程中主要做的事情。首先,我每天都会坚持进行一个小时的健身,进行平板支撑、俯卧撑等运动,这些都帮助我有了充足的体力来应对写作过程中出现的疲惫状态。再次,我坚持早睡早起,不在玩手机上浪费时间,当写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停下来去外面走一走,确保自己的写作状态一直“在线”。最后,在我写作之前,就已经规定好每天应该写作的字数,比如把一本书的12万字分配到每天的5000字,保证自己可以在3个小时之内完成,其余时间用来正常工作。所以,我可以从这个角度给大家讲一下我的体会:虽然事物具有两面性,好的一面我先“适应”,并且欣然地接受,下一步就要着重解决“坏”的一面,也就是把“坏”转为“好”的过程。

我习惯每次讲完课之后给学员发一个调查问卷,让他们反馈课堂的问题。一般的老师不会这样做,他们会想:我怎么可能允许别人来评论我?但是,这样的想法会让他们的事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我们通常是主观的做一件事(比如教授一门课程),会忽视客观存在的环境和条件,而一切忽视客观存在的研究都是欺骗。所以,课后听取学生的建议是很有必要的。

在你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要相信眼前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也许现在在你看来是糟糕的,是令人绝望的,但当你站在时间的维度上思考时,会发现这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

当我左眼失明的时候,正因为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才使我迅速走出困境,勇敢接受全新的生活,事业蒸蒸日上,对自己更加严格,每天都在遇见更好的自己。

左眼失明是毫无预兆的。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但突然之间一只眼睛看不见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至于左眼失明的原因,医生说既有外物打击的因素,又有先天性免疫力缺失的因素。

左眼失明的时候,我正处于事业的高峰期,同时还在酝酿着第二次创业。当时,我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是否要放弃原有的公司,再重新组建全新的公司开启人生下一段旅程。我问过很多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一些有意义的建议,但很遗憾,我依然在十字路口徘徊。但是,因为左眼失明,我决定重新出发。人生只有数十载,我希望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事业是可以被人赋予情感的。事业虽然是抽象的,但当你的情感寄托在上面时,它就会变得生动、立体。懂得了时间一去不复返、且行且珍惜的道理,才让我决定从零开始。即使失败也没有关系,至少我曾经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努力过。输了,我也认。因为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命运不让我在此获得成绩,一定还有更好更有意义的事情等着我去做。

没有了左眼,我还有右眼,医生说我把右眼开发到了极致。虽然我的世界没有别人的世界色彩斑斓,但我依然热爱生活。哪怕我看书的时候,经常因为双眼无法对焦而沮丧不已;哪怕我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依然不愿提起这件事;哪怕我不再像正常人一样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事物,但我依然感激生活。

如果没有左眼失明这件事,也许我就无法开启下一段旅程;如果这件事没有发生,也许我就无法真正学会珍惜时间,成为抓住时间的人。

愿读者相信:眼前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