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以切克兰德为代表的软系统方法论
一、软系统方法论的前源与普通步骤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系统工程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组织管理问题,涉及人、信息和社会等相当复杂的因素,这使得系统工程的对象系统发生“软化”,并导致其中许多因素难以量化。与其相对的“硬”系统思考方法,如运营系统管理技术等,对于更大型的、更为复杂的组织问题往往就显得无能为力。因此,切克兰德研究开发了软系统方法论。在这以前,切克兰德有过多年与传统的硬系统方法论打交道的工作经验,他目睹了此类方法技术在处理复杂问题尤其是包含社会因素的问题时,是如何的捉襟见肘,因此20世纪60年代他在英国的兰卡斯特大学开始了软系统方法论的研究,致力于寻找解决复杂的社会性问题的有效办法。切克兰德通过在企业实地进行的一系列研究项目和长达数年的应用分析,最终提出了软系统方法论,并于1981年公开了软系统方法论的完整理论体系。软系统方法论通常采取以下步骤。
1.调查非结构化问题。
运用“丰富图(Rich Pictures)”来表述问题。丰富图要能够尽可能多地捕捉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一张较好的丰富图能够揭示问题的边界、结构、信息流以及沟通渠道等。最关键的是,通过信息图,我们能够发现与问题相关的完整的人类活动系统。丰富图是一个不被传统方法如数据流程图、层次模型所包含的,但对SSM 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2.对相关系统进行根定义(Root Definition)。
根定义通常用一句话来表述系统转变过程,它包含六个基本成分,可使之做到非常结构化和标准化。这六个成分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为CATWOE,简述如下。
顾客(Customer):任何能够通过系统获益的人都被视为系统的顾客。若因系统问题(如系统中断等)而遭受损失的人,也应被视为系统的顾客。
执行者(Actor):执行者负责将设定好的系统进行输入和输出。
转变过程(Transformation Process):这一过程展示了从输入到输出的系统变化。
世界观(Weltanschauung):表示转变流程要具有综合意义。
所有者(Owner):系统的拥有者,有权决定系统启动和系统关闭的人。
环境限制(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必须要考虑的外部因素,包括组织政策以及司法、伦理方面的制约。
3.评估该系统变革是否是可行的、理想的。
4.系统执行,解决问题。
允许组织运用组织化、结构化的手段来解决复杂的组织难题。
二、切克兰德的软系统方法论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学者在霍尔的硬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各种软系统工程方法论。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由切克兰德提出的软系统方法论比较系统且具有代表性。
切克兰德认为,完全按照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来解决社会问题或“软科学”问题会碰到许多困难,尤其在设计价值系统、模型化和最优化等步骤方面,有许多因素很难进行定量分析。
切克兰德把霍尔的方法论称为“硬科学”的方法论,而把他自己提出的方法论称为“软科学”的方法论。切克兰德的“调查学习”模式是系统工程方法论中的一种,它不同于霍尔的三维结构系统工程方法论。霍尔的三维结构系统工程方法论适用于解决良性结构的硬系统,而对于偏重社会、机理尚不清楚的不良结构的软系统,切克兰德的“调查学习”模式则更为适用。
切克兰德的软系统方法论的出发点是社会经济领域中的问题往往很难像工程技术问题那样事先将“需求”给定清楚,因此也难以按照若干个衡量指标设计出符合此“需求”的最优系统。切克兰德的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不是“最优化”,而是“比较”或“学习”。从模型和现状的比较中,学习改善现存系统的途径。切克兰德的软系统方法论的方法步骤如图2-2所示。
图2-2 切克兰德的软系统方法论的方法步骤
(一)问题现状说明
通过调查分析,对现存的机构系统的现状进行说明,目的是为了改善现状,弄清问题本身的基本定义。
(二)弄清关联因素
初步弄清与改善现状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弄清系统问题的关键要素以及关联因素。
(三)建立概念模型
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描述系统活动的现状,在不能建立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或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
(四)改善概念模型
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和学习的加深,进一步用更合适的模型或方法改进上述模型。
(五)比较
将概念模型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而且可行的改革途径或方案。
(六)实施
根据前面得到的结果,实施提出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