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学科教学艺术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设计艺术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含义及其特点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要素进行精心策划;是通过分析《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设定预期目标,并针对具体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的策划和构思;是一种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那么,它必然要求动机与效果保持一致,专业性与构想性协调一致,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辩证统一,系统性和层次性的有机结合,目的性和针对性的相辅相成,预见性和实效性的和谐组合,这六个基本内涵,也就从六个方面反映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具有创造性、可操作性、动态性、严谨性、高效性、艺术性等特点。

二、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和当代学生发展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课程要重视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特点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通过愉悦式启发诱导的手段,帮助学生认同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3.课程模块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

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还要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4.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中学各阶段的学习评价,不能忽视其选拔的功能。但从根本上来讲,选拔也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旨。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探讨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既具有其他学科的共同规律,又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作为一位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要牢记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始终坚持“以高尚的品德塑造人,以崇高的精神鼓舞人,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怀、健康的心理、崇高的理想”,为社会主义培养“四有”人才。

2.教学理念性原则

要始终不忘教学理念,并且只有深刻理解了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要求,我们的教学才能生动活泼,也才能富有时代性和教育性。

3.以学生为本原则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加者。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学生的体会。采取各种教学模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愿意学、喜欢学、自觉学。

4.教学创新性原则

只有不断地创新,大胆尝试,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所突破,才有活力,才有所发展。教学设计必须反对一切“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做法,要立足创新,积极创新。

5.实事求是原则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差别甚大,学生的水平能力也是不一致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培养出品德优良、知识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6.程序性原则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同样具有系统的程序性。因此,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序列工程,各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的特点,即各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并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和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7.可行性原则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同其他学科一样,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可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8.反馈性原则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四、进行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流程

1.明确教学目标

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热点,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具体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熟悉教材

全面熟悉教材内容,包括本课的知识内容、逻辑结构、相关资料、引言、事例等,做到“心中有料”。

3.准备热点

搜寻准备和教材有关的社会时政热点资料,包括文字、电子、影像,做到“心中有例”。

4.了解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又要设想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爱好、兴趣以及对教学设计的各种可能出现的反应,做到“心中有生”。

5.综合设计

在明确目的,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教学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综合设计。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教案来,做到“心中有法”。

6.反复修改

在初步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还必须对设计雏形进行检查和反思、修改。理顺教学设计各环节知识的连贯性、过渡的自然性、思维的逻辑性,争取整个教学设计有特点、有亮点。

五、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艺术性方法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我们的教学设计应从实际出发,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设计。

(一)认知法

该方法主要是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具体有以下几种活动形式。

1.借助优秀读物

阅读和演讲富有优秀感人、富有哲理的故事、寓言。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有针对性的读物,编印读书卡片,以供学生阅读。课堂上还可以安排读书讨论,交换读书心得,通过优秀感人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起到益智、怡情的效果,并有助于学生态度的改变和人格的发展,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教育目的。

2.借助媒体

巧妙地借助各种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老师适当设计教学所必需的图表,收集教学图片及适量运用电化教学片等教学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艺术欣赏

这是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优秀的艺术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情趣,能强化教学效果。

4.创设情境

情景创设活动。教师可设计一些不连贯的词或图画,让学生联想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通过故事接力,每人说一段话,串联成一个故事。这样一则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二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5.认知矫正

改变和矫正不正确的认知。教师可通过暗示、说服、质疑、讨论等方法,来改变学生不正确、不科学的认知观,使学生掌握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价值观,从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可通过学生认知改变的方法打破其非理性的看法。

6.参观访问、社区调查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不断发展的动力,还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更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实践是最好的途径。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参观访问、社会小调查研究等,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

(二)操作法

该类型的方法,主要通过学生的言语和动作的操作活动来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游戏

游戏是青少年普遍喜欢的活动,有益的游戏能给他们以快乐,更可以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行性,策划并组织相关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工作和劳动

借助带有工作性质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爱劳动的品质,既有利于提高集体的凝聚力,也有利于其个人的健康成长。

3.测验

让学生做智力、性格、态度和兴趣等各种心理测验,能帮助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的特点、长处和不足,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4.讲演

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口才,培养机智和表达能力,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5.唱歌

唱歌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文娱活动。歌曲对人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通过唱一些富有教育意义、富有时代内涵、富有哲理的歌曲,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而且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三)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可以集思广益,沟通思想和感情,促使问题解决,并有所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专题探究

在某一段时间,针对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教师可组织专题探究讨论。通过讨论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并且通过合作探究讨论还可以碰撞出灵感的火花,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辩论探究

就有争论性的问题进行分组辩论,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不同意见、根据和理由。通过辩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资料收查、文字组织、口头表达、思维逻辑等方面的能力。在组织辩论时,教师必须注意辩题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辩性,以及辩论组织的科学性、合理性。

3.脑力激荡

亦称脑轰法、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这种方法是由美国著名创造学家奥斯本提出的。它利用了集体思考和讨论的方式,使思维相互激励,发生连锁反应,以引出更多的意见或想法。主持讨论的老师要鼓励大家发表意见,允许异想天开,想法越多越好,不容许批评别人的意见,但可以将别人的意见加以组合或改进。

4.配对探究讨论

该组织形式是:就一个题目,两个人探究讨论先得出结果。然后与另两个人讨论的意见协商,形成四个人的共同意见。再与另四个人一起协商,获得八个人的结论。这种讨论结果经过深思熟虑,学生参与程度比较高,因而讨论的效果也会比较好。

(四)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一般而言,在教学中可应用的角色扮演方法有以下内容。

1.哑剧表演

教师提出一个主题或一个情景,要求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和动作表演出来,让其他学生来猜所表演的内容,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体态语的运用和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

2.角色互换

这种方法与前一种类似,只是参与的人有两个或者更多。教师可让一个学生扮演交往中的失败者(如学习方法有严重缺陷的失败者、与老师关系不良的失败者、与父母沟通有问题的失败者等角色),另一个学生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角色。

3.双重扮演

这种方法要求两个学生一起表演,一个是在某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另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演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表演什么。如一个学生扮演学习习惯不良者,他表演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另一位助理演员也重复表演他的行为。这样可以重现事实,帮助学生通过他人的表现认识问题,可帮助学生反省、认识自己。

角色扮演生动有趣,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而且还可以促进班级内思想感情的交流,提高学生社会交往的技能等。

(五)行为改变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行为训练

教师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可以指定学生完成一些行为训练的任务。例如,拒绝不良诱惑这类教学内容就可以运用此法。

2.榜样示范

这是一种借助模仿来习得或掌握新行为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自身应起到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3.表扬、赞许、鼓励、奖赏

可分别利用分数、表扬、奖章等精神与物质的奖励,鼓励和强化学生形成某种良好的行为。

在上述的各种方法中,虽然不同的方法各有特色,各有所长,但是它们都有一个核心——“体验”。无论教师选择哪种方法设计教学,都应注意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构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