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旧动能转换是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基本前提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中国要在世界经济中取得重要地位,就必须要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在开放的环境中,中国需要从内改变动能,以新旧动能的转换来促进自身不断发展,这样才能占领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要把握全球价值链升级,就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艺升级或者过程升级;二是产品升级;三是功能升级;四是链条升级。
工艺(过程)升级属于价值链升级的第一阶段,也处于最低端。要想获得较高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提升生产效率,即降低生产的成本、运输成本,以规模经济的效应来提升总体的竞争优势。要提升价值链某一环节的生产效率,就必须对工艺流程进行升级,以新的组织方式来提升工艺流程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出的效率。
产品升级是价值链升级的第二阶段,主要内容是在产品的研发上。只有通过研发新产品,才能不断地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获得品牌的价值;也只有不断地研发新品牌,才能用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去赢得更多的消费者。研发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等。
功能升级是价值链升级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在价值链中占有重要作用。它基于产品本来的优势,着重关注优势环节和战略环节,将其进行优化组合。要实现从生产环节向更高的设计、营销环节发展,就必须要抓住价值链中产品的一些优势环节,最终才能提升设计和营销的利润,也就是附加值。这一环节集中体现了产业价值的治理权。在目前的跨国公司中,营销手段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营收成绩。一些高超的营销技巧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销售收入,也可以为企业的品牌带来积极的影响。反之,一些低级的甚至对别的国家和民族带有歧视的营销案例,则会被众人所唾弃,对企业的品牌价值造成消极影响。
例如,2018年11月,国际某知名品牌的设计师在用筷子吃披萨的宣传片中诋毁和蔑视中国文化,被我国的网友们和一些具有正义感的外国网友们公开讨伐。大家号召国人抵制该品牌。这个品牌的营销案例就是非常失败的,不仅对品牌短期的销售收入产生了消极影响,而且还对品牌之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企业的营销附带着极大的附加值。如果这个附加值是正能量的、消费者喜爱的、乐于接受的,那么企业将获得巨大的附加值;反之,如果在营销中附加的是消极的、大家都非常抵制的,那么这样的营销就会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所以,营销的技术含量、成本都很高,同时它的价值也就更高。我国企业目前缺乏的正是营销的创新,所以企业在营销上的附加值得不到体现。
链条的升级是价值链升级的第四阶段。原有的价值链只有不断地向具有更高价值量的价值链发展,才能实现效率的增长。如果企业在最初的生产过程中就注重研发创新的力量,它就更容易实现产品、功能、链条等各个阶段的升级;同时,企业注重每一个阶段的企业实现过程、产品、功能、链条的升级,才能摆脱附属价值的束缚,实现主导价值。
发达国家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为全球价值链的格局和布局奠定了基础,他们将主导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某些功能进行转移,如不具战略性的功能。他们或者对自身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审视,找到自身必须要放弃的某些环节。美国一些重要的品牌制造商,就是习惯采用这样的模式来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他们对于制造功能比较忽视,对某些设计功能也不是很看重,转而将这些不是核心位置的价值链转移给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商。因此,发展中国家进入全球的价值链中,就被自然地锁定在低端。这些国家的产品没有高新技术,只具有低技术和低附加值,所以发展中国家要打破升级壁垒就比较难。
改革开改之后,我国的制造行业能够崛起,一方面,由于我国内部具有一些优势,如我国的政策优势、东部沿海地理位置的优势、人口红利的优势等;另一方面,在外部条件上归因于发达国家对低端价值链的转移所带来的结果。在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主导之下,我国承担了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我国一些著名的企业在对国外品牌的收购过程中,也只是对低端环节和低附加值环节的收购,在价值升级方面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并没有显著地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权力。例如,我国的联想对IBM的PC事业部的收购,虽然让企业走上了国际化合作的道路,但还是没有改变企业在价值链上所处的地位。这是因为目前我国要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升级存在巨大的压力。要从低端价值链发展到高端价值链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动能来替代旧动能。
我国被低端锁定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我国产业环节的能力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我国获取和转移一些大规模的专用性沉淀资本的能力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再次,我国获取和转移居于世界前沿的知识技术的能力也落后于发达国家;最后,我国获取和转移产业配套的能力比发达国家更低。这四个方面表明我国企业的内部技术力量不够雄厚。没有自身的创新能力,也就没有足够的新动能去替代这些处于低端链的旧动能。所以,我国企业对路径的依赖程度很高,最终造成被锁定的结果。由于我国企业的贸易结构不合理,只是热衷于低端链接中的低价值投资,也只专注于专用性生产环节,从而使企业产生巨额沉没成本。
例如我国的传统服装行业,它们往往停留在低端链条的生产上。首先是山寨、同质化的设计,其次是打版,再通过试样,然后订货会招商,最后是向渠道压货。我国企业的“推销”全过程对市场的预估和把握不一定准确,这就会造成大量货品积压。这些货品由于卖不出去,成本就不能收回来。这就是企业在粗犷的生产和销售模式指导下所产生的沉没成本。要分摊这些成本,就必须要在产品成本的基础上提高5~10倍的价格,这样才能分摊那些库存产品的沉没成本。这是我国传统的鞋服产品生产企业的常态。
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和营销能力的提升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就阻碍了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中高端链条中取得不断升级的步伐。在产品研发、品牌、营销等中高端价值产链中,这些非生产活动对企业价值链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我国企业因为没有这三个方面的优势资源,在进入国际市场后,往往被那些西方发达国家拥有核心资源的企业所牵制。这也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难度。
我国民营企业海尔就居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地位,核心技术研发与运用就是海尔的制胜法宝。截至2017年,海尔在全球获得的专利数量达到了3.4万项。其中属于发明的专利占到了61.8%,有2.1万项。同时,在全球白色家电品牌的评选中,海尔连续9年蝉联冠军。这不仅说明海尔的专利在量上达到了同行难以企及的高端,也说明海尔的专利在质上也是同行所不能比拟的。海尔的海外专利占到了9000多项,在25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覆盖,布局非常广泛。这些技术的诞生都是源于海尔科学的理念:“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这是20世纪90年代海尔就已经明确的企业发展理念。正是在这样先进的企业理念的指导下,海尔才能在开放式的创新模式下进行研发。它与全球用户、创客、创新资源之间形成了零距离的交互,这样就实现了海尔的持续创新。2005年以来,海尔开创性地运用“人单合一”的模式,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动能。海尔以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创新文化就是海尔的企业文化。“人单合一”就是激发企业每位员工的创新精神,让他们主动与市场进行对接,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由此可见,我国的企业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要重视创新的作用,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理念的重要方面,以此来指导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做到以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动力。其次,注重研发投入,以海尔开放性的研发模式及其成就,可以得知海尔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海尔的研发能力,最核心的还是源于研发人才。因为人才对研发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企业要注重企业研发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创新提供充足的动力。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海尔才能在全球价值链中居于最高端的地位。也就是说,企业要提升自身的新动能,就必须要注重创新,并采取措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促进新旧动能的转换。
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走向中高端价值链不仅可以突破我国国内资源环境的约束,也可以改变“两端挤压”的不利局面,还可以实现我国的企业从比较优势迈向竞争优势。虽然我国企业要进入中高价值链的路还很长,也会遇到很大的风险,但这也是我国企业要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唯一出路。因为我国企业在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必须要走价值链升级的道路。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出路,也是企业的成长之路。从海尔公司由小变强的发展过程可知,只有通过创新提升我国企业价值链的等级,才能实现企业的再次转型升级,也才能促进我国新旧动能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