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路在何方
物以稀为贵,一旦重新改变产品在消费者头脑中的认知,
并建立新的识别系统后,它的差异化则将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无穷的威力。
此时的农产品本身品质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但如果有人赋予了它崭新的故事,那么商业的魔方将开始转动。
很多淳安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千岛湖渔业的盛况,那一车车远销外地的鱼。
在统购统销的年代,人们从来没为卖鱼发过愁,每当捕鱼上来后,一般直接冷冻,然后由县里的水产供销公司根据上级业务部门计划,用汽车运往杭州肉联厂,再用火车运往各地水产供销部门销售。而在随后的自产自销年代,一般由县水产供销公司直接销售。一次,捕捞队一网打上了60万斤鱼,在大坝上装了整整7天7夜,冰冻都来不及,也没有那么多的冰,县里仅有的几辆运输车又不够用,于是紧急向绍兴求援,结果绍兴全县能出动的汽车都来了。那是一段甜蜜的岁月。
在湖边,人们建起了超大规模的冷库,到1988年,冷库每天可速冻20吨,冷藏量达500吨,此外还有分割加工水产品的小包装车间。千岛湖的冻鱼、冰鲜鱼一度颇受欢迎,尤其是在东北,当地人喜欢个头大分量足的冰鲜鱼,这些鱼在农贸批发市场上一亮相,鱼贩子蜂拥而来。
那个时候的价格非常便宜,大个儿的鳙鱼不到3块一斤,鲢鱼一斤1块多,大家热火朝天地卖完,然后兴高采烈地回家。但这样的好日子没有太久,到2000年前后由于体制原因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曾经风光一时的千岛湖渔业成了一块烫手的“热山芋”——公司拥有3000多名职工,却连年亏损,最高的一年亏了800万元,欠下1亿多元的债务,5个银行账户被冻结。刚刚改制新成立的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门口每天都挤满了因下岗、分流、欠工资而堵到门上来的职工。
生还是死?“品牌渔业”能否走通?在困境的逼迫下,一场长达20年的淳鱼品牌创建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