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自由贸易港和自贸区的绩效评价指标已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对国内外港口的指标侧重点不同。有的是从港口效率的角度分析(匡海波、陈树文),有的是从港口的内外部管理角度分析(王坚),也有的是基于某一特定领域分析自由贸易港在此方面的绩效水平(谢丽斌、彭羽),因此得出的结论也是各不相同。
国内对港口的经营绩效评价更多的是关注财务、港口运营效率等“硬实力”方面。匡海波、陈树文认为操作箱量、泊位长度、港口位置和服务水平是评价港口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庞瑞芝、云俊、张帆和李世泰等也都是利用泊位数量、堆场面积、航班数量等指标对港口效率进行评价。国外对港口的绩效评价更关注综合物流、服务水平等“软实力”方面。
也有的学者是从港口管理的内外部来分析港口经营管理的绩效。王坚(2016)指出港口内部的财务状况和操作效率是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港口外部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评价外部绩效较复杂,对此应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用户满意度指标,包括装卸货完成率指标、作业表现指标、可靠性指标、柔性指标、报修退货比率指标、客户抱怨解决时间指标。
谢丽彬通过AHP法科学计算出各指标权重,构建出自贸试验区创新绩效评价模型。选择了政府职能转变、投资领域开放、金融开放创新、法制制度保障等四项一级评价指标和行政审批改革、需求响应度、办事效率、办事流程规范性等十二项二级评价指标。彭羽(2014)则从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便利化内涵和评价框架出发,结合国家对上海自贸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以及上海自贸区内企业商业模式运作对投资贸易便利化的需求,设计了一套适合上海自贸区层面的投资贸易便利化评价指标体系。
国外学者针对自由贸易港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也进行了诸多研究,因为欧洲诸多国家航海业的发展较快,其悠久的航海经验促进了其港口经营经验的积累和管理制度的不断优化,因而也有不少理论总结。
有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海关通关便利化指标最为重要(Wilson等,2003;Djankov等,2006;Martinez-Zarzoso等,2008),而Iwanow(2007)和Felipe(2012)等认为监管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更为关键。对于自由港投资的管理模式和开放程度,许多学者及国际组织已经将投资开放度纳入投资便利化的评价体系(Kinoshita,2004;JohnUre,200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