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版前言

我国信息化进程的突飞猛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当前,普遍认为计算机基础教育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其主要特点是:计算机教育要贯彻计算思维的理念,使计算机课程如同数学、物理一样,着眼于培养和构建学生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正是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项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年编制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原教材进行了修订。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6年就提出“1+X”的课程设置方案,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和发展,指出应继续实施“1+X”的课程方案,2016年编制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进一步确立了“4个领域×3个层次”的总体框架体系,并继续实施“1+X”的课程设置方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本科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1+X”课程设置方案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技术4大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与工作原理,还涉及信息技术、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基础性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认识计算机和应用计算机,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素质。

本书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重新审视和梳理,使其内容更加适应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规律,更加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与特点。在选材上从实用和教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本书具有以下4个特点。

①体系提升。注重贯穿计算文化、计算技术、计算思维的体系,融合思维方法与应用能力培养,有利于积淀基础,提升内容深度。

②内容先进。本书注重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最新成果和最新发展适当地引入教材中,保持了教材的先进性。

③适应面广。本书以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为依据,兼顾了理工、农林、经管、人文等各种类型专业对教材的要求。

④立体配套。为适应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本书还配有练习题和上机指导、多媒体电子教案等,有利于学生自学。

全书分为4篇:基础知识篇、现代办公平台篇、应用技术篇和提高篇,共13章。

第1篇为基础知识篇,包含4章(第1章~第4章)内容。第1章计算机与计算思维引论,介绍了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和应用,以及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和展望,并引入计算思维的相关概念,阐述了计算理论的基本内容,介绍了一些可计算的典型问题,揭示计算思维的本质;第2章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讲解了数制的概念及数制转换,二进制的数字世界,以及计算机中信息的编码;第3章计算机硬件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第4章计算机软件系统,介绍了软件的概念及分类、操作系统基本知识,以及程序设计语言与语言处理程序。本篇的内容,一方面使读者对计算机有一个概括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读者使用计算机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

第2篇为现代办公平台篇;包含4章(第5章~第8章)内容。第5章介绍了Windows 7操作系统,接下来的3章分别介绍了Microsoft Office 2013中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2013和演示文稿创作软件PowerPoint 2013。通过这些办公软件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现代办公的基本技能。

第3篇为应用技术篇,包含3章(第9章~第11章)内容。第9章计算机网络技术,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拓扑结构,以及网络协议、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中常用的硬件、Internet基础知识、接入Internet和IP地址、网页制作和网络安全基础等;第10章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声音、图像和视频的处理技术;第11章数据库技术,首先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以及数据模型,然后介绍了微软公司Office办公套件中自带的一个小型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

第4篇为提高篇,包含2章(第12章~第13章)内容。第12章问题求解与计算机程序,介绍了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过程、算法与算法描述、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方法等;第13章计算机发展前沿技术,介绍了人机交互新技术、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本篇力争在应用计算机平台基础上,提高读者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并通过一些最新的前沿技术,在理解计算机平台工作基础上,引导读者将计算机前沿技术与专业应用相结合。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配合一定数量的上机实验,与本书配合使用的还有一本实验指导教材。本书建议讲课学时为32~48学时,并配合一定数量(约20~32学时)的实验学时。讲授时也可以根据实际学时需要对内容进行适当取舍。

本书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编写,内容新颖,概念清楚,通俗易懂,注重实用。全书由孟彩霞主编,参与编写的还有刘擎、李培、白琳、陈皓、李淑慧和王燕等老师。其中孟彩霞负责全书内容的组织,并编写了第1,4,11,12章,李淑慧编写了第2,3章,陈皓编写了第5章,刘擎编写了第6章,李培编写了第7,13章,白琳编写了第8,9章,王燕编写了第10章;最后由孟彩霞审校和统稿。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在此向这些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

编者

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