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经济学:人人都用得上的财务思维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需求广度:初入职场,该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我在一家金融集团公司工作时,参加过一次校园招聘活动。活动中,集团的董事长曾说过这样一番话:“我们集团是一家有着几万员工的大企业,也曾孵化过几十个小型科技公司。无论你们是想去大公司稳扎稳打,还是想去小公司快速地锻炼、提升自己,我们集团都能提供相应的岗位。如果你干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岗位,还可以在集团内部自由调岗。”

对于一些面临择业的朋友来说,是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往往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这将会直接决定我们在职业生涯早期能够接触到多少行业资源,以及自身能力能够得到多少锻炼。

有人在小公司经历多次的动荡和波折后,开始向往大公司的稳定;也有人在大公司安安稳稳地待了四五年后,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只是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离开了公司甚至活不下去,于是急切地期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因此,初入职场时,到底是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就成了摆在很多年轻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大公司有稳定的环境、完善的流程,但往往缺少自主权。有时不得不早请示、晚汇报,过着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而小公司则不然,你不仅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还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工作中。当然,也可能因公司业务上的不稳定,最后你不得不另谋出路。

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考虑哪些因素,该从哪些方面仔细分析、思考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到三种财务思维——收益稳定性、资源累积速度和需求广度。

假如能深刻地理解这三种思维方式,你便能在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从容抉择,作出不令自己后悔的决策。

我们先从收益稳定性这一思维入手,收益稳定性常用于判断收入的稳定程度。

收益稳定性

前文提到的我的那位校友——豌豆同学,他和我于同年开始在北京打拼。当时,他在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就职,经常向我吹嘘,行情好的时候,只要“吃”下一个大客户,在北京抵押一套房,他就能有几万的提成。

刚开始,我对他的工作羡慕不已。可是,这些多年过去了,豌豆同学依然租住在不通自来水的老北京胡同里,既没有买房置业,也没有女朋友。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这位豌豆同学的收入结构中,底薪比例低,而绩效工资又高度依赖于市场行情。行情好的时候,一单确实能赚几万块;但是赶上行情差的时候,一年也开不了几单。

从这个例子来看,豌豆同学的收益稳定性较差,所以他的收入才会像过山车一样,起伏非常剧烈。其实,豌豆同学的平均收入并不比一般的白领阶层低,只是由于收益稳定性太差,导致他难以对未来的生活做出有效安排。如果他当初选择了一家大中型的金融公司,也许每个月的收入到不了几万,但是收益稳定性肯定会比原先的那家小公司好很多,他也因此可以好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

为了避免豌豆同学的故事在我们身上重演,在求职的过程中,面对不同规模公司做选择时,我们应该怎样思考呢?

首先,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大公司的岗位。一般而言,大公司的收益相比小公司会更加稳定。很多长辈之所以想让子女进入大型企业,正是考虑到其稳定性,即便这些企业的工资稍低,他们也觉得不要紧。所以,作为晚辈,应该理解长辈的一片苦心——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并非认为高工资不重要,而是希望我们能够收入稳定,这样生活才会有保障。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不同岗位的差别。一般情况下,核心管理岗位的稳定性要远远大于执行岗位。我们可以看到,公司裁员都是从执行层的业务员或销售员岗位开始,而管理岗位则相对安全、稳固得多。不过,大公司里管理岗位的竞争都非常激烈,所以择业时也可以考虑小公司的管理岗位,其收入可能比大公司普通业务员的收入都要高,也更稳定。

然而,仅仅考虑收益稳定性显然不够。对于年轻人而言,收入并非唯一需要考量的标准因素,尤其是在职业生涯早期,还应考虑资源的累积等问题,这对我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更为重要。

因此,我们还需要掌握第二种思维——资源累积速度。资源累积速度有助于我们理解行业积累资源的速度,这对我们做职业选择非常重要。

资源累积速度

大学刚毕业时,我在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做企业贷款业务。当时,我是一家一家地拜访,经常遭人拒绝、被放鸽子……即便努力邀约,一周至多也只能和四五家公司洽谈,并且对方大多没有派出核心人员或高管来洽谈。那时,我掌握的资源非常分散,还难以形成一张有用的资源网络。

数年后,我转行做了风险投资人,由于平台不同,我明显感觉到资源累积的速度上升了好几个级别:好多财务顾问围着我,给我递项目;每天都有不少企业CEO加我微信,希望和我了解企业融资的问题;每天我都要看很多的商业计划书,并安排好和各个企业CEO约谈的时间。这样,我便以最快的速度累积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络,而它对我之后的发展更是有着极大的推动和帮助。

自此,我深刻地意识到,资源累积速度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成长、进步的速度。

而年轻人的资源累积速度,主要取决于公司的平台优势。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递出一张知名公司的名片,大家自然更加愿意结交你、认识你,并和你合作。同时,你也能快速地累积客户资源,掌握行业核心商业秘密,维护上下游的供应商关系等。

事实上,很多人都深知资源的重要性。2014年以后,不少年轻人纷纷投身于创业中去。虽然这些初创的小公司提供不了相对稳定的收益,但是年轻的创业者们却依然蜂拥而至,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这些小公司都在新兴的细分领域,大公司还尚未涉足,年轻人现在进入这些小型的科技公司,往往能够快速地累积各个细分领域里的资源。

对于一个企业,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只有具备了行业头部资源,你才能从中获得有用的资源,并且实现快速积累。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找到行业头部资源呢?

首先,应优先考虑拥有雄厚资源实力的大企业。为此,你可以查阅上市公司的市值,找到各个行业中有实力的大企业;如果行业内没有上市公司,可以询问前辈,了解行业头部公司都有哪些。

比如,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石油拥有最佳的头部资源,进入这种公司,就意味着进入了最好的平台。然而,在这些成熟的核心大企业里,核心岗位往往并不易得到。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实力或获得大公司核心岗位的信心,就应该找更适合自己的平台。

其次,关注新兴领域的重头公司。在新兴领域,往往都是一些小公司掌握着行业的头部资源。比如人工智能这类拥有光明前途的领域,像旷世科技和第四范式等中小企业就拥有该行业里的头部资源。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新兴领域里的重头公司呢?这就需要我们时常关注风险投资行业的动向。只要我们通过科技类媒体关注企业的融资信息,就能知道新兴行业领域里哪些公司是最优质的。

与此同时,在充满活力的小公司里,你往往会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更加核心的工作岗位,而这又能进一步加快你积累资源的速度。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收益稳定性和资源累积速度这两种思维方式,知道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利用它们做出决策。但是,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是从择业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并没有从企业的角度进行思考。

因此,第三种思维——需求广度——就可以帮助我们站在公司的立场上进行思考,并明白公司对我们的需求的广泛程度。

需求广度

大学期间,我曾在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兼职。一年下来,我几乎将公司所有的岗位——网络营销、页面设计、编程、团队管理、销售等全都“体验”了一遍。那么,我为什么要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尝试这么多的岗位的工作呢?

因为小公司要想节约人力成本的话,每个员工就必须是能胜任多种工作要求的“多面手”。换言之,这家公司对我的需求广度很宽。也就是说,我需要满足营销、设计、编程等多方面的岗位要求,才能满足公司的需求。

那段时间虽然工作很忙,但我却过得很开心,因为我在这一年里学到的东西比在大学四年里学到的都要多。那段经历对我的职场生涯帮助非常大。

反观大型互联网公司,岗位拆分得很细,公司对员工的需求广度很窄。例如,在这类公司里,设计岗位会被分为用户界面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和用户交互设计三种——单单设计这一环节就被分成三个工种,而且每个工种负责的内容都各不相同,相对单一。

小公司则不会分得这么具体,常由一个设计师完成所有的设计工作,包括网站设计、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的缩写)设计,甚至海报设计等。

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需求广度的公司。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自己——是希望从事较为单一的工作,还是成为一个多面手呢?

我是一个喜欢思考、愿意接触新事物的人,大学兼职时,我被一家小公司塑造成了一个互联网行业的多面手,而且我个人也非常享受这个过程。或许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思维活跃、适应性强,当然也愿意在某一个方向做到精耕细作。

至于你,是更热衷于掌握某项具体的技能,努力把它做深、做透,还是生来兴趣广泛,想要尝试不同的角色?对此,我们应该客观地、充分地评估自己的情况。

其次,当你了解了自己的倾向之后,就要挑选适合自己的需求广度的公司。

通常而言,大公司的岗位设置会更加精细,每个岗位对员工技能的需求宽度也相对较窄,而小公司的岗位设置则更加宽泛而有弹性——这就是大公司和小公司在需求广度上的差异。

最后,我们应该意识到,公司对我们的技能需求广度并非一成不变。

年轻时,我们应该尽量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对今后的发展将会大有裨益。很多大型企业要求管理培训生最初在各个岗位轮岗就是这个道理。而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则需要在某个领域形成自己的专长。

我的个人经历便是很好的例子,刚入职场的那段日子,我几乎接触了互联网公司的所有工种,后来才慢慢地具备了一定的视野和能力,并迅速积累了更多的资源……这一切,使得我有足够的实力专心致志地从事投资工作。

在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这件事儿上,善于运用收益稳定性、资源累积速度和需求广度这三种财务思维,无疑是能够帮你做出正确判断的。

说到底,公司无论大小,只要是最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