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客厅:不!我要的是“家人厅”
北京老城区的房子很多都是几乎没有客厅的。进门之后,就是一个面积极小的餐厅兼客厅的空间,同时也作为过道,连接左右各一个卧室。为了弥补不足,其中一间卧室的面积往往会比较大。于是很多人家就只能让卧室来兼顾客厅的功能,在床的旁边摆上沙发和电视,在同一个房间里休息、待客、进行日常活动,界限感和私密感荡然无存。
选房子的时候,我和先生在老城区看遍了各种户型,捂着口袋里有限的首付款,心里想的一直都是:这笔钱的大部分,一定要花在客厅啊……最后,我们终于找了现在这个家,17平方米的客厅,方方正正地端坐在整个屋子的正中央。
客厅有了,我们该怎么用好它呢?
传统客厅的布局:电视、沙发、茶几
超大沙发、超大电视、射灯背景墙、电视柜,再来个大茶几……如果不假思索地回答,大概应该就是这样的“标配”吧!
但仔细想想,这些东西构造的一个主要生活场景是什么?没错,大家排排坐,一起看电视。
于是脑袋里的小人儿使劲摇起了头:不,不……这不是我期待中的生活。
客厅,顾名思义是招待客人的空间。但事实上,我们一年当中也没有多少天是在家里招待客人的。围绕着一年都发生不了几次的事情,去设计一个家中面积最大、最核心的区域,那也未免太舍本逐末了。
这个宝贵的区域,一定要围绕着真正每天生活在其中的家人来规划。
一家三口在这里各自工作、阅读,或是一起做游戏,度过愉快的亲子时光;逢年过节,偶尔闲暇,一同看看电视,但电视绝对不能是客厅的主角和生活的主线;精力旺盛的小朋友,可以在这里不受阻碍地跑、爬、滚、趴,享受安全的自由;客人来了,舒服地围坐在一起聊天、喝茶;家里大部分的公共物品都要在这里收纳妥当,那是我们舒适生活的基石。
在没有沙发和茶几的客厅度过我们的亲子时光。
首先就是把大沙发、茶几这些完全用不上又碍事的大件家具通通放弃,客厅最完整的一面四米多长的墙壁,除了预留给钢琴的位置,剩下空间全部都给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柜。其次,在书柜的角落靠近窗户的位置,摆上我的办公桌。
等到了设计书柜的时候,我们犹豫了:究竟是做成直接就可以拿取的开放式柜体,还是安上玻璃门把东西都关在里面?北京是个干燥多风、尘土肆虐的粗犷城市,如果做成开放式,灰尘可能会非常难打理,但是如果装上门,就要预留开门的位置,也就意味着要浪费前面至少40厘米的宝贵空间……
就在我为此纠结的时候,刚搬进新居没有多久的好朋友跟我说,她家有好几个书柜,有的装了门,有的没有,她发现后者的使用频率明显要高得多。
一切你不会真正去使用的收纳都是无用功。
我这才下定了决心,做一个全部开放的书柜,为了更爱阅读的自己和家人,咬咬牙,勤打扫吧。后来入住一段时间才发现,其实常常使用的东西,反倒不那么容易积累灰尘污垢,只需要时不时用掸子轻轻弹掉表面的灰尘就可以,打扫起来非常轻松!
看似规规矩矩的简单书柜,存放了全家的书籍、纪念品、公共杂物……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全能收纳空间。定制书柜的时候,每块隔板的上下都预留了小孔,可以根据物品尺寸的需要调节每一层的高度,甚至是直接拆掉。不仅空间的利用率变得更高了,高低错落的结构,也一改刚安装时横平竖直的死板,看上去更加有趣活泼。
这个柜子究竟该做多深?这个问题也曾困扰了我一阵子。
客厅书柜全景
如果想要配上几个存放小物件的抽屉,那整个柜子深度需要达到35厘米以上,但这个深度对于大多数书籍来说都很尴尬,差不多是放一本太多,放两本不够的样子。如果做成上浅下深,又觉得不美观。思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做成上下一致的38厘米深,书柜上层摆放完书籍,空出来十几厘米的区域,被定义为“展示区”。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家里看上去非常整齐划一的人,在书前面预留“展示区”就不合适,它会给你的视线所及之处增添不少混乱感。如果家庭成员比较多,你又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没有很好的把握,那就更麻烦了。这个非常好用的空白位置,很可能会堆满各种“随手一放”的杂物,变成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一个28厘米左右深度、能放下大多数书籍、前面没有什么多余空间的书柜,可能更适合你。
但在我这个只有一家三口、每个成员都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归位习惯、一开始就是朝着“杂货铺”一样热闹的目标而去的家里,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正是摆放在书前面的那些各式各样的展示物品,让家里这个最核心的区域变得充满了独有的个性和温度。
为了避免整个书柜都被乐高占领,我和小九约定好,只有最靠近外侧的两个格子是他的“作品展示架”,其他地方不可以放。
最高处收纳的是纪念品、节庆用品、不常用的杂物、不希望被小朋友拿到的不安全的物品。因为使用频率低,采用统一的带盖储物盒,隔绝灰尘,看起来也更加整洁统一。为了让家里看起来不那么“飘”,我选择了酷酷的黑色盒子,贴上分类标签,需要的时候直接就能锁定要拿哪个,以免搬上搬下做辛苦的无用功。
中间最方便的位置收纳的是爸爸妈妈的书籍、文件资料、展示类物品。
文件资料先分小类别装进文件袋中,再按照大类装进统一的文件盒里,贴上标签,竖立收纳在书柜中。
书柜最靠近书桌的位置,被用来作为我的“办公辅助收纳区”。上面用文件盒收纳和工作有关的资料,下面放本子、笔、做手账用的小东西等,耳机、便笺纸、月历、屏幕清洁剂等再琐碎的小物件,也通通安排了专门的位置。工作的时候,需要的物品一伸手就能拿到,一伸手就能放回,再轻松不过。
书柜的四个抽屉,收纳常用的工具、文具、药品。小件物品都在使用抽屉分隔进行细致分类,竖立摆放。
在书桌上办公要用到的插座和充电器都塞进了这个毛毡盒子里,放入最不起眼的角落。充电线直接从里面拉出来,装上带磁力的卡扣,吸在台灯底座上,随时拿取使用。
后来发生的事,更加证明了我们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小九(我儿子)玩乐高积木的方式都是即兴创作,常常拼出来一些小作品,一时半会儿不想拆掉,希望摆在那里展示一阵子。书柜上预留的这十几厘米的展示区,也成了他的“作品展示区”,拼好的乐高作品都会先放在这里,供大家欣赏。
书柜角落靠近窗户的一侧是我最亲密无间的小伙伴——书桌。
从公司辞职成为一名专职的整理咨询师之后,我在家里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这张书桌前度过的。为了能够自在而专心地工作,桌上只有台灯、电脑、蓝牙音箱和一瓶鲜花。
书桌正朝向三面大窗环绕的阳台,写文章到文思枯竭时,抬头一看就是窗台上的绿植和阳光,灵感随之而来。对于一个像我这样“不舒服就不想工作”的人来说,这里简直就是我能坚持工作的动力源泉。
另一侧的电视柜是家里的“影音区”。电视机、机顶盒、打印机、游戏机、云存储等多媒体设备在这里集合。我们挑选了一台尺寸最小的液晶电视机,让它45度角倾斜摆放在角落里。“你不是主角,请靠边站吧。”
收纳了大部分电子产品的电视柜
抽屉里收纳的也是其他和 “电子”有关的物品:相机、摄像机、转换插头、数据线、其他各种小电子产品和工具等。把材质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不但我们找起来方便,它们彼此之间也臭味相投聊得来。物品的心情好了,就没那么容易坏掉呢!
第一眼看到这个别致的设计,我们就决定把它买回家了。作为最方便拿取的空间,游戏光碟和常用的遥控器放在这里。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难倒了我,非电视柜最左侧的推门位置莫属。我心里很清楚,这里是非常方便使用的位置,不可轻易浪费,但同时又头疼柜体的格局,里面没有任何分隔,大件放不进去,小件不好管理,想了很久都不知道拿来放什么东西好。
直到把家里的收纳规划全部搞定,我才发现自己的包包们还没有去处。按道理来讲,包应该是放在玄关或者衣帽间这样的位置。虽然我只有大大小小七八个包,但不到两平方米的衣帽间和非常狭小的玄关依然放不下它们。
我突然发现,电视柜这个地方还空着,又宽又直又方便拿,简直就是为包包们量身定做的。如果你哪天听说有一个用电视柜收纳包包的奇葩整理师,那一定是在下了。
在“一切刚刚好”面前,还讲什么道理?我的家,我就是道理。
就这样,书柜、书桌、电视柜分别守护在客厅的三面,各自肩负起了收纳的责任,或使用的功能,把中间这一大片空白的区域留给了我们仨。
尴尬的收纳空间变成了收纳包包的最佳位置。
且慢!似乎还剩一个方向是没有被“守护”的呢?
曾经在德国设计过华德福学校的建筑师岩桥亚希菜,对有孩子的家庭提出过这样的建议:“室内空间稍微狭小一点,就可以跟妈妈温暖的怀抱一样,使人心情平静。但完全隔离的空间会让人有孤单的感觉,所以不能完全隔开,可以悬挂纱帐,设置屏风,或者利用低矮的家具来创造出狭小的空间感。”
我也想要为现在这个家庭核心区制造出有边界的“空间感”,更何况现在剩下的这个没有被挡住的方向,还直接正对着洗手间。
于是我们像这位日本建筑师建议的一样,在这里增加了一个不到一米高的隔断置物架,通透但又有区分空间的效果。
这个每天进进出出的位置,也是收纳常用小零碎物品的绝佳地点。现在回头想想,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大概旁边的钢琴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杂物架”了吧!
在客厅和洗手间之间增加了一个置物架作为隔断。
隔断柜将客厅核心区变成了“被包围”的空间。
加上隔断柜之后,客厅中间的空白区域,瞬间就变成了一个“猪圈”般的、让人感到无比安心的空间。
健腹轮和小哑铃放在这里,提醒我们时不时可以拿起来锻炼一下身体。
日常用到的指甲刀、粘毛器、眼药水、擦镜纸、甲醛仪、调音器等,收纳在开放的储物筐里,想用的时候立刻就能拿到。
这个位置因为离洗脸池很近,所以护手霜、发带、美容仪等也一并收纳在这里。柜体比较低矮,孩子的润肤霜也没有放在洗手池的柜子上,而是放在这里,方便他洗完脸自己使用。
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足贴、口罩、各种挂钩和小零碎放在带盖的纸质收纳盒里,贴上标签。
用奶粉罐改造的储物罐,收纳了电池和备用的擦镜纸。因为看起来很漂亮,放在这里也有装饰的作用。
隔断最角落摆放了一棵迷你橡皮树,透过它可以一窥客厅的风景。
日常带回来的生活单据、卡片、发票等分类放进三层亚克力收纳盒,定期整理后收纳到书柜里或者销毁。上面的收纳筐用来随手放一些发圈、手表等小件物品。
也许你早就发现,孩子从来不会像我们一样,正襟危坐地待在沙发或者椅子上,他们喜欢趴在地上玩耍,或者爬来爬去,即使是冰凉的地砖也无法阻止他们对地面的热爱。对孩子来说,爬到椅子或者沙发上不但麻烦、不自由,而且也缺少了一种“接地气”的踏实感。
既然小九是这个家庭重要的一员,我们就按照这个小人儿的需求来设计这个“猪圈”好了:没有大沙发、大茶几、高椅子,铺上地毯,摆上一个矮矮的圆几,放一把可以靠背的折叠沙发椅,再加上几个蒲团。平时小朋友在这里或趴在地上搭积木,玩小汽车,或坐在矮几上画画做手工,客人来了围坐聊天,放一些水果零食,不能更惬意。
接近地面的活动空间,对孩子来说更加舒适安全。
买来这个长条形花纹的地毯本是我的无心之举,没想到在想象力丰富的小九眼里,它变成了小汽车的赛道,玩得不亦乐乎。我一直希望这个家能够尽可能兼顾实用和趣味,成为孩子真正的乐园,没想到他自己开发出了地毯的游戏功能,简直是意外的惊喜。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客厅很不错,千万别忘了,这是一个有特殊前提的、很像“我自己”的客厅。
地毯的条纹变成了汽车赛道。
这个家里只住着我们一家三口,而且孩子也才三四岁的年纪。如果你的家里还有老人,或者孩子已经长大,那么席地而坐的方式对他们来说就非常不友好。再者,因为有了把客厅餐区连通这个前提,家里即使来了不方便坐在地上的客人,也可以转移到旁边的餐桌位置,坐在餐椅上,跟客厅里的其他人也可以实现毫无障碍的交流。否则,强迫所有的客人都必须坐在地上,也是很没有人情味的呢。
在一个家里,让自己舒服是最重要的事,但别忘了,这个“自己”指的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让一个家变得像自己是我们的目标,但也别忘了,这个“自己”不但包括了你喜爱的一切,也包括了你必须承担的责任。
就这样,这个所谓“客厅”,变成了容纳了我们一家三口的各种琐碎日常,让我们可以在其中度过每天大部分醒着的时光,又可以和客人们一起分享的“家人厅”。
书柜的下层主要收纳了孩子的书籍,方便他自己拿取阅读。剩下的空间,用无盖的藤编收纳盒存放棋牌、桌布、针线盒、备用的纸巾等公共生活杂物。
小九上幼儿园之后,书柜也给他分配了专门的“文件收纳区”,用来存储他画画用的纸和本、幼儿园的资料、积木图纸、纸质手工作品等,分门别类装在带把手的收纳盒里,贴上标签,他自己就可以拿取。
书柜的装饰物有先生早年在工作项目上得到的重要奖牌、我作为整理师参观宜家公司时带回的纪念品、和闺蜜去柬埔寨旅行时给孩子带回来的小象玩具、在浅草寺抽到的大吉签文……每一样都是我们精心挑选出来的,具有非凡意义的物品。摆放不超过三分满,以免出现堆砌拥挤之感。
书桌摆在书柜一侧靠近阳台的位置。
墙上的画,是我最爱的电影《天使爱美丽》当中,女主角床头挂的那两幅Michael Sowa的作品。最美好的日子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待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