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歌
每到夏天,村里的小河就会变得热闹起来。
太阳刚刚从西边沉下去,一个个小脑袋就从巷里屋后钻了出来,奔向村口的拱桥下面,呼前抢后“扑通扑通”地跳进水中。
会游泳的孩子迅速钻入水底,一直憋着气,在拱桥的桥洞下游来游去。技术不熟练的小伙伴只能趴在拱桥下的青石板上,胡乱地用双脚踢打着水面,时不时地放手扑腾一番,待呛到几口水后,又回到青石板上歇息片刻。完全不懂得游泳的这一部分人(这其中也包括我),只能顺着青石板爬到浅水区,蹲在水中,假装有办法不让自己沉下去。
无论是以上哪一种方式,大家都是快乐的。村里的大人常说我们就像是一群脱了缰绳的野马,东奔西窜。的确,在那个单调、没有玩具和电子产品的年代,暑假里最大的期盼就是去河里玩水了。不过,并不是每一天都有这样的机会,有时候家长不允许,还得白天放一天的牛或是去花生田里锄了草,才能换来傍晚下水的机会。
男孩子在游泳方面似乎很有天赋。每当到了能下水的年纪,小伙伴中的男孩子们总是会快速地让自己在水中浮起来。只要两三个下午,他们就可以掌握狗刨式的游泳姿势,一路欢乐地游到拱桥的桥洞下面。
据他们讲,桥洞下的水特别清凉,不像青石板那边的水总是冒着热气,留有太阳暴晒过的味道。而且,如果游到桥洞中,吼几声,还会传来一阵回声。如果在太阳还没下山前能到这里,就会看到水面的波光反射到桥洞的石壁上,一闪一闪地冒着金光,好看极了。
在女孩子的队伍之中,若想真正地游起来,真的要难得多。有时候,为了能有更宽的练习场地,我们不得不离开干净的青石板一带水区,去到离拱桥外十来米的一块“瑶田”,那是整个河道中凸起的一片地域,整个形状就像是一块四方形的田地一样,故得名。每当秋季河水变浅时,它就会露出水面。春夏季河水丰盈的时候,它就会藏匿其中。
进入瑶田,就得从一个打谷场的侧面走下去,到打谷场下方的水田,从田埂上滑下去。下水的过程像是一场探险,带队的人拨开田埂上过膝的杂草小树,选择一个好的位置。有时候,还不得不三五成群地手拉着手集体入水,以免一不小心,整个小身子全都钻进了水中。
瑶田的水深大概只有一米,到八九岁小孩子的脖子处,我也正是从小学二年级(八岁)开始下水的。瑶田差不多有二十平方米那么大,足够十来个小孩跑来跑去而互不影响。
说是来练习游泳,大多数时候也是胡乱折腾。有时候从田埂上滑向水中时,会突然松开拉住的手,让正在为下水而紧张的小伙伴尖叫着掉入水中,然后大家会幸灾乐祸地问:“河水是什么味道的呀?是不是还是热的呢?”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正儿八经想练习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开始,只得各自发挥。只见瑶田的这一边,几个人眼睛一闭,心一横,身子扑向前方的水面,使出全身的力气将手脚摆动起来,不出一分钟,就得喘着大气站起来。一睁眼,本以为游出了三五米,没想到,个个还都停留在原地。
此时,瑶田的另一边,几个小脑袋时隐时现,一个个捏着鼻子,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们憋着气,试图在水中游起来。这几个小姑娘当然也没有成功,不仅如此,还喝了几大口温热的河水,更糟糕的是,她们被水底的扁担草绊住了腿脚。
也有好几回,实在没办法练,只得站在瑶田里,扯着嗓子喊几个在桥洞地边的男孩子们过来指导一下。他们倒是很乐意,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充当师傅,叽叽喳喳地给出这样的方法:不要怕,放心大胆地扑到水中去,倒在水中时,用手和脚划动起来就行了。呛到水了也不要怕,只有呛到水了,才能学会游泳。
可想而知,这样的指导方法,说了跟没说一样。换了几个人,也都给出了相同的指导。稍耐心一点的,就是亲自在我们面前示范一下。然后得意地说:“看,就是这么简单,我就是在水中这样自然地浮起来的。”这种带着炫耀式的指导,着实让人绝望。
经过这么一番狼狈的练习和不成形的指导,长久困于瑶田的小姑娘们,逐渐都在水中变得懒散起来,颇有一番破罐子破摔的架势。不过,她们还是会像往常一样,小手拉大手地从田埂上跳向河里。到了水中,没那么积极地研究游泳的姿势,反倒热热闹闹闹地讲起这一天的见闻来:放牛时,偷了岗上村一个菜园里的一条黄瓜,一点都不甜,啃了一截就扔进水沟里了,却害得我紧张了一下午;暑假作业一点都不想做,我们每人各做几页,互相抄一下吧;早上去锄花生田的草,没一会儿,我的手掌心就磨出了一个大水泡;在陈店街上,我看到了一个花裙子,特别想要,哭了一条街,妈妈都没给我买……
那种感觉,有趣极了。我们离开了大人的视线,天色一点点暗下来,在温热的河水中放心地分享着这一天的喜乐忧伤。我们把身体交给了河水,只留一个脑袋在外头,像是被温暖的怀抱环绕一样,从头到脚地感觉轻柔、舒坦、放松。直到天完全黑下来,喊吃饭的声音传来,我们才依依不舍地从水中爬上岸去。
“我很想到桥洞下去看一看呢!”一日,我蹲在水中,小声地说道。
“我也是,而且,我还想像我哥哥一样,站在桥墩上跳到河里去。”小伙伴们兴奋地附和道。
也许是大家蹲在水中的时间太久,相同的故事分享得太多,这两句话一下子激起了大伙要在水中动起来的热情。
是呢,这个村的小孩子们,谁不想去桥洞下看看?谁又不想从桥墩上跳到河里去呢?这座桥可是我们村的标志性建筑,从桥上跳到水中,不仅是有胆量的体现,而且还会有一种荣誉感。
有了共同的目标之后,练习的劲头就高涨起来了。从过去自顾自地独自练习,发展到团队合作。由于瑶田没有青石板做扶靠,小伙伴之间就互相扶着另一个人的肩膀,先腾起上半身不至于沉下去,再努力练习用腿打水。被扶肩膀的小伙伴慢慢地向前走,扶着肩膀的人就一边用腿拍打着水面,一边感受着游动起来的感觉。
有时候,走在前面的人,会突然“狠心”地跑开,让扶在后面的人不得不启动双手,配合着双腿的划动,向前游去。就这样,大家不厌其烦地互相扶靠,熟练一点的小伙伴便可以独自练习。在这种方式的配合练习下,才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大家几乎都能掌握狗刨式了。
区别在于,有人能游三米,有人能游五米。一口气能游三米的那一个是我,能游五米的是群。她是一群人中最先从瑶田游到桥下青石板的一个,特别厉害,大家都很佩服她。有时候被大人们问起,为什么一起学游泳,只有群能游那么远呢?我们只好说,因为她家就住在河边。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会想到这个不相干的答案。
一日,天刚刚黑,河道里其他人都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只剩下我们这一群人。群提议大家一起游到桥洞下,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水到底有多清凉,是不是真的会有回声。此提议一出,一双双小眼睛都闪亮起来,一脸期待地开始准备。不过,兴奋的同时,也隐约有些担忧。毕竟,我们并没有十足的信心敢在一米以上的深水区游泳。
正在此时,群从田埂上拿了一个黑色的轮胎抛向我们。她说这是从她哥哥那儿借过来的,万一我们游不动了,就可以趴在这个轮胎上。有了这个保障,一伙人欢天喜地地出发了。一路上齐头并进,在练习多日之后,像是在经历一次游泳考试似的,我们都努力地挥动着双手、使劲儿地踢打着双腿,把一层层浪花甩向身后。五米……三米……两米……一米,终于,我们到了桥洞下面。
桥洞下的水真的很凉,像是白天喝到的井水一样,凉意从脚底板传到了脑门,一点点地驱赶着刚才在路上出的汗。我们趴在轮胎上,迫不及待地喊了起来。果然,三三两两的声音此起彼伏,久久环绕在周围。天边的余晖印照在我们刚才翻起的波浪上,一层层地晃动起来,水面上泛起的红光,投射到桥洞的石壁上,星星点点,五彩斑斓,如绽放的烟花一般。
这是我们共同努力达成的目标,我们的疲惫和恐惧被这一景象消除。与此同时,一张张喜悦的脸蛋,也在水光的照映下,变得可爱起来。
后来,在一起练习的小伙伴中,也是群第一个从拱桥上跳进了河里。在那几年里,她是我的榜样。我也曾尝试着跳过一次,可是每当我走向桥墩时,我的腿就开始颤抖。直到最后,我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望,这也成了我少年时期的遗憾之一。
去年夏天,我一有空就会去隔壁小区的游泳池游泳。傍晚时,总会遇到相同的几个人。他们不游,只是蹲在池子的浅水区聊天。一日,岸上的救生员问他们,为什么花了钱不游呢?他们说,他们是外地来的,小时候家里没有河也没有大池子,根本不会游泳。那时,他们偶尔会和小伙伴跑很远找到一个小水塘,但大家只是一起蹲在里面玩水聊天,就觉得很开心了。
我听到他们这样说,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潜入了水底。在游泳池的深水区,我突然感觉到了一种熟悉的凉意,从脚底板传到了手心。睁开眼睛的时候,太阳光透过水面泼洒在水中,粼光波动,闪烁了起来。
在水底,我又想起了那个在桥洞下的傍晚,和一张张被阳光映红了的稚嫩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