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审计测试
审计测试是内部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的,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被审计项目的部分内容进行试验,以获取审计证据,据以判断被审计项目是否可以接受的一种审计程序。
3.3.1 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评的基础上,为证实该控制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执行,贯彻执行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设立该控制的初衷而进行的测试活动。
符合性测试通常采用的方法如图3-5所示。
图3-5 符合性测试通常采用的方法
3.3.2 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是指为审查直接影响财务报表金额正确性的错误或不合法金额所设计的一种审计程序。其目的是取得有关会计事项和账户余额的会计处理,以及寓于其中的有关舞弊和差错的会计处理是否妥当的证据。实质性测试包括交易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测试和余额详细测试三种。
(1)交易实质性测试。交易实质性测试是指为判断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交易在日记账中是否被正确记录和汇总,是否正确过入明细账和总账而设计的一种审计程序。例如,内部审计人员执行交易实质性测试可以检查已记录的交易是否存在和已发生的交易是否被记录,也可以通过该测试确定销货交易的记录是否正确、是否记入恰当的期间、分类是否正确、汇总是否正确和是否过入正确的账户。如果内部审计人员确信交易在日记账中已做正确记录并正确过账,那么他就能确信总账的合计数是正确的。在实际工作中,符合性(控制)测试可以与所有其他测试分开进行,但为提高效率,常常与交易实质性测试同时进行。
(2)分析性测试。分析性测试是指通过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的研究而形成财务信息评价的一种审计程序。分析性测试的运用实际上是将账面金额同内部审计人员确定的期望值的比较过程。分析性测试的目的如下。
①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或业务。
② 评价企业继续经营的能力。
③ 显示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错报。
④ 减少余额详细测试。
后两个目的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确定其他测试的范围。如果分析性测试表明可能有错误,那么内部审计人员需要进行更广泛的调查;如果通过分析性测试没有发现重大差异或没有差异,则其他测试就可减少。
(3)余额详细测试。余额详细测试是指为检查账户期末余额的正确性而设计的一种审计程序,如直接向顾客函证应收账款,对存货做实物检查,审查供货单位的对账单以检查应付账款等,都是余额详细测试。在审计过程中,期末余额测试至关重要,因为这种测试所收集的证据大多来自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单位和个人,通常被认为是质量较高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