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汉字里的古代生活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食 带盖的食器里满溢的食物

君子谋道不谋食 ——《论语》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谋虑的是道而不是饭食。食,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象形字,下面是一个食器,食器中的一点代表里面装的食物,上面是一个三角形的盖子。甲骨文字形B,食器腹部两侧的两点代表食物多得溢出来了。金文字形C,食器下面的底座加以简化。金文字形D,食器下面的底座变得美观了。小篆字形E,失去了食器的样子,不过底座变得更加美观。

六谷之饭曰食,“六谷”指稌(,稻子)、黍、稷、粱、麦、苽(,菰米),因此“食”的本义为饭食,名词,后来引申为动词,可以当作“吃”解。古人说:“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不管古今中外,“食”都是人类最重要的保障,因此在造这个字的时候,我们的先民经常会像甲骨文字形B一样,让食器中的食物满溢,以至于溢出了食器之外。这是古人朴素的愿望。

古人对“食”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据《论语·乡党》载,其中有一条是:“不时,不食。”意思是不到吃饭时间不能“食”。现在我们的生活习惯是一日三餐,但是在先秦时期,则是一日二餐。《孟子》中说:“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饔(y4ng)和飧(s$n)都是熟食,区别是早餐称“饔”,晚餐称“飧”。有个成语叫“饔飧不继”,意思是吃了早饭没有晚饭,形容穷困。早餐近午时分(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才吃,晚餐申时(下午四点)乃食。殷代甲骨文中有“大食”“小食”之别,即早餐、晚餐,这和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习惯是相符的。

秦汉之后,一日二餐制开始逐渐改为一日三餐制。郑玄说:“一日之中三时食,朝、夕、日中时。”早餐叫“朝食”,有个成语叫“灭此朝食”,意思是歼灭了敌人再吃早饭,以展示英雄气概;午饭叫“昼食”;晚饭叫“晡()食”,也就是申时吃饭。

“食”还有背弃的意思,如“食言”一词。《康熙字典》:“吐而复吞曰食。”吃下去的食物,吐出来再咽下去叫“食”。在这个字义的基础上,《尔雅》进一步解释道:“言而不行,如食之消尽,后终不行,前言则伪,故通谓伪言为食言。”言而不行,说过的话、做过的承诺却不去实行,就像吃下去的食物消化完了什么都没有了一样。说出口的话是从无到有,消化完了的食物是从有到无;话既出口,本来已经存在了,却又把它吞了下去,最终变得什么都没有了,不就像消化完了的食物一样吗?因此这说出口的话就是伪言,就是食言。

鲜为人知的是,“三食”不仅指一日三餐,还有一个有趣的用法,指不肖子弟变卖祖传的庄园、书籍和奴婢度日。宋人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解释了这个有趣的典故:“不肖子弟有三变:第一变为蝗虫,谓鬻庄而食也;第二变为蠹鱼,谓鬻书而食也;第三变为大虫,谓卖奴婢而食也。三食之辈,何代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