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汉字里的古代博物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雍 在池泽边觅食

三家者以雍彻 ——《论语》

A

B

C

D

E

F

G

H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说文》雍作雝。雍字由雝演变而成。”段玉裁也说“隶作雍”,即“雝”字隶变后写作“雍”。那么,“雍”的本字就是“雝”。古人是怎么造出这个无比复杂的字的呢?

雝,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只鸟,下面的口形符号代表什么东西呢?徐中舒先生认为这个口形本来是圆圈形,即环形,甲骨文字形B下面的两个口形即连环形,“甲骨文雝像鸟足为缳络所羁绊不能飞逸之形,故从雝之字皆含有阻塞、壅蔽、拥抱、旋绕之义”。左民安先生认为这个口形“像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泽”。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则认为“甲骨文从隹(鸟),从邕(环城积水),会鸟鸣婉转和谐如流水邕邕之意”。

雝,甲骨文字形B,下面是两个口形。甲骨文字形C,鸟儿的左边添加了水形。金文字形D,水形更加明显,右边鸟儿的样子栩栩如生。金文字形E,口形在上,水形在下。金文字形F,鸟儿站在了两个圆圈形之上。金文字形G,造出这个字的古人生怕后人不懂得字义,又在右下角不厌其烦地添加了一只手持着棍棒敲击之形。小篆字形H,左下角的两个口形讹变为“邑”。

《说文解字》:“雝,雝渠也。”《尔雅·释鸟》:“鹡鸰,雝渠。”原来,“雝”这个字字形中的鸟儿叫鹡鸰或雝渠,雀属,身体很小,常在水边吃昆虫和小鱼,郭璞形容它“飞则鸣,行则摇”。如此一来,“雝”字的字形就会意为鹡鸰在池泽边觅食。这一场景肯定是古人生活中常见的景象,因此才拿来造字。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说:“此鸟喜飞鸣作声,其音邕邕而和。”与郭璞所言“飞则鸣”的特性相合,因此引申为和谐之义。《诗经·匏有苦叶》中有“雝雝鸣雁”的诗句,就是形容大雁的叫声和谐。

西周时期,天子设立的大学称作“辟雍”,这个称谓也非常符合“雝”字的本义。“辟”通“璧”,模仿圆形的璧玉,象征天,修建圆形的校址;又在周围壅塞流水,筑成水池,象征教化如流水一样通行无阻。可以想见,鹡鸰也会来此觅食的。

“雍”由鹡鸰的飞鸣而引申为乐章。《论语·八佾》中说:“三家者以雍彻。”三家指把持鲁国国政的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这三大家族。雍彻,何晏解释说:“天子祭于宗庙,歌之以彻祭。”周天子在宗庙祭祀之后,要奏乐撤去祭祀所用的器具和食物,这种专门的乐章就叫“雍”。鲁三家只是鲁国的国卿,却使用周天子的礼仪,家祭之后也唱着周天子祭祀宗庙时专用的“雍”乐撤去祭品,因此孔子评价道:“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意思是:四方的诸侯都来相助天子祭祀,天子的仪容安和,这样的情景,怎能在三家的庙堂上看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