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取法自然的各种染色工艺
植物染料的染色之术,虽推测自五六千年前即已出现,但自西周时期,人们对各种染料植物的性质已有很深的认识,并能根据所用染料植物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染色方法,且基本已运用的十分娴熟,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不过当时因染料植物贮藏技术尚不成熟,染色受季节的影响非常大。
《周礼·天官·冢宰》有这样的记载:“凡染,春暴练,夏玄,秋染夏,冬献功。”将练染的季节性标识的非常清楚。
关于“春暴练”,贾公彦疏云:“凡染,春暴练者,以春阳时阳气燥达,故暴晒其练。”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春天气候温和,适宜各种户外生产,此时进行丝、麻的漂练,不会因气温过低影响生产和操作,也不会因日照太强损伤纤维品质。
关于“夏玄”,郑玄注云:“玄者,天地之色,以为祭服。”贾公彦疏云:“夏玄者,夏暑热润之时,以湛丹秫,易和释,故夏染玄,而为祭服也。”玄、二色除作祭服外,帝王、诸侯、卿大夫的六冕之服,即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皆为玄上下,这两色系国之重色,需求量最大,在漂练完成后应首先生产。
关于“秋染夏”,郑玄注曰:“染夏者,染五色谓之夏者,其色以夏狄为饰。”贾公彦疏曰:“秋染夏者,夏谓五色。至秋气凉,可以染色也。”“夏狄”即“夏翟”,特指羽毛五色的野鸡,也是各种不同颜色野鸡的统称。以“夏狄为饰”即是说以野鸡羽色作为色泽的参照标准。“秋染夏”的意思可引申为在完成玄、纁二色生产后,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染制其他五颜六色的织物。
将染色定在夏秋两季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则可以与漂练较好地衔接,二则更主要是与植物的成熟、采集季节密切相关。如茜草根可在5~9月挖掘,与夏天染是一致的,蓝草叶应在7~8月采收,而其他染草大多也是在夏秋两季采集。再者,因为当时还不具备植物染料的提纯和储存技术,染料植物采收下来以后,为防止色素丢失、染液霉变影响染色效果,要及时染色。而染料植物的生长、采收是有时限的。《诗经·豳风·七月》所歌:“八月载绩,载玄载黄。”《礼记·月令》所记:“季夏之月,……命妇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无或差贷。”都说明了这一点。战国以后,随着植物染料保鲜、贮藏和提纯技术的进步,染色受季节的影响越来越小,在染色工艺中就不再强调季节了。需要注意的是,早期把染色事项分成四季,各有重点,看似刻板、教条,实为中国古代因势利导克服技术缺陷的一个典范。
古代一直沿用的染色工艺,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种,一是直接复染法;二是套染法;三是媒染法;四是综合染法;五是缬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