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别“心急”,教育无捷径
在心理诊室,笔者经常遇到一些“心急”的家长,他们会不断地问医生和咨询师“孩子多久能好”。这类家长一心希望医生和咨询师想出“神奇”的办法,让孩子迅速改变现状,而他们几乎基本不会追着我们问“发病原因是什么”“问题本质是什么”,只是希望找到“捷径”,快速解决问题。
林雪今年初二,特别安静的一个女孩,遭受校园欺凌,被同学排挤、嘲笑,情绪低落,有自杀想法,无法回归校园正常上学。
她的爸爸妈妈一进门就说:“我们已经看了好多大夫了,从老家到北京,就是奔着您这儿来了。”然后妈妈拿出一沓厚厚的病历本,开始历数这半年来的看病历程。
一旁的林雪低头不语,妈妈是个大嗓门,“机关枪”一样的语速让人的耳朵“嗡嗡响”。
“孩子,你说说你的情况?”
“没什么好说的。”林雪很不配合。
“要不要请爸爸妈妈出去,你单独和我们聊聊?”
林雪听见这句话,猛地抬起头,然后又低头不语。
看见她的反应,我们觉得也许单独聊会有新的内容,于是就请爸爸妈妈暂时出去。
诊室里短暂的沉默后,林雪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父母爱吵架,自己是个女孩,爸爸妈妈一直想要个男孩,所以“自己一出生就是一个错误”。平时她在外面遭受欺负回家也不敢说。很小的时候说过一回,妈妈反倒过来责备她,说她“胆小懦弱,没用,是个废物”。于是后来长大了再遇到什么事情,她就什么都不说了。她觉得校园欺凌无所谓,“同学们孤立自己、不理自己也好,省得和他们假惺惺地相处了,还不用上学了,就这么活着吧,反正想死也死不了,被爸妈看着。谁不是将将就就地活着。”
听完后我们心里都有些说不出的滋味儿。
爸爸妈妈进来后,我们说了孩子的情况,告诉他们这可能和她从小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有关。刚说两句,妈妈就打断我们:“是呀,我知道这是我家的问题,我们夫妻之间关系不太好,我脾气也大,现在变好也不可能,过去也不可能改变了,大夫您说,怎么治疗这个孩子,吃药住院都行,赶快让她好起来。”
看着这个“心急”的妈妈,我们叹了口气。
心理治疗没有任何捷径,同样,教育也没有捷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俗话放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也是适用的。一个人心智的成熟可能是一个枯燥、漫长的过程,孩子在成熟的过程中遇到了“坎儿”,心理治疗的介入可以帮助孩子快一些度过,但是绝对不是“时光穿梭机”,一下子就能到达目的地。
• 孩子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
一个孩子由心理健康变成心理不健康,除了一些突发性的负面事件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是一点点变得“不健康”的,换言之,要想孩子好起来,家长也要做好准备——孩子一定是一点点好起来的。“变好”的过程甚至比“变坏”的时间更长,因为新长出一颗牙可能只需要几个月,可是矫正牙齿却需要几年!所以,家长首先要放平自己的心态,不要着急,静下心来和大夫、咨询师一起寻找原因,探讨治疗方案,一步步帮助孩子重新走出泥沼,回归健康的状态。
• “心急”的家长可能是在为自己找借口
“心急”的家长为什么说可能是在“找借口”呢?以上面的案例为蓝本,继续探讨下去——门诊上的短暂碰面后,这个孩子的妈妈可能会觉得大夫们“没有本事”,再去找更多的医生。也许会有一个医生告诉她“某条捷径”,如果在花费了大笔治疗费用之后孩子仍然没有预期的好转,她可能会说:“我尽力了,为了她我换了N个医生,没有效果,这真的不能怪我了。”讲到这里,“找借口”的心理就体现出来了,对吗?
当然,这是笔者的一种猜测,不一定准确,并非所有“心急”的家长都是在找借口,只是有一类家长的心态确实是如此。如果你是一个“心急”的家长,那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心理小课堂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