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入门教程:零基础学篆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秦篆

战国时,各国文字大同小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利于文字在全国范围的传播,实行“书同文”,废除六国文字中与秦文不同的文字,命李斯等人由籀书改为秦篆(即小篆)。从此秦篆成为官方统一规范后的标准字体,它也是古文字的最后阶段。

秦篆与以前的篆书相比,象形意味进一步降低,符号化特点更加突出,文字体系更为规范。秦篆的艺术特点是:中锋用笔,藏头护尾,转折圆转,线条遒劲,粗细均匀。因此也被称为铁线篆或玉箸篆。其代表作品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

秦《峄山刻石》

《峄山刻石》为秦始皇东巡刻石首作。内容为始皇诏书144字,其下字形略小者为二世诏书79字,乃十年后刻。杜甫诗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说的是《峄山刻石》被焚毁,后人觉得可惜,将其摹刻于枣木之上。当今所流传的乃南唐徐铉摹写,郑文宝重刻的版本,即“长安本”,现藏于西安碑林。该刻石结体略方,线条圆劲,结体匀称俊美,从书法风格上看,体现出统一、严谨、理性、庄严的时代审美特征,是非常优秀的篆书作品,也是学习秦篆的常用摹本。

%e3%80%90%e6%9d%8e%e6%96%af%2b%e5%b3%84%e5%b1%b1%e5%88%bb%e7%9f%b3%e5%85%a8%e6%9c%ac%e3%80%91%e9%ab%98%e6%b8%85%e7%a2%91%e6%8b%93%ef%bc%88%e5%85%a8%e7%a2%91%ef%bc%89.jpg

秦 《峄山刻石》

秦《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传为李斯所书,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该刻石四面环刻,三面为秦始皇诏书,一面刻秦二世诏书及从臣姓名。仅存7个整字,3个残字,现存于曲阜岱庙。传世拓本明代安国藏北宋拓本。

《泰山刻石》用笔圆润遒劲,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字形严整,横平竖直,左右对称。疏密适宜。既自然大方又不失精巧缜密之美,元郝经赞其“拳如钗股直如筋,屈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其刻石内容是颂扬秦始皇的功德,以政治功能为目的不具太多个人情绪在内。但其带来的雄浑大气、沉着冷静的审美感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