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屏蔽悲伤,和快乐来个亲密接触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暂时,一切都会消逝。”无论是成人还是孩童,懂得放下悲伤才能活得轻松快乐。属于昨天的悲伤就留在昨天,不让它成为今天的包袱。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开朗,每天都过得开心快乐。但是生活中,却经常听见孩子的抱怨。物质生活的富裕并没有给孩子带来多少乐趣和信心,孩子在众多的压力之下,总也高兴不起来,有时甚至还显得十分悲观。
悲观是一种由于自我感觉失调而产生的不安情绪。如果孩子悲观,他的内心会表现出忧愁、伤感等消极情绪。不过这种情绪表现的外部特征并不算明显,也许家长很难发现,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也就更难以发现他的情绪变化。但是,悲观的心理却会对孩子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引起孩子悲观心理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由于求学路上的不顺利。学习压力大,或者由于家长的期望比较高。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自己所预定的目标,往往会很失望,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通和引导,很容易悲伤,觉得自己总也学不好。其二是人际关系不友好。有的孩子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懂交往技巧,或者是不懂尊重他人,不懂谦让、包容,很容易被其他伙伴排斥,大家可能都不太乐意和他交往。这时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不被人喜欢的人,大家都不喜欢他,自己常常闷闷不乐,时间长了,也会变得悲观起来。其三是不能正确对待挫折。我们反复地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挫折在所难免,然而还是有很多孩子不能正确对待挫折。有时一件很小的事情,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或者是失败了,他们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总是在责怪自己为什么这么点事情都做不好。其实,一件事情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因为一件事情失败就判断以后所有的事情都会失败。
除此之外,还有环境的影响。这里说的环境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庭,如果家长本身就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那孩子受其熏陶也会慢慢变得心态悲观了。二是学校,如果与孩子相处的老师或同学大多是心态悲观者,那么孩子自然也会“近墨者黑”,变得比较悲观。
孩子的心思片面而单纯,他看待事情或考虑事情都会不全面,很多时候他会只注意到某一方面,并因此会走进“死胡同”。由此,他更会胡思乱想,将所有事情都向最糟糕的方向去考虑,使得他的情绪也因此变得低落,无论再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此时,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悲伤的情绪置之不理,要让孩子学会放下悲伤,告诉孩子黑暗终会过去。
伊林是日本尽人皆知的女作家。有一年她去访美,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却是祥和高兴的神情。她挑了一朵花然后对老太太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她随口说了一句。
老太太的回答令她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等待三天”,多么平凡而又充满哲理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那么,为了改变孩子悲观的心理,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1.家长可以帮孩子改变对事情的认知
有的孩子的悲观,其实只是他自己的一种错误看法罢了。他自认为那件事是不好的,自认为自己会因此而受到负面影响,所以这种悲观心理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他“自找”的。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先冷静下来,可以好好和孩子聊一聊,了解他对某件事的真实看法,并理智地帮他分析他的这种认知是不是正确。我们需要帮孩子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向,帮他走出“牛角尖儿”。
这种改变不是靠训斥得来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强迫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要用他能听得懂的语言和他能信服的话语为他解释清楚。同时,我们还要提醒孩子,再看待某些事一定要多角度去思考,看到其坏的一面更要看到其好的一面,这样就能避免悲观消极心理的产生。
2.家长要教孩子正确对待挫折
人的一生中,错误和失败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学会正确地分析与对待。当一件事失败的时候,家长不要对孩子说:“你是失败者。”这样就将“事”与“人”混淆了,使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同样,当孩子遇到一次挫折的时候,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所在,而不能让孩子给自己定位为“我时时都是倒霉的,做什么都不顺利。”
3.家长要教孩子正确面对家庭变故与环境突变
家庭变故、环境突变,也是孩子产生悲观心理的重要原因。当遭遇这些时,我们首先要尽量保持冷静,我们的坦然面对,会让孩子的内心不那么恐慌。当然,我们也要让孩子看到我们是怎样积极应对这样的变化的,这会带给他希望。
同时,我们还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无论遇到什么他都应该向前看,都要多考虑积极的一面,不要被变故、突变所压倒,要坚强地面对一切。
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让他多对自己说“明天会更好”,引导他多想象美好的事物,使他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已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上。
最后,家长还要学会引导孩子学会调节与宣泄。悲观的孩子最需要转换心境。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找一些让他感到开心或振奋的事情,比如让他多与同学朋友接触,多和大家在一起游戏、聊天,或者我们也可以带他走出家门,要么运动,要么去踏青,让这些愉快的活动占据他的大量时间,用快乐驱散他的悲观情绪。我们要提醒孩子,悲观也是人的一种正常的情绪,但要注意调节与宣泄,如果他有这样的情绪,一定不要闷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可以和我们说一说,或者去找他的朋友倾诉一下,这样他的心理才能更快得到调节,才会不再悲伤。
此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也可以使孩子变得乐观起来。为此,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来尝试一下下面的一些小习惯:
1.每个星期一的早晨,穿一身色彩亮丽、明快的衣服。
2.偶尔吃一份昂贵的蛋糕或巧克力,并保存价签和包装盒。
3.让孩子一边洗澡,一边唱歌。
4.看一部悲伤的电影,情难自禁时,不妨和孩子一起尽情地放声哭出来,然后安慰自己说,还好这只是电影情节,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心情便会大有改观。
5.使用孩子喜欢的床上用品,能令人感觉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