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单片机及其发展历史
相信大家对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已不再陌生,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有以下部分构成:CPU——Centra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如串行口、并行口等)。在PC上这些部分由若干集成电路做成相应功能的板卡,如果你拆开计算机机箱,你就会看到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板卡插在主板上。
我们通常所讲的“单片机”又称微控制器,它并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将上述那些系统集成到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中去了。技术在进步,现在某些型号的单片机芯片中也集成了A/D——Ar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模拟、数字转换),D/A——Digital-to-Analog Conversion(数字、模拟转换)等功能模块。简单地讲:这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等特点。
PC的售价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这不是个小数目,而单片机芯片集成了众多的功能模块后,价格却并没有像PC那样高,从几元至几十元不等。当然不同型号的单片机芯片体积也会有所不同,如有些是20引脚封装的,有些是40引脚封装的,这主要取决于它的功能。一般来说,引脚多的要比引脚少的功能强大。
可能你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用户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用途来选择合适的芯片型号,打个比方:现在市场上的品牌计算机有这么多,为什么有的贵、有的便宜?如果你爱打游戏,那就选显卡好的;如果你用来做图形工作,那就选内存大的;如果你的数据资料多,那就选择大硬盘的计算机。总而言之,各取所需。
单片机的历史:
第一代:20世纪70年代后期,4位逻辑控制器件发展到8位。使用NMOS——N-chan-nel Metal-Oride Semiconductor(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速度低,功耗大、集成度低)。代表产品:MC6800、Intel 8048。
第二代:20世纪80年代初,采用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并逐渐被高速低功耗的HMOS——High-speed Metal-Ox-ide-Semiconductor(高速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代替。代表产品:MC146805、Intel 8051。
第三代:近10年来,MCU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1)在技术上,由可扩展总线型向纯单片型发展,即只能工作在单片方式。
2)MCU的扩展方式,从并行总线型发展出各种串行总线。
3)将多个CPU集成到一个MCU——Multi-Chip Unit(多芯片单元)中。
4)在降低功耗,提高可靠性方面,MCU工作电压已降至3.3V。
第四代:FLASH的使用,使MCU技术进入了第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