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微型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的物理系统,是所有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它包括计算机系统中一切电子、机械、光电等设备。“裸机”是指没有装配任何软件的计算机。
软件系统是指管理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资源、控制计算机运行的程序、文档、命令、指令、数据等。
1.4.1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由五大基本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计算机硬件结构图
1.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控制中心。指挥、控制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控制器从内存中按顺序取出各条指令,每取出一条指令,就分析这条指令,然后根据指令的功能向各部件发出控制命令,控制它们执行这条指令中规定的任务。当各部件执行完控制器发出的命令之后,都会发出对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
2.运算器
运算器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它的任务是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运算器由算术逻辑单元ALU、累加器、状态寄存器和通用寄存器组等组成。
将运算器和控制器等集成在一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该芯片称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称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
影响CPU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
(1)字长:处理信息时一次能存取、加工和传送的一串二进制数称为字,字所包含的二进制位数称为字长。计算机的字长通常是字节的整数倍,如16位、32位、64位等。字长越长,计算机处理速度越快、运算精度就越高。
(2)主频:指 CPU 工作时的时钟频率,通常用一秒钟内处理器所能发出电子脉冲数来测定,计量单位一般为MHz或GHz,主频越高,运行速度越快。
3.存储器
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记忆装置,是计算机中各种信息的存储和交流中心。存储器中有许多存储单元,一个存储单元由数个二进制位组成,每个二进制位可存放一个0或1。通常一个存储单元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为一个字节。从存储器中取出原记录内容而不破坏其信息,这种取数操作称为存储器的“读”;把原来保存的内容抹去,重新记录新的内容,这种存数操作称为存储器的“写”。存储器分为两大类: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1)内存储器:由中央处理器直接访问的存储器,由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所构成,它存放着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计算的结果或中间结果。内存由主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组成。
① 内存地址:内存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一个存储单元可以存放指令或数据,内存地址的编号从0开始。
② 存储容量:是描述计算机存储能力的指标,通常以1 024的倍数作为单位。内存地址决定存储容量,存储容量越大,能够存储的信息越多。
③ RAM和ROM:内存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和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两种。
ROM存储器中的信息一般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断电后,ROM中的原有信息保持不变,在计算机重新开机后,ROM中的信息仍可被读出。
RAM存储器用于存放CPU正在处理、即将处理或处理完毕的数据,是CPU可以直接访问(可读/写)的存储器。一旦关闭计算机(断电),RAM中的信息就丢失了。RAM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很大,当系统运行时,先要将所需的指令和数据从外部存储器(如硬盘、U盘、光盘等)调入RAM中,CPU再从RAM中读取指令或数据进行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存入RAM。
不同类型的内存传输类型各有差异,在传输率、工作频率、工作方式、工作电压等方面都有不同。目前市场中主要的内存类型有SDRAM、DDR SDRAM和RDRAM 3种,其中DDR SDRAM内存占据了市场的主流。
④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由于RAM的运行速度和CPU之间有一个数量级的差距,这就限制了CPU速度潜力的发挥。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人们在RAM和CPU之间设置一种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Cache的运行速度高于RAM,但容量较小。在程序运行中,当需要取指令或数据时,CPU先检查Cache中是否有该内容,若有就从Cache中取出,否则从主存储器取出,这样就解决了RAM和CPU速度不匹配的问题,充分发挥了CPU的潜力。
⑤ 虚拟内存:为了缓解RAM容量小与处理的数据大的矛盾,可以拿出一整块硬盘空间来充当内存使用。当运行的程序和数据要占用大量RAM时,先把RAM中暂时不急用的数据存放在虚拟内存中,用的时候再调入RAM中。
(2)外存储器:又称“辅助存储器”,是主机的外部设备,用来存储大量的暂时不参加运算或处理的数据和程序。要使用外存中的数据和程序,必须首先把它调入内存,然后再由CPU处理。
外存与内存有许多不同之处。一是外存不怕停电,磁盘上的信息可保存数年之久。二是外存的容量可以很大,如U盘容量最大可达1TB,硬盘容量为500GB~1TB,光盘容量有650M, 4.7GB等。
① 磁存储器:磁带、硬盘、软盘等,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将信息记录在涂有磁性材料的塑料带、金属或塑料圆盘上,靠磁头存储信息。
② 光存储器:一次写入型光盘(CD-R)、可擦写型光盘(CD-RW)、数字多用途光盘(DVD)等。CD光盘的容量一般在650MB左右,DVD光盘的容量一般在4.7GB左右,蓝光光盘的容量可达到50GB。
③ 移动存储器:U盘、移动光盘、移动硬盘等。
4.输入设备
向计算机输入程序、数据和其他信息的部件,如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1)键盘:是计算机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键盘有机械式和电容式,有线和无线之分。
(2)鼠标:是一种指点设备,它将频繁的击键动作转换成为简单的移动、点击。鼠标有机械式和光电式、有线和无线之分;按照键数目,又可分为单键、两键、三键以及滚轮鼠标。
(3)笔输入设备:它兼有鼠标、键盘和书写笔的功能。一般由与主机相连的基板和在基板上写字的笔组成。
(4)扫描仪:是常用的图像输入设备,它可以把图片和文字材料快速地输入计算机。
(5)数码相机(DC):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
5.输出设备
从计算机中输出结果和其他信息的部件,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1)显示器:是人机交互的窗口,由监视器和显示控制适配卡(简称显卡)两部分组成,类型有 CRT(阴极射线管)和 LCD(液晶显示器)。显卡由图形处理芯片 GPU、显存、VGA (视频图形阵列)插座、AGP(图形加速端口)接口等部件组成。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显示系统性能的优劣。显示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① 像素(pixel):显示屏幕由许多不同色彩或不同亮度的点组成。屏幕上一个点称为一个像素。
② 分辨率:在某一种显示模式下计算机屏幕上最大的显示区域,以水平和垂直的像素来表示,即屏幕上显示的点数。如分辨率为800×600像素,就是说显示屏幕由800个水平点和600个垂直点组成。
③ 点距:屏幕上相邻两个像素间的距离,是屏幕的物理指标,规格有0.31mm、0.28mm、0.25mm等。点距越小,越容易得到清晰的显示效果。
(2)打印机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大类,击打式主要有针式打印机,非击打式主要有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1.4.2 主板和BIOS
1.主板
主板也叫母版,实际上是一块电路板,它是所有电子部件和外设的基地,计算机中几乎所有的零部件,不是直接安装在主板上,就是利用数据线与主板相连,因此主板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总体性能。传统主板主要由芯片组、CPU插座、内存插槽、软盘插槽和硬盘插槽、PCI插槽、AGP插槽、外部接口、电源接口、BIOS等组成,如图1-2所示。
图1-2 计算机传统主板
2.BIOS和CMOS设置程序
(1)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为计算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它是一组固化在计算机主板上的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BIOS内容包括:计算机开机自检程序、CMOS设置程序、系统启动自举程序、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等。
(2)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储器)是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 芯片,它保存着计算机当前的配置信息,如日期和时间、硬盘的格式和容量、内存容量等。CMOS由主板上的电池来供电,关闭计算机电源后,CMOS中的信息仍能保留。
1.4.3 I/O接口和系统总线
1.I/O接口
I/O接口是指输入/输出设备接口,是外部设备与主机之间的信息交换接口,是连接外设和主机的一个“桥梁”。I/O接口是外部设备侧、主机侧各一个接口,外设侧的接口称为外部接口,它是通过各种接口电缆将其连到外设上;主机侧的接口称为内部接口,它是通过系统总线和内存、CPU相连。
2.系统总线
是一组用于传输信息的公共信号线,所有的数据和指令都通过总线传达到相关设备中去。一次能够在总线上同时传输信息的二进制位数被称为总线宽度。
(1)数据总线DB(Data Bus):用于CPU与主存储器、CPU与I/O接口之间相互传送数据。数据总线的宽度(条数)通常与微处理的字长相一致,例如字长为32位的计算机,其数据总线宽度也是32位。
(2)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用于CPU访问主存储器或外部设备时,传送相关的地址。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可以直接寻址的内存储器地址范围,如32位地址总线决定了内存储器最大容量为4GB。
(3)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用来传送各种控制信号,如时钟信号、读或写信号,中断请求信号等等。
一般计算机硬件组成如图1-3所示。
图1-3 计算机硬件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