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序
收入本书的二十五篇文章,是我居住在伦敦的三年间写就的,记录了我对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所思所悟,特别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反观自身、反求诸己。
有人曾这样形象比喻:中国人不光站起来和富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也“动”了起来,世界各个角落都有中国人的活跃身影。2016年我告别记者生涯,也告别北京,一家三口搬到英国。伦敦南部的一栋维多利亚式排屋里,全新的异国生活就此开启。
我的迁徙是中国人国际化流动的缩影。最近二十年,中国人在世界上日趋活跃。中国人去地球各个角落旅行、工作、定居,这已司空见惯;我们了解和使用几乎所有的国际品牌产品,中国本身就是最大的世界制造工厂;中国人熟练地跟不同国家打交道做生意,很多人的子女选择到海外留学,以便学成回到竞争激烈的祖国谋一席之地。我们享受作为世界公民的便利,曾经以为生逢一个全球化时代,这浪潮无可阻挡。
然而世事难料,就在我刚到英国的2016年,英国举行公投宣布脱欧,与此同时,欧洲多个国家的右翼政党和组织崛起,排外、反移民甚嚣尘上。在美国,特朗普高喊美国优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粹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回潮。我曾对英国这个诞生了大宪章、绅士文化、精英教育乃至幽默深邃的影视剧的国度充满向往。时过境迁,今日英国被脱欧搅得鸡飞狗跳,折腾三年没有结果,两位首相先后下台,权斗充斥政坛,民心四分五裂。
全球化的一个副产物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外移、蓝领收入缩水、锈带丛生,加上金融危机和对精英政治的失望,令西方人民对全球化体系产生了普遍怀疑,民粹思潮由此泛起。而硬币的另一面,作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动机,人民生活水准大幅提高,同时也面临空气污染、贫富差距等挑战,民族主义情绪时常涌动。
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即便身居伦敦西南一隅,我也能感到世界这艘大船的诡异波动。接下来,该如何寻找航向,船向哪儿开?
三年来,我记录下被主流叙事遗忘的一战华工,也写那些在今日英国“宁愿受苦也沉默”的华人群体。某种意义上,中国人从未改变沉默隐忍的精神气质。我写在英国追逐精英教育的中国人家庭,这是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的焦虑情绪的延续。我写了几个经历迥异的华人故事,讲述身处异国的他们如何给“中国人”的标签赋予新的定义。我也记录那些引起英国社会震动的事件,探究英国社会如何与历史和解,面向未来。
二十五篇文章发表于腾讯大家等国内媒体,收入时重新做了修订。归根结底,我希望借助这些异乡故事,去审视中国人背负的文化烙印,反思我们的文化视野是否限制了进一步成长。这种文化格局如何定义了中国人跟世界的关系?反过来又如何塑造了今时今日的中国人形象?
他山之石以攻玉,他乡故事以观吾土吾民。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