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饮中八仙歌[36]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37]。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38]。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39]。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40]。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41]。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42]。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43]。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44]。
【解读】
这首诗是天宝五载(746)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诗以饮酒、醉酒为主题,写了长安的八位社会名流,包括皇族、世家显宦、诗人和草圣,以及一位布衣之士。八人醉态有别,但无不出尘拔俗,醉得极醇极美。与八人的醉相联系的,是真情的洒露、智慧的喷涌、艺术创造力的迸发和伟岸人格的凸显。作为后辈的诗人,则满怀仰慕和赞美,用诗笔将他们描绘为一幅长卷,一座群塑,并冠以群“仙”的美名。这幅画卷既是当时长安社会文化精英的一个缩影,也是盛唐精神的一道流光溢彩,同时也代表着诗人憧憬和向往的生活和艺术世界。它不仅仅表明长安给诗人流下的第一印象十分美好,诗人以“醉”的主题来概括长安文化和精英们的生活,把醉当作一种艺术精神来赞美,也表明他的艺术感觉十分敏锐,一下儿就抓住了那个时代的魂魄。盛唐艺术在表面的明丽和谐之下,其实渗透着一种强烈的迷狂精神,如李白的诗,如张旭的草书,无不在“化入浑然忘我之境”中揭示着人生痛苦的隐蔽根基。当然,醉的人物也颇显滑稽,诗人在描写他们时也不免笔带滑稽。这种滑稽,按照尼采的说法,是救苦救难的艺术仙子用来制服厌世思想的表象之一,其作用在于使人摆脱对生存荒谬的恐惧。但在此后,杜诗却更多地采用了人生悲剧意识的另一表象——崇高。这首诗因此在全部杜诗中占有一个特殊位置,它代表着一种衔接和转换,既是杜甫本人青春期与成年的分界,也是一个时代的总结和转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