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车辆能源消耗
2.3.1 功率平衡公式
汽车设计中经常涉及传动和驱动问题,任何行驶中的车辆都需要外界的能源支持,这类问题从能量的角度来说,一是转换,二是平衡。在车辆的功率提供和需求之间必须达成平衡,这就引出了所谓的汽车基本公式:
Pe=PvT+PS+PR+PLW+PSt+Pa
式中 Pe——等效发动机功率;
PvT——驱动链功率损失;
PS——滑动功率损失;
PR——滚动阻力功率;
PLW——空气阻力功率;
PSt——爬坡功率;
Pa——加速功率。
PvT、PS属于内部损失,PR、PLW、PSt、Pa属于外部损失。
对车轮来说,其名义功率为PN,有公式:
引入传动链效率ηT,换算为
理论行驶速度vth在式(2-3)中是按照车轮转速直接计算的。因为滑差的存在,真实的行驶速度要小于直接计算值。需要根据轮胎的动态周长Udyn和转速nRad来计算vth。
动态周长定义为
得出功率平衡为
其中,PS=PNλA,又因(滑动差)
得出
即驱动力等于各阻力之和。
2.3.2 燃油消耗
发动机的燃油消耗根据单位燃油消耗be和小时燃油消耗Bh来评价:
也可用行驶里程消耗Bs来计量:
通过换算可得以下公式:
式中,Pe为发动机功率需求,Pe=PvT+PS+PR+PLW+PSt+Pa(在稳态时,Pa=0);ρ为燃油密度;Pz为牵引功率。
表2-6所示为常用燃油的密度和单位热值。
表2-6 常用燃油的密度和单位热值
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产品的消耗日益增加,废气污染也同步增长。各国在汽车设计和生产中制定了很多政策法规,以求降低油耗,同时减少污染物。这些法规就是根据上述燃油消耗率等经济和技术指标制定的。要实现降低燃油消耗,可通过下面的几种思路来优化:
1)减少单位油耗(提高发动机效率)。
2)减少行驶阻力(车重、滚动阻力、空气阻力)。
3)提高动力传递的效率(减速器、差速器和轴承等)。
法规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用城市工况循环法测量燃油消耗。
根据德国工业标准DIN 70030的第一部分,推断一辆车的燃油消耗,对轿车来说除90km/h、120km/h的等速油耗外,也可用模拟城市驾驶的工况来推断。
油耗测试过程大体如下:在功率实验台上,加载等效回转质量,同时限定边界条件(如胎压、载荷和燃油质量等),在预热过程后(一般是冷起动后五个循环)进行195s的循环模拟驾驶,以此来计算燃油消耗。一个完整循环包括:31%时间的空驶、22%时间的加速、29%时间的匀速行驶和18%时间的减速。档位切换速度为15km/h、35km/h及最高速度50km/h。图2-43所示为一个典型的城市工况循环曲线。
图2-43 典型城市工况循环
图2-44所示为新欧洲循环法(NEFZ)的典型曲线,与旧欧洲循环法相比,除标准的最高速度50km/h外,还增加了最高到120km/h的较高速度测试。
图2-44 新欧洲循环法(NEFZ)的典型曲线
很多技术文献中都提到了所谓的油耗场图(图2-45),它用于说明汽油机燃油消耗场。即一台汽油机在各运行点的单位燃油消耗,该场以一个等高线状的曲线来表示,与发动机的等效中值压力有关,此压力与内燃机转矩成比例关系。
其中,发动机的等效中值压力可根据图2-46得出。
图2-45 燃油消耗场图(2.0L四缸四冲程汽油机)
图2-46 发动机的等效中值压力
式中 ηm——发动机机械效率;
VH——发动机行程体积;
nM——发动机转速;
pmi——中值非直接压力;
Pe——等效发动机功率;
K——此参数,对于四冲程发动机K=0.5,对于二冲程发动机K=1。
根据Pe=MMωM(下标M指发动机)有以下关系式:
图2-47是一幅M—n图,即转矩—转速的燃油消耗场图,又称燃油消耗贝壳图。曲线以百分比来表示,如100%、105%……130%,最小消耗以100%为基准。最少消耗曲线也是最优消耗be=be opt,通过点来连接,该点正切于双曲线,如A点。以15kW的等效功率来说,最佳消耗点的双曲线正切于A,等于118%。如果消耗量增大2%,118%×1.02≈120.4%,也可以在贝壳图中反推此结果,即B点,120%等于1.02倍的最佳消耗。也可以看出,同样15kW的发动机,最低消耗点转速为1700r/min。在较低和较高转速区,消耗都会增加,be≠be opt。随着等效功率的提高,最佳消耗对应的转速是提高的,如29kW时对应的是2500r/min。这些都对设计车辆的发动机和动力匹配有参考价值。
图2-47 等效功率下燃油消耗贝壳图
从匹配角度讲,发动机转速与行驶速度是通过有级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或驱动器即通称的变速器)建立关系的。有级驱动的减速比、轴端减速比,对应于不同的行驶速度都可与发动机转速建立关系。如果忽略一些边界条件,如滑差、路面不平度和加速度等,可推导出每种驱动力下的发动机转矩及对应的最佳燃油消耗档位。
从图2-48中也可以看出,在C点有两条相交曲线,此时1档经济性好于2档(1.02be opt好于1.05be opt)。在D点时也有两条相交线,但此时2档的经济性就要好于1档。
图2-49说明了不同传动比和车速下的百公里油耗曲线。可以看出,在中速行驶区间有较小的传动比,即高档位时有最小的油耗。档位越高,油耗越低。这点很容易理解,因此在行驶中单纯从降低消耗来讲,要尽快升到高档位行驶。
图2-48 行驶状态和油耗表
图2-49 车速与油耗的关系
前文已讲到降低油耗的三种思路,其一是优化发动机,这是一个比较直接的方法。优化发动机效率就是提高发动机等效效率ηe,图2-50所示为等效效率ηe场的概念。优化发动机效率常通过以下两点实现:
1)接近全负荷曲线上的运行点,如较小的发动机和高集成的驱动。
2)提高机械效率和指示功率。
图2-50 等效效率ηe场
图2-51所示为发动机在不同转速情况下的油耗场对比图。同样为40kW功率,在1点时,档位非常高、转速较低,be≈245g/kW·h,具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较低的磨损和排放。在2点时,高速低档,be≈340g/kW·h,具有较高功率储备,在不换档的情况下可提供更高功率。因此工程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驱动力、车辆适用范围等条件,并加以具体分析。
图2-51 四冲程汽油机的油耗场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