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聪明的父母要会给孩子创造表现机会,挖掘孩子的潜能
家长们可能有这样的困惑,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活蹦乱跳的,能唱能跳,但是一在外人面前就不行了。有时候想让他露个脸,或者外人逗他:“听说你会跳舞,来给叔叔跳一段。”孩子偏就不跳,再逗就哭了。有的孩子到了学校就不说话,也不跟其他同学多接触,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老师提问回答不上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宁宁的性格跟她的名字一样,很宁静,但这只是在学校或者外人面前,在家里宁宁疯起来可是谁都拦不住,每天放学后回到家里,宁宁就开始了“SHOW TIME”,拿着拖把当话筒,穿上妈妈的裙子,在镜子前面又唱又跳,每次妈妈下班回来都要给她打扫战场很久。妈妈很宽容,甚至还会跟宁宁一起疯。
让妈妈感到困惑的是:宁宁一到学校就变了样,会变得文文静静,大气都不敢出。班上举办活动她也不积极参加,别人上台唱歌跳舞,她却只当观众。妈妈心想,宁宁比他们唱的好多了,她想让宁宁去唱,结果宁宁一句话也不说,甚至都要哭出来。妈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大多是家长平时管教的太严,而且忽略了对孩子的个性化方面的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该让孩子做决定的时候家长替孩子做了,该让孩子独立表现的时候家长也代替了,等到真正需要孩子表现的时候,孩子完全不能适应。我们要学会在每时每刻都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如让孩子唱歌、跳舞,或者让孩子独自做某件事等,任何形式都可以,通过不断地锻炼,孩子的自信就会提升很多。
在美国的课堂上,老师们非常喜欢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还比较喜欢那些能够提出独特见解的学生。即使完全错误,也不会遭到嘲笑。比如,老师问:“4+5等于多少?”一个学生跳出来回答说是“8”,老师会说:“很好,很接近答案,但还是不对,再想想!”这样的鼓励和尊重能够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要对孩子的表现予以欣赏。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孩子表现得很礼貌,那么就要夸奖他:“很懂礼貌哦,真乖。”看见孩子在镜子面前唱歌,可以夸奖他唱的好听,这样的做法能够激发孩子的表现欲,通过多次的锻炼,孩子就能不怯场。
现在的教育大多偏向于塑造孩子乖巧听话的一面,教育孩子要听老师的话、家长的话、别人的话。听话在某种程度而言是正确的,但是万事都听别人的,孩子终究不会有自己的主观意见,导致一些内向的孩子始终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爱在人前表现,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变得内向、自卑。甚至,受到了他人的攻击和欺侮后,也不会告诉父母。
所以一定要鼓励孩子坚定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儿童成长的必经之路,是一个从不敢、不自信到敢说敢做的过程,为了使孩子逐渐坚定自己的信念,家长要多给予鼓励。
王先生的儿子所在的学校举办了一次“梦想与青春”的演讲大赛,班上的很多同学都参加了,他有点儿不甘心,想参加,但是又害怕。
王先生知道后,立即表示:“儿子,爸爸全力支持你参加,我很希望你站在台上。”孩子胆怯地点点头。王先生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表示要同他一起把这件事做好。王先生开始跟儿子一起查阅资料,润色演讲稿,看名人的演讲录像带,王先生把每一个可学习的地方都记下来,然后讲给儿子听。
此外,他还带着儿子在镜子面前练习,反复矫正儿子演讲时的手势等,随着比赛日期的临近,儿子越来越紧张,出现了演讲结巴的情况,王先生给儿子熬汤,打气,终于将儿子的情绪稳定下来。
到了演讲大赛那天,儿子站在台上吐字清晰,演讲生动有感染力,举手投足都十分到位、精彩,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掌声,最后荣获了一等奖。下了台,儿子跑过来拥抱了老爸,说了句:“谢谢你,爸爸。”
可以这样说,每个孩子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但是仅仅用肉眼和常识并不能看清孩子的天赋是什么,需要让孩子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展现自我,我们才能找到孩子的潜能所在,可以这样做:
(1)留意观察
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并不是时时都有的,在平常的生活里,我们要悉心留意孩子的行为举止,他做游戏时候的神情,他对哪种游戏更感兴趣,对于音乐、图画有没有特别喜欢等,将这些蛛丝马迹都记录下来,就能够归结出孩子的性格和擅长,以及喜欢的事物,即可对其进行引导,挖掘出孩子的潜能。
(2)制造机会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小处入手,让孩子多加练习。比如孩子的玩具车坏了,可以让他自己试着修一修,修好不是目的,目的是给他创造展现自己的机会。随时给机会让孩子帮我们的忙,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这样越做越熟练,越有信心,孩子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
最后,要鼓励孩子大胆地展现自我,毕竟他人的发掘是有限的,要让孩子自己学会了解他的潜能并释放出来,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