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平凡就是伟大
大师慧语:
断什么呢?贪心、瞋心、慢心……还有谄曲与嫉妒。
选自《南怀瑾选集·南怀瑾选集第九卷》
南怀瑾认为,真正的智慧到了最后,无所谓智慧不智慧,用世俗道理说,最聪明的人是最平凡的人,看起来最平凡最笨的人,却有上上智。有些人觉得自己是聪明的,其实是笨人。什么理由?因为他不肯平凡;真能够平凡,就是最高明的人。
“平常心是道”这一说法,最早是由马祖道一禅师提出来的,在他的语录中赫然写着:“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
由此观之,平常心是指不争不抢不贪,不强求的心态,比如,热的时候心静,寒的时候取火,无过分矫饰的、自然的生活态度。
生活就是生命的过程展现,即使我们一无所有,我们也可以快乐地生活。快乐和痛苦,都是生活中的心态选择。你快不快乐,全由自己做主。命运给予每个人获得幸福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但人对于幸福的感受程度却差异很大。每一个人都会有着自己不同的经历与不同的命运,对于求上进的人们来说,事业上的成功才是他们眼中的幸福;对于历经磨难的人来说,平安即是福;对于与人为善的人来说,使别人得到帮助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而对于一个知足的人来说,他的每一天、每一分钟、每一秒都是幸福的。所以说,拥有一颗平常心、满足心才是获得真正幸福的前提。
挑水禅师曾心甘情愿在一位禅师门下做了十年的挑水僧,因此“挑水”就成了他的法号。
挑水禅师曾在几个著名禅院饱读经书,遍参禅道。后来,挑水禅师四方云游,几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一位学僧在京都的一座桥下发现他正与一群乞丐生活在一起,学僧立即上前恳请挑水禅师给他开示,挑水禅师却对他说:“你不符合我开示的要求。”学僧问道:“怎样才符合您开示的要求呢?”挑水禅师道:“如果你能在桥下和我们一块生活几天,也许我可以教你。”于是,这位弟子扮成乞丐模样,与挑水禅师一起生活。
第二天晚上,乞丐群中突然死了一个人,挑水禅师便和学僧将乞丐尸体搬到山中掩埋,完事之后仍然回到桥下。挑水禅师一回来倒头便睡,一直睡到天亮,可学僧却辗转反侧,未能入眠。天亮之后,挑水禅师对学僧说:“今天不必出去乞讨,我们这位死了的同伴还剩下一些食物,你去吃吧。”学僧看到那肮脏的碗盘,哪能咽得下去。禅师看到他很难为情的样子,于是毫不客气地说道:“你无法跟我学习,你在这里不能获得快乐,还是回到你自己的地方去吧。但不要把我的住处告诉别人,这方净土不希望有别人打扰!”
挑水禅师这种人人平等的心态,以及面对很差的环境、恶劣的生活条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躲避,不逃避,正视它并乐观地接受它,直至打败它,这种坚定的信念值得世人学习。
玉文禅师问师父南泉禅师说:“什么是‘道’?”
南泉禅师回答:“平常心是‘道’。”
玉文禅师追问:“有目标可遵循吗?”
南泉禅师回答:“有目标就错了。”
玉文禅师疑惑不解:“没有目标可循,又怎么知道是‘道’呢?”
南泉禅师开示他:“‘道’不在‘知’的范畴。‘知’是一种妄觉,不知才是真正的智慧。得道的人虚怀若谷,不被任何事物所束缚,不被任何事物所阻碍。”
生活如同流水,从不作任何停留,永远在不断地流淌,不断地更新。因而人应保持一颗平常心,让尘世的纷扰,像流水一样不断流淌、不断更新,让内心不被搅扰烦恼,不被名利束缚,不被伤痛折磨。
生活的真谛在于平常,人生的真谛也在于平常。“平常心”是一个人应持有的基本心态,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的心融合到平常心中,对外界的一切刺激都宠辱不惊,安然地静享生活点滴,久而久之,平常心就会形成了。
智慧的人会平静地接受一切,愚蠢的人才会为不值哭泣的事而哭泣。其实世界是简单的,生活也是简单的,每个人只要放下心中的各种牵绊,就可以心平气和地工作,简单快乐地生活,在纷繁的世界中让自己少一分莽撞,多一分平和;少一分急躁,多一分从容;少一分聒噪,多一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