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种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一生守望

我来晚了。

当我站在兴国将军园的纪念馆里,看到池煜华和她的红军丈夫李才莲的照片,我知道我只能望着他们的背影,听着“红土地上望夫石”的传说,默默无言。

我看不到她拿着那面镶有木框的镜子,日渐沧桑,而他一直活在她的眼神里,俊美如初。她一定时常想起新婚第三天,送他上前线,在村口看着他离去的情景。

我看不到她倚在老屋的门框上,向外张望的样子,杉木门槛已久凹陷,却始终没有他的消息。回忆里有甜蜜的时刻,后来她曾去宁都看他,希望追随他不再分离。那时他已升任为少共江西省委书记。他劝她回去,说,等着我,革命成功了,我一定会回家。于是,短暂的相聚之后再次别离。

我看不到她四处寻找他的身影,看不到她努力学着写信的样子,她曾写信给毛主席,询问为何兴国县解放了,还没有丈夫的消息。有一天,她收到一张烈士证。1935年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李才莲在一次突围战斗中牺牲了。他当时才二十二岁呀!

我看不到她执拗的神情,她仍然相信他活着,那些抚恤金就是他寄回来的生活费。她到烈士陵园去,刻着23179名烈士英名的纪念碑上,有他的名字。她终于放心了,她想,自己活了九十五岁,纵然此生只有十天相聚的缘分,却独自守候了70年,也该和他在另一处相见了。

我来晚了。

秋日的黄昏,站在瑞金叶坪乡中华苏维埃邮局旧址,看到那张印着老屋的明信片,我知道浓浓的乡愁已被定格。

那些气壮山河的故事,那些回肠荡气的故事,那些痛彻心扉的故事,都浓缩在黑白的画面里,简约的诗行里,凝固在一枚枚刻着历史足迹的印章上。

收藏或者邮寄,我无法穿越,别无选择。是夜,坐在瑞金文学院的广场上,被一出名叫《杜鹃花开》的赣南山歌剧打动,任细雨丝丝打湿发梢,我恍惚间觉得岁月已晚,山河远去,载不动太多悲哀。

这是另一个女人的故事,另一些女人的故事。

她最初并不舍得送他上战场,他俩已人到中年,却没有孩子。她想,如果他去了,这一生也许就孤苦伶仃了。

但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军队伍,她也积极地参加了苏区妇女工作队,动员和组织村里的姐妹筹粮筹款,为红军战士缝制军衣,打草鞋,洗衣裳。

他曾回来过,是为了再次“扩红”,很快又走了。从此再无音讯。

她每年都会为日思夜想的丈夫亲手缝制一双鞋,75双鞋子,在岁月的长河里浮沉,承载着思念的重量。

盼郎归,青丝变作白发,明眸善睐终至双目失明,直到一百一十五岁去世。

这是被网民誉为“共和国第一军嫂”的故事,陈发姑和丈夫朱吉熏的故事。

守什么?望什么?

很早很早,就在教科书里知道了赣南这片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出发的地方,听了很多这样那样的苏区革命故事,但纵然在纪念馆里穿梭,纵然在苏维埃共和国的旧址上唏嘘,我依然无法穿透历史的烟云,真切感知,在这块数十万人用鲜血浸染的红土地上,在这块据说随意敲开一户人家的门,都能听到关于红军、军嫂的传奇故事的土地上,曾经的岁月到底有着怎样的底色,如今的人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是在铭恩新村吗?曾经,这里叫枫林村,是苏区革命模范村,和著名的“羊山会议”旧址对望。曾经,这里危屋土房,交通十分不便。而现在,一座座粉墙蓝瓦,整洁明亮的房屋里,我看到一张张平静的面带微笑的脸庞。在村支部设立的“留守儿童远程视频室”内,三个孩子正在电脑前等待,他们和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约定周六上午视频通话,电话还没有打来,他们似乎也不着急,边玩边等。对面的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留守儿童花名册”“留守儿童谈心记录”等。旁边的房间是农家书屋,满墙的书柜里有文学读物、科技读物、卫生常识、红色文化书籍等,孩子们坐在桌前,认真地读着。

是看了小布镇蓝山剧社的演出吗?那天适逢农历十五,我们走进始建于清朝嘉庆十八年的万寿宫,在热情的人潮中听赣南采茶戏。演员据说是当地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和农民群众,剧社团长李彬已年过八旬,他年轻时就热衷于写本土采茶戏,一直笔耕不辍,迄今写了60多部作品。大多数时候,我听不懂他们唱的是什么,但我身边的观众都兴致勃勃,跟着哼唱,一派陶醉的模样。

是在赣南大地广阔的水稻田边吗?我们蹲下来,看水稻喜人的长势,闻着泥土的味道,大声争议禾苗和稗草的区别。对面,是成片的挂着累累硕果的橘子树,摘了两个剥开尝,像是第一次吃到蜜橘似的,甜到心里。再摘两个,拿在手里拍照,脸色顿时被映红了。

又或是在会昌县博物馆,抬头便看到“书香会昌,21天阅读习惯养成计划活动”的宣传条幅。等走进去,在“百匾堂”,看到煌煌100块牌匾,时间跨度从明朝嘉靖时期到民国三十七年,或题善德名望,或说科举功名,或颂慈贤节孝,或书祠堂宅第,或写寿辰祝福,深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至,里面有一种对历史的敬重和因为代代传承而寄寓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不能不震撼,不能不深思。

如此,我来得似乎又不算晚。

若说一生守望是一则寓言,那么,红军的女人们守望的是心中的梦境。梦里有老屋,有秀树,有灿如春花的娇羞新娘,身边有爹妈,有新茶,有锅碗瓢盆的日常闲话,更有你、我的爱。

若说一生守望是一份信念,那么,赣南客家的军嫂们守的是先辈们留下的柔韧和坚定,再多的苦难也能承受,因为和红军亲人一条心,因为相信不变的承诺;她们望的是杜鹃花开映山红,望的是革命胜利的曙光,中国解放,爱人归来,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往事并不如烟,那些为之奋斗牺牲的,为之热血沸腾的,为之望眼欲穿的,都会被铭记,也都实现了,不是吗?

正是最美的时节,一路桂花飘香,细细幽幽,沁入心底。

(原载《河南日报》2015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