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9世纪末,几乎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动的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以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为目标的革命斗争。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戊戌变法的失败,使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认识到,寄希望于清政府体制内的自我改革是不可取的。因此,怎样唤醒民众起来反抗,推翻清政府和封建帝制,就成为当时革命志士苦苦探索的问题。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1905年,孙中山明确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众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迫切愿望。
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以湖北新军为主力,发动武昌起义,并迅速取得成功。各省纷纷响应,进而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革命风暴。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民国纪年由此开始。
新政府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了一系列废除封建陋习的新措施,如改用阳历、男子剪辫、女子放足、下级对上级官员不再行跪拜礼等,反映出除旧布新、矢志共和的精神。
武昌起义军攻破湖广总督衙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大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辛亥革命爆发后,由于当时国内外形势复杂,南方革命派与清政府进入和谈阶段。掌握清政府军政大权的袁世凯先是以“君主立宪”为名,一方面扮演朝廷的“忠臣”,以换取清政府的信任;一方面对革命派施加压力,以夺取大总统之位。待确定孙中山会在清帝退位后将大总统之位让给他时,袁世凯又立即致电南京临时政府称“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表示坚决拥护民主共和。
由于帝国主义的干预,革命力量与北洋军阀相比处于劣势,加上革命派内部的动摇,在袁世凯表示拥护共和并逼迫清帝退位后,孙中山辞职。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中国从此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很快就背弃了先前的种种承诺,实行独裁专制,做出了一系列破坏民主共和的举动,向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刀,镇压了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与日本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最终于1915年12月12日上演了一幕称帝的丑剧。
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1916年,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死后,中华民国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局面,封建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日本帝国主义为靠山,掌握北京中央政权,并统治山东、河南、安徽、福建、浙江等省。
以冯国璋和他的继承人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则以英、美帝国主义为后台,统治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并同皖系争夺对北京中央政府的控制权。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统治东北三省,并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扶植下,逐渐把势力扩张到关内,同直、皖两系争夺北京中央政权。
为了巩固和扩大地盘,争夺对北京政府的控制权,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进行频繁的争夺乃至战争。军阀混战使中国陷入长期的分裂和动乱之中,而且为了支撑战争,各派军阀不断通过出卖国家利益向列强借款,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愈陷愈深。
当时的人们这样描述军阀的所作所为:“这些人,什么事也不做,只晓得坐坐汽车,借借外债。他们的第一件事是卖国,一点一点地卖给外国强盗;他们的第二件事是每天、每小时、每分钟把自己卖给外国强盗。”孙中山沉痛地说:当时的中国“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为此,以孙中山为领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并在广州建立了南方革命政府,但力量相对较弱,难以结束军阀割据、混战不断的局面。
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这正如同盟会元老、辛亥革命功臣蔡济民在《书愤》一诗中所写的:
风云变幻感沧桑,
拒虎谁知又进狼。
无量头颅无量血,
可怜购得假共和。
辛亥革命后的一系列历史事实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可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买办统治下的中国实现,中华民国只剩下了一块招牌而已。一位清朝遗老编了一副对联,讽刺当时的“民国”现状: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这种局面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和对资产阶级革命充满期待的人们深受打击,沉浸在苦闷和彷徨中。
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所面临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更加迫切地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
名言金句
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
——毛泽东
读党史 长智慧
历史是公正的,在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舞台上,社会各阶层都曾有过表现和施展的机会。
历史也是残酷的,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起义的路走不成,改良主义的路走不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路走不通。在强大的中外反动势力面前,农民、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都难以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
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在回顾自己的思想历程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这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代表了当时一部分革命志士的心路历程。
历史进程犹如大浪淘沙,中国救亡图存的责任就这样历史性地落到了新兴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青少年朋友们,你们正处在追逐梦想的美好年华,满怀着改变世界的强烈愿望。这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你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抵达梦想的彼岸,不可能轻而易举,道路难免曲折坎坷,要经历反复考验,最关键的就是要坚信——失败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坚忍不拔、不懈奋斗,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壮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