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遗址周边空间环境保护与营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2 典型案例

1. 兴庆宫公园

唐兴庆宫始建于玄宗开元二年,即714年。1957年西安市政府决定在其遗址上建设兴庆宫公园,总面积52 hm2,约为唐代兴庆宫面积的1/3(图2-2)。公园采用自然山水式布局,形成湖面约10 hm2,动静结合、旷奥有别。园内碧波荡漾,树木葱郁,草坪如茵,繁花似锦。沉香亭、花萼相辉楼、南薰殿、缚龙堂和长庆轩等,均为仿古建筑,仍沿用兴庆宫原建筑名称,造型古朴秀丽。公园作为面向市民和国内游客的城市综合公园,成为当时西安市区最美丽的风景。

图2-2 兴庆宫的古今对比

(资料来源:作者结合以下资料绘制,史念海.西安历史地图集[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

2.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大明宫是唐代三大内之一,被称为“东内”或“北内”,它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面积超过了3.2 km2,是我国古代规模最为宏伟的宫殿区之一。也是西安地区四大文物遗址(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之一。

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在资金不足、困难重重的条件下经过了漫长的历程。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开始对大明宫遗址进行文物考古发掘;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成立了大明宫遗址保管所;1985年国家出资将含元殿遗址内外土地约65亩(约4.34 hm2)收归国有用于保护;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同中、日政府,利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日本信托基金,采用工程技术方法立项实施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保护修复工程,经过10年努力才顺利完工[52];2000年西安市政府启动了丹凤门至含元殿遗址宽400 m的拆迁保护工程,涉及人口11 000余人;2007年启动了大明宫遗址保护及周边城市改造项目,该项目于同年被列入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单。

依据规划,整个遗址区规划面积为19.16 km2,其中遗址公园(即大明宫核心区)占地为3.2 km2。经过多方面的努力,2010年10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终于初步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在遗址公园的建设中,坚持了原真性保护的理念,除了对整体格局的充分重视、保护与展示外,同时采取了多项先进的“土遗址”保护与展示方法。无论是当年含元殿夯土和砖迹遗迹表面覆盖0.5 m厚的保护土后实施对台基的展示,还是后来太液池水岸遗址以覆土形式保存及对注水区的零渗漏防水保护,以及宫墙遗址的现代结构性保护展示工程等,都为我国古文化遗址的保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创造了一个样板(图2-3)。总体而言,“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建设是21世纪中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次综合性探索,其价值之高、规模之大、投资之巨均前所未见。项目本身对于中国文物考古及保护工作者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53]

图2-3 大明宫的古今对比

[资料来源:作者结合以下资料绘制,朱小地,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景观实施方案设计[J].建筑创作,2012(1):82-99.]

3. 曲江池遗址公园与大唐芙蓉园

曲江风景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园林胜地,也是西安南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唐文宗李昂曾说:“都城贵胜之地,唯有曲江”。因此,在西安历次城市总体规划中其均作为风景游览用地保留下来(图2-4,表2-2)。近年来,随着曲江地区的整体开发,曲江池和芙蓉园两处著名的历史景观相继被打造为城市公园。其中大唐芙蓉园于2005年开园,作为国家5A级景区是首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主题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是集历史保护、生态园林、山水景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开放式文化公园,于200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项目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尊重并依附这里回岗旁转的地形原貌。它们的落成完善了西安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提升了城市品位与人文魅力。

图2-4 曲江地区的古今对比

(资料来源:作者结合以下资料绘制,李令福.古都西安城市布局及其地理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表2-2 曲江水体古今概况

4. 杜陵万亩都市森林

杜陵是汉宣帝刘询的陵寝,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西汉十一陵中规模最大的两个陵寝(另一个是茂陵)之一。它位于西安市东南方浐河西岸的少陵原上,在杜陵园12 km2的文物保护范围内,分布有100多座大小不一的古代墓冢。1982年至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汉宣帝陵和孝宣王皇后陵的陵墓、陵园、寝园及杜陵的陵庙、陵邑、陪葬墓等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勘察。2001年起,雁塔区政府加强了杜陵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力度,实施了植树造林、完善交通等一系列先期项目。至2003年年底,总投资4000余万元,栽植各类林木11 000亩(2)(其中生态林5600亩、果林52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 000亩,新修林区道路12 km,实现了市区与林区道路的通达。杜陵原上满目葱茏,各类苗木种植达160多个品种,540多万株,形成千亩示范生态园、千亩银杏林、千亩柿子林等,现在成为西安市重要的绿肺之一[54]。2007年,西北大学编制完成了《杜陵文物保护规划》,杜陵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