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西安作为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近些年在遗址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用地的扩张,许多过去位于西安郊区的大遗址开始被一个个新区包围,相比以前,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和挑战,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尤其是对于与历史遗址息息相关的周边空间环境,无论是规划建设实践还是学术研究,都明显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面对这样的状况,本书将侧重点放在研究西安大遗址与依托环境的关系,以及应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与营建其周边空间环境的问题上。
本书主要分为4个部分。首先,在对国内外大遗址保护与遗产环境领域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西安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发展历程、模式、特点与趋势进行总结,对当前遗址周边环境问题的症结进行思考;并结合对大遗址所处的宏观地理环境特征与价值的认知,指出保护与营建大遗址外空间环境需建立在保护各自所处地景空间的基础之上。其次,从整体性保护的思路出发,提出在西安主城区外构建“历史遗址区域”体系作为城市的限建区,将有关历史文化环境作为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因子。通过对该体系层次划分方式与依据的探讨,研究对其整体保护与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相结合的途径,并具体划分了西安“历史遗址区域”的空间与层次。再次,从功能、生态、空间3个维度探索大遗址与城市发展的过渡关系,包括研究历史遗址区域内部城乡统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探讨大遗址周边适宜的用地属性与社会功能、自上而下逐层剖析大遗址对城市生态网络的影响,以及从不同类型遗址的文化特征出发,提出周边物质空间环境建设的要求与控制原则。最后,通过上述多维度的综合研究,提出了4种西安大遗址周边空间环境适宜性格局:对比包围模式、廊道隔离模式、咬合过渡模式与开敞过渡模式。通过案例研究,阐述不同模式的存在条件及规划设计策略,总结出各类模式下空间环境保护与营建的原则。这些相关结论为目前被新区扩张威胁的城市边缘遗址区,以及主城区内在其周边面临城市更新改造的遗址区提供了有益的规划模式,对于大遗址整体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具备切实的指导意义。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之上整理出版的,其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系统化揭示西安大遗址所依托环境的特征与价值,研究其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影响关系;从不同维度探索大遗址和城市发展建设如何过渡的问题,为西安各类大遗址周边空间环境的保护与营建提供合理化建议;提出在西安主城区外构建“历史遗址区域”体系实施整体性保护的思路,以及西安大遗址周边所适宜的空间格局和与之相应的空间环境保护、营建策略,进一步弥补了现有遗产保护体系对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