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决裂
夹着尾巴做人,绝对是善始善终的王牌法宝。
尤其是在犯了大错以后,一定要消停一段时间,哪怕是装的也好。
可是曹爽做不到。
在损失了几万人马和无数粮草马匹之后,曹爽回到了首都洛阳,然而,他没有一点儿认错或者反省的表现,相反,他更加高调了。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人是讲道理的,也是讲良心的。曹爽的这种做法,让包括司马懿在内的所有大臣大跌眼镜,你说你曹爽干什么什么不行,那就虚心点儿,多拉拢着人点儿,哄着别人给你干,如果不会做还要硬装个德行,人们肯定不服,而且越是压,别人就越不服。刘邦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却能统御他们成就帝业;项羽武功勇气天下无敌,最终却众叛亲离,原因就在于此。
不幸的是,多少一时人杰,都无法明白这个道理,最终导致失败,尤其对于曹爽这样身份高而历练少的人来说,就更不容易理解了。他认为,自己是大将军,是首辅大臣,因为自己是官儿最大的,自己就是正确的,别人就得听他的,自己犯了错别人是不能说的,哄着他的就是爱他的,提出意见的就是害他的。曹爽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个草包,他没有别的本事让人佩服,就只好拼命用手中的权力来压服别人,这就叫恼羞成怒、玩儿不起,就像青蛙越感到自己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叫声越大,那个原理,是一样一样的。
领头的曹爽都是这种心理,更别提他任用的几位高参了。由于战败丢了面子,这哥儿几个索性撕破脸,开始以更浪的姿态在曹魏帝国的官场里胡搅蛮缠。何晏他们按照自己小圈圈的利益,随意更改法律,其它派系的大臣们,一律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和压制,司马懿作为非曹爽一党的最有权势的大臣,当然是曹爽打压的重中之重,两派矛盾公开爆发,只是早晚的事情了。
在曹爽伐蜀失败回来之前,曹爽和司马懿的关系都是相安无事的,虽然不可能亲切得像一家人,但一直没有明显的争端,两派的势力也是非常均衡:两派的头目曹爽和司马懿,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太傅,还都都督中外军事;两派的二号人物,曹爽的首席高参何晏是尚书(国务院部长),司马懿最大的弟弟司马孚是尚书令(*****);曹爽最大的弟弟曹义是中领军(中央禁卫军司令),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后来成了中护军(中央禁卫军副司令);曹爽的另一个弟弟曹彦是散骑常侍(皇帝骑马侍从官),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也是散骑常侍。从官职的分配上我们就能看出来,曹爽和司马懿都非常注重让双方的人保持平衡,避免因为封官不均造成矛盾。
就在曹爽伐蜀失败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45年8月,曹爽首先破坏他和司马懿两派的大致平衡。他没有和司马懿商量,就取消了中央禁卫军为中领军、中护军两个人分领的惯例,把所有的禁卫军都划拨给了自己的弟弟曹义,完全架空了司马师。司马懿知道以后,自然非常震惊,立刻向曹爽表示反对,说这是破坏曹魏帝国历代先祖定下的规矩,然而,曹爽根本不管什么老祖宗的规矩,司马懿劝阻无效,禁卫军又再次全部归曹爽控制了。
公元246年1月,东吴军队开始进攻曹魏帝国荆州的柤中地区(湖北南漳),边境的曹魏百姓纷纷逃过汉水(汉江)避难,造成荆州地区的连锁骚动。消息传来,曹魏帝国高层召开紧急会议,司马懿认为,汉水南岸紧挨柤中,应该让逃难的百姓们就地安家,不能把他们送入虎口,而曹爽却坚决不同意,他说:“现在我们不想着重新把柤中打回来,却让那个地方的百姓们逃走,这不是丢弃国土吗?”司马懿立刻反驳说:“不对,在安全的地方,干什么都安全,在危险的地方,干什么都危险,所以兵书上说:成败安危,都在于形势。实际形势,是治国安民的纲要,不能不实事求是,如果东吴用两万兵里截断汉水的下游,又用三万部队顶住我们南下救援,然后用一万人在柤中横行,我们怎么能够救援那里的百姓呢?”但是,曹爽坚决表示反对,最后强令千辛万苦逃过江来的百姓再返回去,结果,曹魏军队果然被东吴军队钉在襄阳附近无法救援柤中,百姓被杀、被掠的有几千人,损失不计其数。
司马懿终于被激怒了。他原本是把曹爽当做一个孩子来看的,即使曹爽只顾着自己爽,但是他还是耐心的迁就他,希望曹魏帝国能够在皇帝曹芳长大以后恢复正常,避免在皇帝还年少的时候,就出现辅政大臣内斗的局面。但是,曹爽一伙人毫无顾忌的折腾,已经让司马懿清醒的认识到,曹爽已经不是当年刚刚辅政时候的那个忐忑不安、虚心求教的年轻人了,在最高权力的诱惑下,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曹魏帝国的老大,任何规劝和挽救,都已经难以阻挡曹爽无限扩张的物欲和权力欲了。247年5月,愤怒的司马懿正式宣布年老体衰,不再上班,从此,司马懿和曹爽正式决裂,曹睿死后两大辅政大臣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机制,被彻底打破了。
现在的辅政大臣,就只有曹爽一个人了。
没了司马懿的牵制,曹爽更爽了,他更加为所欲为,吃喝标准很快上升到和皇帝一样,这在封建时代,已经足以构成杀头大罪。曹爽把皇帝仓库里的宝贝都往自己家搬;根据《晋书》记载,在公元248年,曹爽还让黄门(皇宫侍从长)张当把前任皇帝曹睿的七八个小老婆,还有三十三名乐师、歌女、舞女都带回家尽情享受,演奏用的是皇帝才能用的礼乐器具;更嚣张的是,曹爽居然还伪造诏书,又从曹睿的小老婆里征发了五十七个人,让曹睿的妃子教她们舞蹈,准备让她们成为自己私人乐团的新成员。
曹爽还在自己的府里建了一个又宽阔又通风的大型地宫,专门用来聚会,地窖四周全是豪华精致的石雕。根据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到了一百多年以后的北魏,那时候洛阳城的永宁寺底下,发掘出了曹爽当年营造的地宫,在那个时候,地宫的墙壁还非常坚固细密,几乎没有破损,由此可见曹爽的地宫是多么精巧,就是当时的皇家宫殿,也无法媲美。
曹爽何晏一群人日夜欢歌,自以为天下太平,然而,曹家兄弟也不全是这种嚣张人,统管禁卫军的曹义就对曹爽的肆无忌惮非常担心。曹义不敢直接劝哥哥,就在宴席上好几次非常严厉的骂几个弟弟,曹爽当然知道曹义其实是在骂自己,非常不高兴,还把曹义骂了一顿,曹义又委屈又伤心,气得哭哭啼啼就走了。
最牛的是,曹爽最喜欢带着自己的兄弟们一起离开首都,出外郊游,带上几万个跟班,又拉风又有型。当时曹爽比较信任的桓范就劝曹爽:“你们兄弟几个,总揽全国大权,个个手握重兵,不应该一起离开首都,万一有人对你们图谋不轨,把城门一关,你们几个不全在外面喝风了?”但是曹爽冷冷一笑,说了一句傲视群雄的话:“谁敢!”
曹爽已经出尽了风头,从生下来,他就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潇洒的时光,所以他更感觉自己是智谋超群、天下无敌。不过他忘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朝廷里和他决裂的人,并不只有一个司马懿。
早在司马懿宣布告老回家之前,被曹爽架空、已经从领军将军升为太尉的蒋济,就给皇帝曹芳写信、实际上就是给控制曹芳的曹爽写信,劝曹爽跳出小团体、小圈圈,不要只任用自己的亲信,要秉公办理国家大事。然而这一番苦劝,犹如石沉大海,再无音信。
在曹爽毫无顾及的干预下,曹魏帝国的正常办公秩序被彻底破坏,很多政府高级官员纷纷辞职:248年2月30日,当初一手帮助曹爽成为首辅大臣的曹魏帝国中书令、中书监(皇帝办公室正副主任)刘放、孙资同时辞职;3月1日,曹魏帝国的文官首领、司徒卫臻(真)也坚决辞职。4月,曹爽让司空高柔接任司徒,让光禄大夫徐邈(秒)接任司空,可是徐邈坚决不肯上任,曹爽只好换上自己的亲信王凌。
除了这些,曹爽还做了一件事儿,让他和一个重要的封疆大吏直接发生了矛盾。
前任皇帝曹睿临死之前,指定了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将孙礼进入大将军府,去担任曹爽的长史(首席副官),协助曹爽和司马懿负责全国的军事工作。孙礼这人特别直,见到曹爽做的不对的就要表示反对,曹爽十分不爽,找了个借口把孙礼扔出了大将军府,去当扬州刺史(淮河地区最高行政长官),从此眼不见心不烦,而这个孙礼,碰巧和司马懿在大西北的时候,是他的老下级。
曹爽没有掌权的时候,被封在平原国(山东平原)当平原王,后来平原国(山东平原)和相邻的清河国(河北清河)发生边界纠纷,过了八年都没能解决。这个时候,被曹爽赶出中央跑到淮河的孙礼,正好又当上了冀州刺史(河北北部)。孙礼是个直人,就请曹爽把前任皇帝曹睿时候做的行政区划图拿出来看一看,结果一看,那块有争议的地属于清河国。曹爽当过平原王,所以就偏袒平原国,硬说曹睿那时候的地图不算数。孙礼倔脾气一来,就反复给曹爽写信,坚持要把那块地要回清河国。这时候的曹爽,早就以为自己是阎王老子,谁敢惹他就收了谁,一看孙礼这么不给他面子,直接指示司法机关,给孙礼判了五年徒刑,并且罢官免职。不过,说到底孙礼没有任何过错,更谈不上有罪,曹爽还是得顾忌大众舆论,就给孙礼来了个缓期执行,又让他去并州(山西)当了刺史。
孙礼气得肺都要炸掉,但是碰到已经膨胀得失控的曹爽,他又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无力和委屈,越想越窝火,最终,他想到了正在养病的老上司司马懿。孙礼决定,要到司马懿的家里商量国家大事,挽救被曹爽搞得完全失控的国家。
当司马懿见到孙礼的时候,他已经知道孙礼想要说些什么了,但是他却只是默默的看着这位曾经在西北战场上共生共死的老同僚,孙礼却是一脸官司的盯着司马懿。
司马懿在心底暗暗发笑,他故意调侃孙礼,就问他:“你是嫌并州太小,还是嫌边界纠纷的事儿不公平啊?”
孙礼一听,立刻火冒三丈,他大声说:“先生说话,怎么这么离谱?我孙礼再不济,也绝不会为这点儿事儿耿耿于怀。我总是认为先生您是国家的顶梁柱,辅佐皇帝、报答先帝、建功立业。可是如今国家已经危在旦夕,你一声都不吭,我是因为这个才生气啊!”
孙礼越说越激动,禁不住眼泪纵横。
司马懿面对着这各同样饱经委屈的汉子,心里感到无限悲痛和愤慨,最后,一直听着孙礼愤怒讲述的司马懿,终于缓缓说出了一句话:“不要伤心,我们要忍别人忍不了的事。”
孙礼一惊,猛的抬头去看司马懿,这位正在病中的老人,却目光敏锐。
对于曹爽来说,个别时候,在吃饱喝足之余,他也会偶尔想起那个老不死的司马懿来,这个老东西真的彻底养老等死了么?
公元248年冬季,在司马炎12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个重要的客人,这个客人就是李胜。当初曹爽在四川被打的落花流水之后,撺掇曹爽攻打蜀国的李胜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反而到首都洛阳成了河南尹(首都洛阳市长),现在,他再次官升一级,被曹爽任命为荆州刺史(湖北)。李胜借着这个机会,来替曹爽刺探一下司马懿的近况。
可以说,这次拜访或者叫刺探,对司马家族来说是一次死神的拜访,如果李胜见到司马炎的爷爷司马懿仍然老而不死,那么当李胜回去以后,司马懿一家老小一定会面临没事找事的灾祸。
司马懿一听说李胜要来了,马上吩咐全家上下进入一级戒备。当年的司马懿,可是横扫千军万马、受万人敬仰的魏国顶梁柱,一副擎天柱的模样。可是李胜一进到客厅,看到的却是被两个女仆馋出来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哆哆嗦嗦的、连迈步都迈不利索的司马懿。
女仆们怕司马懿冷,就给他递过一件儿衣服,没想到司马懿俩手直哆嗦,连衣服都接不住,直接把衣服抖搂到了地下。司马懿的语言能力和听力也已经蜕化,哼哼唧唧半天也听不清说的是什么,指着嘴说口渴,女仆赶紧给他拿了碗稀饭,司马懿也不接碗,直接伸过脑袋就往碗里扎,喝的前胸下巴全都湿了,胡子上挂满了米粒儿。李胜对司马懿说他要到荆州(湖北)上任,说了好几遍司马懿也没听清楚,末了,还托孤似的把自己的儿子们托付给李胜。李胜心里暗想,我天,几天没见,这老爷子都成这样啦,不觉就露出了很SORRY的表情。司马懿一看李胜难过的眼神,心里一阵狂喜,然后仍然全身病态、依依不舍的送走了李胜。
李胜和曹爽说了司马懿的近况,聊着聊着,不觉也露出了对司马懿英雄末日的感慨,他流着泪叹息说:“司马懿年老体衰、医药无效,真是让人伤感啊!”曹爽听完,呵呵一笑,从此没有再继续和司马家为难,就这样,由于司马懿终身艺术家级别的表演,小小的司马炎和死神擦肩而过。
司马炎在爷爷司马懿的保护下,仍然保持着幸福的少年生活,顿顿吃的仍然是豪华大餐,天天穿的仍然是绫罗绸缎,小小的他不会想到,在自己13岁的这年,因为爷爷,自己的命运会产生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