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纵横精华·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婉拒孙大总统封官的人——记美术教育家吕凤子

钱凯 吴海祖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炮声骤起,辛亥革命爆发。革命风暴迅成燎原之势,席卷神州大地。12月,17个省的革命党人代表齐集南京,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2月25日,中山先生自海外经香港返抵上海,下榻哈同花园,召开同盟会领导人会议,研讨建国大事。1912年1月1日,中山先生前往南京宣誓就任大总统,任命各部官员。

就在这段极不平常的时间里,位于扬子江南岸的千年古县丹阳发生了一件事。

1911年12月26日深夜,丹阳古城万籁俱寂,全城百姓都已进入梦乡。突然,清脆的敲门声划破夜空,古城东侧梧桐山下的吕宅大门“吱呀”打开,刚搁下画笔的吕凤子先生收到了一封发自上海的急电。

送电报的邮差渐渐远去,古城依然一片寂静,然而端坐在书房的吕凤子心中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望着这封要他速去上海哈同花园的急电,他百思不得其解。发电人素昧平生,哈同花园与他毫无瓜葛。上海的事只有两件与他有关:一是两年前他在上海创办过中国第一所现代美术院校——神州美术院,可是不久因另有教职,已转托他人续办了;二是他的祖上曾在上海办过一家名为德本堂的钱庄,可是其父吕守成过世后,当家的叔叔经营无方,坐吃山空,为抵债已卖给异姓了。这两处不至有事找他;即使有什么未了事宜,也不至于这么十万火急!

翌日凌晨,他约了本城一位老同盟会会员韩苏,一同乘火车赶赴上海哈同花园,并顺利地见到发电报人。发电报人对他们视若贵宾,一应款待,十分优渥,但却闭口不谈找他来有什么事,只安排他俩四处玩玩、看看。然而吕凤子只在街上逛了一天书店,便心急如焚了。

吃了晚饭,他叩开那位发电报人的办公室,“先生找我来究竟有什么事?请如实相告”。

那人和颜悦色地请坐、沏茶:“难得到上海,先玩几天嘛!”

“如无大事,我可要告辞了!”吕凤子自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一直忙碌于办学,眼下他在丹阳创办的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正等着开学,筹集经费、聘请教师、招考学生……事无巨细,都等着他呢。那人见他去意甚坚,急忙解释:“请先生来上海的,不是我。”

“不是你拍的电报嘛?”

那人仍然和颜悦色:“我仅仅是他手下的办事人员。”

“他是谁?”吕凤子正色道,“他如不见我,我今晚就走!”

“千万别走!”那人见他去意已决,不得不把真情和盘托出,“找你来的不是别人,是孙中山先生。建国在即,中山先生这几天正和同盟会领导人商讨国家大事,忙得不可开交,食寝俱废,但他说一定要抽点时间和你面谈一次。”

“中山先生!”听说是十分敬仰的中山先生亲自召见,吕凤子由衷感到无比荣幸,“你知道他要跟我谈什么事吗?”

“上海的德本堂钱庄可是令严吕守成开的?”

“是的,是我家祖业,一直由家父守成公经营。可是,五年前家父去世,已被叔父卖给异姓了。”

“嗯。”那人点点头,“八年前,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山先生正为革命经费陷入困境时,突然收到上海汇来的一笔巨款,窘困为之一释。感激之余,他命人设法查出,这笔巨款是上海德本堂钱庄吕守成汇的。如今大业已定,过几天中山先生就要赴宁就任大总统,他忘不了支持革命的人们,当然也记挂援手于危难之时的吕守成先生。一查,守成先生已过世,他随即命我电召守成先生的长子来沪。听说你兴办教育卓有成效,他准备给你安排一个适当的职务。”

这一晚,吕凤子怎么也睡不着了。孙中山大总统亲自安排官职,意味着从此荣华富贵,然而吕凤子追求的却不是这个。父亲支持革命于危难,是尽到一个中国人的责任,绝不想图什么报答,更不想封官荫子,此其一;其二,吕凤子淡泊仕途,不想做官。中山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中国革命需要两支大军,一支是武装大军,一支是建设人才。”人才哪里来?要办学校。吕凤子一心只想办学校,为国育才。

第二天一早,吕凤子向那位发电报人恳切辞行。

“怎么,要走?”受到中山先生专电召见已是极大的荣誉,何况还将得到贵不可言的恩宠,这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好事,然而这位26岁的读书人竟然要走,委实不可思议,他愕然注视着这位一身布衣的教书先生。

“中山先生于浩繁国事中能召见我,已经万分感激。然而我一介书生,为振兴祖国教育事业,矢志不渝,我不是做官的料子,也不想做官,中山先生的美意我心领了。再则,中山先生日理万机,身心交瘁,我怎么忍心占用他的时间分他的神?何况我回去还有不少办学的事亟待料理。”说着他取出昨夜写好的一封短简,“我要说的话尽在信上,纸短意长,不足表达我对中山先生敬意之万一,务请面呈中山先生。”说完便离去。

吕凤子回到小城丹阳,回到他热爱的学生之中。其冬烘如许,耿介如此,笑话耶?故事耶?否!确凿无讹,史实见老同盟会员韩苏的回忆文字,然而吕凤子却从不向人提起。

这便是吕凤子。

江南才子

吕凤子,名钟浚,字凤痴、凤子,号凤先生,1886年7月7日诞生在江南古城丹阳的一个钱业世家。近百年来,丹阳吕家出了不少名人,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著名画家佛学家吕秋逸、主持设计和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反坦克火箭弹和第一代炮兵火箭的吕去病、旅美著名女画家吕无咎等,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受到过吕凤子的不少影响。

吕凤子自幼天资聪慧,且勤奋好学。他3岁始习书法,经著名书法家殷墨卿指点,坚持黎明即起苦练不已,不论春夏秋冬,从不懈怠,这为他后来在书法上的成就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他4岁入塾启蒙,7岁学唐诗,11岁读完《论语》《尚书》《毛诗》《周礼》,无不烂熟于心。先生念一句,叫他背下去,他背诵得滚瓜烂熟;叫他解释,说得头头是道;再挑一句,还是这样。先生找到其父:“令郎学业飞进,我肚里已没东西教他了。”就这样,换了好几位先生。

10岁那年,他开始学画,当时并未从师,或作景物写生,或依古诗词的意境作画,因兴趣很浓,又善领悟,画得蛮像样子。同时他又练拳习武,有意识地活动身心,强身健体。后来他为筹集办学经费,经常终日站立悬臂作画,其体质多得益于此。

1901年,15岁的吕凤子以初生牛犊之豪气连闯县试、府试和院试,中了秀才,且名列前茅。他和胡小石二人一时被誉为“江南才子”。

不久,他尊父命去报考武备学堂,读了两年,因父逝守孝而辍学。守孝结束,他去南京考上了江南优级师范学堂。

作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前身的江南优级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的一批高等院校之一,学堂监督(即校长)李瑞清,进士出身,名列殿试二甲之首,词、书、画均名噪一时。吕凤子作为该校图画手工科第一届学员,在亲任书画教授的李瑞清指导下,学业大进,受到李瑞清的赏识。1909年,吕凤子以最优等成绩毕业,并成为李瑞清的入室弟子。此时的吕凤子已非昔时的雏凤,他抖擞日趋丰满的双翼,立志为祖国干一番事业了。

三办正则

1910年,吕凤子以创办中国近现代美术最早的院校——神州美术院为起点,开始了他近半个世纪的办教育历程。

吕凤子是位毁家兴学的教育家,他历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等七所高等院校的教授、系主任,先后创办神州美术院等六所学校,他所教过的赵无极、张书旗、吴冠中、李可染、谢孝思等人后来都成为驰名海内外的画家。然而,论其办教育,最值一书的事,当数三办正则。

初办正则,办的是正则女校。办女校,吕凤子心中萌生此念远非一日。

吕凤子读书时就逐渐形成了反封建反礼教的思想。13岁那年,他约了几个同学,跑到东门外土地庙,把愚弄乡民的泥菩萨搬出来,扔到了河里。读大学时,他带头剪了辫子,成为丹阳城第一个剪辫子的。不久,他的又一勇敢行动传遍全城:在他力主之下,他母亲和妻子的三寸金莲首先放开了!

1912年,吕凤子在家里挤出三间房子创办正则女子学校。创办之初,困难接踵而至:教师聘不到,他聘请了常州女师的五位毕业生;学生招不到,社会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流毒影响深远,他一家家地登门说服动员;没有适用的教材,他自己动手编写;可是没有经费,却让他伤透了脑筋。

父亲去世后,当家的二叔吃、喝、嫖、赌,把偌大的家产变卖殆尽,母亲手上留着几张田契,以防一大家人生活陷入绝境。吕凤子办学心切,对母亲百般劝说,磨了好几天,硬把母亲手上的几张田契要出来,应付办学一应开支,学校终于开学了。

为了给正则筹措经费,他还长期在外地当兼职教授。他在中央大学当教授时月薪300元,又兼金陵大学研究员,月薪100元,这每月400元薪金交母亲、妻子各100元以充家用,另200元则交正则学校。当时一般教师月薪20多元,所以200元可以解决八九位教师的月薪。正则学校无论多艰难,从未欠过教师薪金,但发薪的日期,则视吕凤子寄薪日期而定。他一边在外当教授,一边主持正则的校务大事,其艰辛确非常人可以承受。

然而这还不够开支,吕凤子便作画赠人变相募捐一些经费。吕凤子艺出名师,成名很早,加之他的作品是集绘画、金石、书法、诗词四绝熔于一炉,既美观又有神韵,故广受各界喜爱,求画者络绎不绝。他视求画者经济情况,将建校基金募捐簿送上,由对方写上一笔数字。吕凤子一生以画筹款的数字虽是惊人的,但因办学校的开支更为巨大,于是不得不另想办法。他为教育部门代办分校或代办学科和班级,可以领到一部分补助经费,所以虽明知加重负担也乐于承担;积极组织学生勤工俭学,收入亦可聊补办学经费。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正则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成为苏南一带颇有名气的一所学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着日军铁蹄的日益逼近,吕凤子坚持上完最后一课,洒泪离开故乡,率领部分教师和亲属,背着教学器材,逃亡入川。一路上饥寒交迫,屡遭敌机轰炸,他始终把教师聚在一起。步行到芜湖后,他们找到三条小粪船,溯江而上。一行20多人在臭气冲鼻的粪船上相依为命,每天只能烧二餐稀粥充饥,还要日夜轮流背纤。一天夜里,突然闯来一群巡逻的军警,以上船检查为名,把衣物、钱财洗劫一空。望着呼啸而去的强人,吕凤子压抑心中的悲愤,抚慰教师和家属,继续西行。幸亏吕夫人防患于未然,把一些钱缝在孩子的鞋子里,总算维持到了武汉。在武汉得到亲友的接济后,终于抵达重庆。经过长期的颠沛流离,吕凤子疲惫不堪,本该安顿休整一段时间,可是心中办学的热望烧炙着他,他在璧山县天上宫借了房子,挂起正则女校的牌子,办起了学校。不久,经他多方争取,地方政府拨给十多亩荒地,他先建起一批草竹结构的教室。

1939年,为筹措急需的建校经费,吕凤子争取到一批社会名流的支持,在成都举办了画展。为了办好画展,吕凤子日夜作画,四处张罗,竟昏倒在街头。

经过八年苦心经营,私立江苏省正则职业学校蜀校发展很快,设正则中学和职校两部,职校设初级蚕桑科、初级农科和高级建筑科,还兼办江苏省旅川临时中学璧山分校,自建校舍146间。

抗战胜利后,吕凤子率教师返回丹阳,在一片废墟上建设了第三个正则学校。正则两度迁移,三次兴建,吕凤子虽饱尝艰辛,仍矢志不渝。他手书“再造”二字,叫人镶刻在校门前的墙上,迅速恢复正则昔日的规模和光彩。《正报》1947年8月6日评价道:唯私立正则学校,无论在设备、师资、教学等方面,比公立学校胜一筹。

与时俱进

吕凤子是个赤诚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崇尚真理,与时俱进,受到人们的崇敬。

“五四”运动爆发时,时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教授的吕凤子为抗议当局迫害爱国学生,愤而退出教务会议,与陈中凡等名教授一起弃职而去,并在刚画好的一幅《劲松》上题诗,“发愤一画松,挥毫当舞剑”,以明心志。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正则的教师中被列入黑名单的先后有六人,其中魏雅芳老师被追捕。吕凤子听说后,当即把魏藏在家中柴房的阁楼上,命女儿吕无愆每天送茶、送饭。十多天后,风声愈紧,他用自乘的轿子把化装后的魏老师送出丹阳城,并嘱长子吕去疾护送出城。教导主任胡起文不幸被捕入狱,吕凤子多方设法,把他营救出来。中共早期领导人侯绍裘、董亦湘等人来丹阳时,曾在正则女校的礼堂向数百民众发表演讲。正则教师夏霖是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人,当夏霖被捕壮烈牺牲后,吕凤子特地为其遗腹子取名“夏遗龙”,并一直放在正则读书,学费全免。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的老共产党员管文蔚至今没有忘记,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刚转移到家乡丹阳,吕凤子就聘他为代课教师,月薪16块大洋,为他提供从事地下斗争的环境。

1935年“一二·九”运动风起云涌,正则师生纷纷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吕凤子不但支持学生组织“求知读书会”,张贴“求知”壁报,而且鼓励师生创作、演唱救亡歌曲,排演救亡戏剧。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吕凤子组织正则教师研讨局势,并在会上语重心长地说:“我相信国家会走上团结御侮的道路上去的!”

抗战爆发后,正则师生走上街头,热情宣传抗日;淞沪前线伤员大批运抵丹阳时,正则师生纷纷到医院协助救治护理、洗血衣、代写家信。在国民党丹阳县党部施加压力,不准学生参加救亡活动时,吕凤子对学生明确表态:“国家风雨飘摇,你们为国事奔走,无可指责。”同时,他很策略地指导学生,参加抗日活动时把校徽摘下来再上街,不给当局以把柄。

抗战期间,他呕心沥血办起正则蜀校,为不愿接受奴化教育的有志青年提供就学上进的机会,虽遭土匪绑架,性命堪虞,也不改初衷。

他顶住压力,聘请中共领导人王若飞的舅舅黄齐生来校任教;精选正则师生的书画佳作托黄齐生赴延安时赠送毛主席、朱总司令,以示对共产党人的崇敬。黄齐生从延安返回时带来毛主席表示感谢的信函和回赠的一条延安毛毯,吕凤子视若珍宝,长期保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吕凤子看到祖国万象更新,特地刻了一方“而今乃得生之乐”印,创作了《菜农的喜悦》《苏州园内新游人》等一大批描绘祖国新貌的作品。他的学生、旅美画家张书旗给他汇来巨款,他如数退回,并致书恳劝,动员学生早日回国,参加祖国建设。

布衣校长

吕凤子生于钱庄世家,出道后经手钱财无数,平素却总是布质长衫一袭,布鞋一双,两袖清风,四处奔忙,正则的师生们尊敬地称他“布衣校长”。其实,这个称呼里还包含着更多的意思:不做官、不追名逐利、关怀师生……

吕凤子的一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淡泊仕途。

1940年,教育部长陈立夫亲自来到正则蜀校找吕凤子。跨进校长室门槛,见吕凤子正埋头读书,笑眯眯地说:“先生真是用功不辍啊。”

吕凤子抬头一看,教育部长大驾光临,沏了茶,便问:“不知部长先生有何见教?”

“岂敢,只是有一事同先生来商量商量。”陈立夫饮了口茶,“教育部欲请吕先生出任国立艺专的校长,不知愿俯就否?”

吕凤子沉吟稍倾,提出了五个条件,第一条就是不做官:请部长先生给兼任聘书,不要发委任状,不要给简任官!

陈立夫最后全部同意了五个条件,但他始终弄不明白,为什么给个简任官他却不要?

吕凤子的书画作品是很值钱的,他的教授薪金又很高,可是他的生活却一直安于清贫。吕家三代数十口人的生活费,一直是东拼西凑。他本人薪金的一半交给家用本不宽裕,他还要从中不时抽取部分资助亲友师生。1935年他为集中精力办正则而离开中央大学,一时收入锐减,为家用计,特命已在中大电机系读了两年的次子吕去病转考公费的兵工学校;去病毕业后,月薪较高,每月寄回相当数额以补家用。

吕凤子关怀正则师生无微不至。在四川办学时,正则教师叶季英的妻子因车祸致死,家中三个孩子嗷嗷待哺,吕凤子立即出资安葬叶妻,并定期资助,帮助叶季英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今苏州市政协副主席谢孝思和他的妻子刘叔华,当年为正则蜀校一对相恋的教师,吕凤子支持他们摆脱封建约束,赠送200元,在正则艺专礼堂为他们举办婚礼,并作《迦陵填词图》以赠,鼓励他们在文化艺术上互相勉励、互相敬爱……

出于对吕凤子人格的崇敬和对正则事业的信赖,正则学校创办不久就出现了一批“永久教师”,又称“终身教师”。他们把办好正则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与吕凤子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每月虽只领微薄的生活费,任正则东迁西迁,却始终相随。有位女教师陶骥(字吟籁),她本是家财万贯的千金小姐,从常州女师毕业来正则任教,一直工作到白发垂暮,终身未嫁。为了把学校办好,她把家中为她准备的嫁妆卖掉,以此款在正则盖了一座教学大楼,此楼被命名为吟籁楼。60年代她逝世后,其侄遵照她的遗嘱,还把她全部积蓄800元献给正则学校。

除外姓“永久教师”外,正则还有吕家“永久教师”,又称“服劳教师”,包括吕凤子的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媳妇和一个女婿。吕凤子对这支“吕家军”要求极严,任务承担最重,工资却拿最低。

其实,吕凤子本人就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永久教师”,他的整个身心都融进了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

才华横溢

在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同时,吕凤子始终醉心于创造和发展民族风格的文化艺术。

吕凤子在南京读书时经常在栖霞山流连忘返,或临摹那些造型各异、十分传神的罗汉于栖霞古寺,或临写南朝石窟的佛像于千佛岩的崎岖山径。他所绘的罗汉画形象生动,寓意隽永,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他也因此在美术界赢得“东方的米开朗基罗”之美誉。

吕凤子的仕女画,一反明代以来仕女画消瘦弱不禁风的病态,人物造型健康丰满,雍穆大方,且画面精丽工整,线条秀劲古拙,品位很高,堪称中国仕女画的杰作。1933年中华书局出版他的仕女画册时,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特作题记:“……笔力圆劲,墨光滃郁,能得古人六法兼备之诣。余喜读古画,观于斯作,不胜钦佩,因题数语归之。”

吕凤子与张善子、张大千昆仲同为李瑞清和曾农髯的门下,是“曾李同门会”的成员,为一时之俊彦。1921年,吕凤子在上海美专任教授时与吴昌硕、张大千时相过从,并与张大千合作过一幅山水画。

1940年5月,张大千不远千里,特地看望正在璧山办学的吕凤子,盛情提出再度合作:“用石涛笔法合作一幅如何?”吕凤子欣然展开宣纸,笑道:“我也技痒哪。”张大千挽起青布长衫的袖子,向纸上喷水之后,以枯笔画了两棵树,然后以湿笔点了叶。吕凤子提笔又画一树,作夹叶,并补石、画草木,虽无色彩,深秋之意盎然纸上。张大千拈着一部长须,品味深思片刻,濡墨画了远山,山头缀了一座空亭,正是:“江山无限景,都在一亭中。”

吕凤子缓步上前,在中景上细画一舟,虽无滴水,顿觉烟波浩渺;舟上画一持伞人,虽无丝雨,雨意极浓。

“好一幅秋江雨景图!”张大千抚髯大笑。

搁笔之后,张大千得悉吕凤子正窘于办学经费,爽朗地表示:“在这里,我人地皆比你熟,我愿替你在成都办一次画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准备赴台湾的张大千特地邀请吕凤子同行:“走吧,船票我也给买好了,我俩一门心思画画去,到国外开几个画展!”

吕凤子婉言谢绝了,这一别,竟成永诀。

吕凤子的不凡造诣,致使他的作品多次获得世界性美展和全国美展的最高奖,还多次被当作中国政府的礼品,赠送给外国元首。

吕凤子身怀绝技,却从不保守,对学生和盘托出,又勉励学生博采众长。他一生培养了成就斐然的美术人才数以百计:1912年徐悲鸿曾向他学过素描,1927年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时又常向吕凤子请教书法和水墨画;他早年的学生赵无极后来被国际艺坛列为“大师”;他所教过的张书旗、吴冠中、李可染、谢孝思等以及在正则任过教的潘天寿、李剑晨等人后来都成为驰名海内外的画家;著名画家傅抱石曾说:“我和凤先生的关系是师生之间。”……

吕凤子在艺术上从不满足现状,总是探索不已、创新不止。他将西洋画的透视学、解剖学理论和素描技法引入中国画,在国画界开创了洋为中用的先河;他抱病写成《中国画法研究》一书,科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画的特点,对中国画的创作和研究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他把西画和中国画的精华运用到民族传统的刺绣工艺中去,创造了“乱针绣”,并指导他的学生杨守玉实践,形成了新的绣种……

吕凤子声望日隆,但他始终是一位严肃的艺术家。他为平民百姓作画分文不取,对祸国殃民的军阀却千金不卖。1925年11月,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派副官带着200块大洋去找吕凤子,要他画幅美人,他避而不见。孙传芳以为嫌钱少,说:“给他1000块大洋,买个活美人也足够了,难道还买不到他一个纸美人吗?”

没想到1000块大洋被退回,还附了封信:“为取悦于人而画,极不自由,也极不愉快,因此也画不好。大洋璧还,乞恕不恭。”

恼羞成怒的孙传芳拍桌子大骂:“不识抬举的书呆子!”命人把吕凤子抓来。结果只抓了吕家两个人做人质,吕凤子已经远走高飞了。

此事不胫而走,舆论大哗,弄得孙传芳只好放人,不了了之。

出于对吕凤子人品、画品的崇敬,徐悲鸿曾亲自把吕凤子的佳作《庐山云》悄悄从陈列在中央大学教师休息室的墙上取下,寄往法国,代吕凤子报名参加巴黎世界博览会美展,荣获一等奖。几个月后,此画又重新出现在教师休息室,徐悲鸿把奖章交给吕凤子并告诉他原委:“先生太谦虚,我不得不如此啊!”

著名国画家钱松喦的女儿钱紫筠,名门才女,也是卓有成就的画家,说起她的成长过程,还有一段佳话。钱紫筠自幼随父学画,颇见功力。然而钱松喦却不满足让女儿只承袭乃父衣钵,总想为她另择一位良师。出于对吕凤子人格的敬重和对他造诣的仰慕,1947年,钱松喦亲自扛着女儿的行李,领着女儿乘火车来到丹阳正则艺专,恭恭敬敬地把女儿托付给吕凤子,请他培养。

不留涓滴

“生的意义便是不息的劳动、不息的创作。”

“泪应涓滴无遗,血也不留涓滴,不留涓滴,要使长留千古热。”

这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家、美术家吕凤子先生以其不平凡的一生实践了的金石之言。

吕凤子把毕生心血都贡献给了他酷爱的祖国,最为典型的是三次大规模的捐献:

1946年夏,吕凤子决定从四川返回江苏。临走之时,他将在四川璧山县创建的私立正则蜀校的223间校舍全部修整一新,完整无缺地交给璧山县政府,让当地学子受益,而不要一文钱的酬谢。

1951年底,吕凤子出于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信赖和热爱,把他历时五年余、亲手从焦土瓦砾堆上第三次建造起来的丹阳私立正则学校什么也不留地交给人民政府,改成公办学校。移交仪式的前夕,他心爱的女儿吕无忝出于对音乐的特别爱好,拉住父亲恳求:

“留下一架钢琴,让我弹弹吧!”

吕凤子凝望着女儿期待的目光,他深知,多年来几个子女跟着他吃了远比其他家庭孩子更多的苦,为教育事业做了不少奉献,却从没向他提过什么奢望,何况女儿也是为了专业上的更好发展,再说整个校产本来就属私有,留下一架钢琴应该是顺理成章、无可非议的。然而,这有违他自己定下的办学宗旨啊!

“不,一切归公吧。”老人心一硬,深情地抚摸着女儿的头发说,“放在学校里,可以让更多的老师、同学弹啊。”

第三次捐献是在吕凤子逝世之后。1959年冬,老人生命垂危,为减轻癌症给他造成的剧痛,长子去疾终日守护病榻,为他按摩。弥留之际,吕凤子无悔地回顾了自己走过的七十四度春秋,再三叮嘱长子,把身边存留的一批珍贵字画全部交给国家。

追悼会刚结束,吕去疾与叔叔立即把有关领导找到吕凤子在江苏师院的宿舍里来,把遗物一一点交给苏州市博物馆和江苏师院的领导。

1972年,张大千先生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个人画展,在一次宴会上,他见到了吕凤子的外甥温新榆。张大千在异乡喜见故人之后,深情缅怀与吕凤子的多年交谊,不胜感慨地说:“他的才华真高!可是他的生性却很淡泊,简直可以说已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要是他稍为重视一点名利,他的名气就会大得不得了矣!”

吕凤子是个一辈子埋头为祖国为人民办实事而从不宣传自己的人,然而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他,纪念他的各类活动在海峡两岸此起彼伏、延绵不绝。

1983年,丹阳县人民政府拨款建造正则画院,以研究和发展吕凤子的书画艺术,并将吕凤子故居勒石辟为丹阳文物保护单位以供后人瞻仰。

1985年,隆重纪念吕凤子百岁诞辰大会在丹阳召开,省市党政领导和专家教授、各界名流300多人出席大会,对吕凤子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决定成立“吕凤子学术研究会”。会后大陆和台湾分别出版了纪念吕凤子先生的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