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注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山海经》中记载,精卫原是炎帝之女,名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刑天:远古神话中的人物。《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干:盾牌。戚:斧,古时候的一种兵器。
猛志:勇猛的斗志。
徒:白白地。
昔心:过去的雄心壮志。
讵:岂。
简析
本诗歌颂了《山海经》中的两个神话人物——精卫和刑天,赞美了他们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全诗以典故开篇,委婉含蓄地引出后文所要表达的主旨。精卫是炎帝之女女娃所化,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身亡,死后愤恨不已,魂魄化作精卫,日夜衔石块树枝想要填平东海,以免后人重蹈覆辙。诗人用“衔微木”与“沧海”形成鲜明对比,可见难度之大、决心之深,令人震撼。刑天虽死犹斗,操干戚以舞,同样将不屈服的精神表现到了极致。
后四句诗人由精卫、刑天的事迹转入深沉的思考:纵然精卫和刑天身死化作他物,可他们的斗争精神却是永不磨灭的。一个人空有雄心壮志而不能像精卫、刑天那样勇于抗争,又怎么能等到实现抱负的那一天呢?全诗饱含着对两个神话人物形象的赞叹和崇敬,也隐含着对自身功业无成、韶光虚度的慨叹与不平。
背景
本诗是陶渊明读《山海经》后所作组诗十三首中的第十首,通过赞颂精卫、刑天等神话人物形象的斗争精神寄托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之意。
名家点评
〔宋〕晁补之: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鸡肋集》引苏轼语)
〔清〕刘熙载:余谓渊明《读山海经》,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尤诗之深致也。(《艺概》)